如果世上最神秘的微笑是《蒙娜丽莎》,那最美的微笑一定在东方

图|动脉影 

物道君语:

人间三千烦恼,不如佛陀一笑

/

大多数人都知道,全世界最神秘的微笑是《蒙娜丽莎》。

那全世界最美的微笑呢?

是中国佛像的东方式微笑。

这抹微笑在佛陀菩萨、侍童飞天里,在莫高窟、龙门,麦积山、云冈石窟里,在北朝的秀骨清像、唐宋的饱满雄健里。

图|动脉影 

而西方雕塑则很少会表现微笑,他们更注重形体的理性。即便是佛教源头的印度,佛像的微笑,也大都庄严。

唯有中国佛像的微笑,端庄又亲和,静谧又神秘,独一无二。

著名汉学家喜龙仁写道:“他们在眸间唇角带着微笑,好像浸在不可测度的沉思中,无论外部的表情如何,人们都可以看出静穆与内在的和谐。”

看到这里,或许你我都共存一个疑问,那就是:

为什么佛要微笑?

图|动脉影 

佛像之所以要微笑,有许多说法,譬如佛典里说:佛笑是因法喜,因参悟佛法的喜悦,是清净真诚的喜悦。

这样的微笑出世而庄严,离人间很远,所以李泽厚认为:“佛蔑视人世现实,并以其睿智高超的微笑面对愚蠢低劣的人世。”

但我更喜欢另一种说法:佛像要微笑,是因人间苦。

图|动脉影 

梁文道最初和我们一样,他最初见到佛陀的微笑,菩萨的低眉时,也迷惑不已,他想:

“佛,究竟在笑什么?”

循着这个疑问,他后来讲了一个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解答。

梁的老师关子尹先生壮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痛苦让他一度放弃写哲学文章。多年之后,他才能面对事实,执笔写道:“具有一定的哲学修养的人自己生病,能用哲学智能想通问题,但如果身罹苦难是我的亲人的话,则就算我一己把问题如何想通亦无助于亲人身心痛苦的解除。”

哲学理性,虽能精准解剖人生问题,但在人生困厄时刻,却无力空虚。

所以,古往今来,许多无神论者在面对至亲遭遇苦难时,往往都希望有神明存在。

图|动脉影 

当哲学走到了尽头,宗教便出现了。当心灵濒临绝望深处,佛的微笑便出现了。

这并非迷信,更多是人心抚慰。正如梁文道说:“微笑是柔情,在生命中许多如窘迫、羞辱、悲伤、苦恼,和绝望等处境里,微笑都透显出一超脱的可能。”

佛像的微笑,是它给予我们的慈悲关怀,也是自身的绝境超脱。

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像的微笑,融合了儒家的“仁”和“爱”。这样的慈怀悲悯,穿透了时间的尘灰,抵达千年后的今天。

图|动脉影 

〖 北魏 〗

微笑是生命的信心

一朝有一朝佛像,各自微笑各不同。

“南朝四百八十寺”,说的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盛况。

北魏早期,佛像是“胡貌梵相”,到了晚期才“改梵入夏”。秀骨清像是北魏佛像最大的特征,清瘦秀丽,长襟大袖,有魏晋名士轻盈超脱,潇洒飘逸的气质。

在麦积山石窟147窟,那尊清秀典雅的坐佛,面带微笑,在修禅法,修“慈悲喜舍”,即是把自己放到众生中,设身为他人着想。

所以他的微笑里有仁慈心,怜悯心,喜悦心,宁静心。

但北魏最令人动容的微笑,是44窟的主尊佛,那抹笑里,有个凄凉的故事。

故事要从北魏末年讲起,北魏后期分裂成西魏,东魏。而西魏第一位皇帝元宝炬是个懦弱的傀儡,他的皇后乙弗氏吃斋信佛,性情温柔宽厚,勤俭节约,不穿罗衣着素衣,关切魏朝子民,深受爱戴。

当时北方有个柔然的民族威胁到西魏,西魏想到和亲,迎娶柔然公主以保和平。但柔然有个条件,就是要当正皇后,让元宝炬废掉乙弗氏。

事情如我们所想,元宝炬废后娶公主。乙弗氏被逐,心灰意冷的她削发为尼,在麦积山坐对青灯过一生。

但事不如人愿,因嫉妒,柔然公主要求必须要杀掉乙弗氏,不然起兵。

最终,元宝炬选择了屈服,一纸赐死的诏书,送到了天水麦积山。

乙弗氏平静地看完诏书,留下一句:“愿王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之后,安置好侍奉自己的宫女,只身跳进山洞。

