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为什么普京支持率依然很高?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通过电视直播发表2000年新年贺词,突然宣布卸任:“今天,本世纪的最后一天,我将辞职离去。”辞职声明立即生效。辞职讲话几分钟后,叶利钦向时年47岁的俄罗斯总理普京移交了总统管理权,其中包括俄罗斯的“核钥匙”。

从此,俄罗斯开启“普京时代”。

不过,当时的普京还是一个资历尚浅的政治新星。后来,据叶利钦的女儿回忆,当叶利钦指定普京作为接班人时,普京表现得有些犹豫,叶利钦还有些失望。不过,普京显然比叶利钦更符合俄罗斯人对政治强人的期望。

90年代,叶利钦糟糕的执政表现为政治强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叶利钦的政治班底非常糟糕,仅1998年到1999年,他就四次解散内阁全体成员。经济上,叶利钦打着私有化旗号的改革,制造了寡头经济和官僚资本。

国企解散后,原本端着“铁饭碗”的职工被抛到了自由市场之中。这时,个人意志薄弱的俄罗斯人畏惧市场竞争,他们开始怀念苏联时代,怀念政治强人管饭的时代。俄罗斯人开始拒绝西方的自由主义,但也不希望完全回到斯大林模式。

或许不同国家的民众、不同时期的第一需求是不同的。美国人对个人权利的诉求是宗教般的,大疫当前,美国人也不接受政府的限制。历史上,经济是美国总统连任的关键因素,而非外交。但是,俄罗斯人的个人权利、经济诉求永远都是次要的,普京能否连任的关键在政治上、外交上。

2000年总统大选,普京以阳光、健康与强势的形象出现。他非常巧妙地回避了苏联历史和意识形态争议,打着民族主义旗号和振兴经济招牌,赢得了52.9%的得票率。这次大选,是俄罗斯人唯一一次将经济诉求放到与政治齐平的高度。

但真正让“战斗民族”服气的还是对车臣的战争。车臣是高加索地区一支强悍的民族及武装,历史上一直对俄国的内政安全构成威胁。普京刚就任总理就向叶利钦提出:“如果今天不动手,明天损失会更大”。

1999年8月,普京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仅数月时间,俄军就夺取了车臣首府格罗斯尼。2001年1月,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对车臣的战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是普京大选胜出的关键因素。普京借此树立了政治威望。

车臣战争之后,普京摸索到俄罗斯人的第一诉求——政治强人,安邦定国。

普京团队为其打造了一种全能型硬汉的人设。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普京开战机、骑棕熊、与黑带九段柔道高手过招的照片。这种人设情结源自古老的图腾崇拜,类似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在之后的20年政治生涯中,普京屡屡以政治强硬、战争威慑来满足俄罗斯人的大国情怀、民族情绪。

我在《战争距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中提出,启之政权合法性问题。启政权存在王权战争倾向,以维护其政权合法性。这是君权国家战争频发的根源之一。普京作为民选总统不存在政权合法性问题,但俄罗斯的强人政治基因推动政治强人以战争树立权威。

安邦定国,开疆拓土,成为政治强人捍卫权力的秘密武器。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深谙其道,并屡试不爽,战争及武力威慑帮助普京获得更多选票。这种现象后来被概括为“克里米亚效应”。

车臣战争以及经济高增长大大提升了普京支持率,在2004年的总统连任大选中,普京获得了71.31%的得票率。

2008年,普京连续两届总统任期结束,首次面临大权旁落的风险。不过,普京却与梅德韦杰夫玩了一把“王车易位”。普京扶植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自己退居总理。普京将自己的政治选票让渡到梅氏身上,后者获得了70.28%的得票率。这种“二人转”玩法让人有点难以置信。俄罗斯《生意人报》分析称,二人的支持率大幅提高,首先归功于“克里米亚效应”。

刚完成好权力安排,格鲁吉亚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撞到普京的枪口上,普京果断出击,发动了对格鲁吉亚的战争。国际势力紧急介入,一个星期后双方签署停火协议,普京的政治威望再下一城。

2012年,普京卷土重来,第三次竞选总统大位。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连任不能超过两届,但是没有禁止隔界再任。普京相当于合理利用了规则,最终以63.75%的得票率第三次坐上总统宝座。

普京再次当选,令国际社会颇为震惊,国际舆论直呼普京为“普京大帝”。普京给国际政治制造了一个“政治强人时代”的倾向,一些政治野心家试图效仿之,特朗普亦对普京推崇有加。

从得票率来看,普京依然获得足够的民众支持,但与第二次当选的得票率相比还是差了不少。这说明普京的政治手腕其实在透支自己的政治威望。

当然最重要的是,2008年后俄罗斯的经济急转直下。在前两任期,俄罗斯年经济增长率普遍在5%以上。但金融危机重创俄罗斯,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7.8%,到2012年普京再次接任时,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也只有3.7%,之后两年经济持续低迷。

普京先设法通过修改宪法,将他本届总统任期延长至2018年。然后,在2014年,普京干涉乌克兰克里米亚危机。

当时,乌克兰的亲俄势力与亲美势力爆发冲突,俄罗斯扶持的亚努科维奇政权被推翻。普京派俄黑海舰队装甲部队进入克里米亚,支持发动顿巴斯战争。克里米亚经过公投后宣布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再次夺回了克里米亚——俄军进入黑海的战略要地的控制权。

但是,这一次普京似乎失算了。虽然克里米亚效应还在发挥作用,但是乌克兰危机成为俄罗斯外交局势的转折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极大地威胁到欧洲的安全及美国的利益。同时,这次冲突间接导致马来西亚航空17号班机被击落,俄罗斯遭到严厉的国际谴责。

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美国及欧洲国家集体封锁俄罗斯,卢布暴跌,经济濒临崩溃,普京犹如困兽。

再加上国际油价低迷,俄罗斯支柱产业石油遭受打击,2015年经济增长率跌至-2.31%,之后多年经济持续低迷。

在经济上,普京乏善可陈。在政治上,他试图再次启动克里米亚效应,在经济最糟糕的2015年,依然介入叙利亚战争。

2018年俄罗斯总统大选,普京以创纪录的得票率第四次坐上了总统之位。

这次竞选,普京甚至没有完整的竞选纲领,就轻而易举地获胜。经过数次战争,普京在车臣、格鲁吉亚、克里米亚等问题上获得了足够的政治资本,足以慰藉俄罗斯人对强人政治及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需求,经济问题成为次要的选项。

“一招鲜,吃遍天”,普京做到了,俄罗斯却陷入了困局。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