乙弗氏死后,子民痛哭不已,传说,44窟的主佛是按照她的身形所凿,颔首低眉,淡淡微笑,温柔慈爱,亲切如母亲,关切着人间。

人们愿意相信,这个母仪天下的皇后,死后还在庇佑着人们。

在这个“饿死衢路、白骨露野、无人收识”的动乱朝代里,上至皇族,下到黎民,人心戚戚。

佛像以关切人间的微笑,给了许多人生命的信心和心灵的慰藉。

人们相信,在生死轮回的世间里,一直会有爱他们的人,报以关切的笑容关心着他们。

图|动脉影 

〖 唐朝 〗

微笑除去一切黑暗

西有断臂维纳斯,中有断臂卢舍那。

断臂的卢舍那,是指龙门石窟奉先寺的主尊佛,在汉学家喜龙仁眼中,这尊佛比维纳斯更有魅力。

“龙门大佛是全然的休憩,是自我观照的姿态。衣纹恬静的节奏,和划过宽阔的前胸的长长的弧线,更增强了整体平静的和谐。”

龙门卢舍那大佛,有着东方最美的微笑。

在龙门石窟两千多个神龛、十万尊佛像里,他的微笑独一无二。这座高17米的大佛,开凿于武则天时期,通肩袈裟,佛衣轻薄,眼睛半闭,微露笑意,慈目低眉。一改北魏时的秀骨清像,变成丰满富态,一如盛唐的自信包容。

旁边是菩萨秀美的笑、迦叶持重的笑、阿难深思的笑,衬托着中间卢舍那大佛温婉含蓄的笑。大佛脸圆眼大,略有婴儿肥,于温婉中带有点可爱。

佛像至唐,神性和人性兼具,它虽高高在上,但多了份人情味。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讲:“唐的塑像不离人间又高出于人间,高出人间而又接近人间。他既不同于只高出人间的魏,也不同于只不离人间的宋。”

如今,当你走入龙门石窟,面对石壁,站立佛前,仰视所及,最先是佛的低眉和微笑。但他并不压迫,而是让你感到亲切关怀,平静安详,宛如佛光普照。

卢舍那在梵语里,是光明普照之意。光明,即破除世间黑暗,给人们以希望。

他在低眉微笑间,看着千年来沧海桑田,洞悉一切流变,没有变化的,是他那抹笑容。

世间没有光明佛,除非龙门卢舍那。

图|动脉影 

〖 宋代 〗

微笑去人间三千烦恼

宋朝的佛教亲近得连苏东坡都经常调侃。

有次,东坡看到观音合掌念佛,问朋友佛印:我们有难时合掌求观音,那观音手持念珠合掌是在求谁呢?

佛印答:求人不如求己。

观音菩萨,是中国最亲切、最温柔的佛。

图|动脉影 

在宋代,她真正走入凡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重庆的一座山上,那有一处洞窟,荟聚了中国最美的女神。

在大足北山的佛湾,里面有最精美的石刻观音菩萨,日月观音,数珠观音,如意珠观音,玉印观音......

里面的观音都是女性形象,脸型丰满甚至有双下巴,神态温和,富有世俗气息。

宋以前的观世音菩萨多是男性,“勇猛丈夫观自在”是最好的形容,观音造像庄严深沉,不苟言笑。


图|动脉影 

宋后的观音造像,嘴角有了微笑,神情轻松愉快,目光相触,让人倍觉亲切。自此她被人间烟火笼罩,成为普世性的神。

观音微笑,能解人烦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她们能够救难解毒,应求化度,她可以帮人们拔除病苦,脱离厄难,也能求福劝善。还能解三毒,戒除人们的世俗烦恼,人心贪嗔痴。

所以,后世信徒各种生活烦恼,都乐意找观音娘娘,看着她温柔的笑,似乎问题都迎刃而解。

人间三千烦恼,不如观音一笑。

图|动脉影 

中国佛像之美,让美学家宗白华感慨:

“中国的雕塑艺术,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争辉千古!但却被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所视而不见。”

何止唐宋,又何止文人,连我们自身,都未曾关注过佛像。

中国人不拿佛像当成艺术,是因为它总被用做宗教丧葬。无论造像多精美,我们只会考虑它能不能保佑我。

也正因此,当百年前第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西北戈壁发现了莫高窟,无数佛像被砍头凿臂,身首异处,流落异乡。

东方最美的微笑,正在慢慢湮灭。

此时,我们才醒悟,那些能解我们烦恼的微笑,可能以后都见不到了。

图|动脉影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