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野生动物而言,衰老是一件非常奢侈的行为。这是因为野生动物生活的环境实在是太差了。
衰老
研究发现,人类的衰老行为和人体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酶有关,端粒酶位于染色体的两端,它们并不执行功能,仅仅像个帽子一样保护着染色体内部的DNA链条。
但是端粒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不会自我复制,会随着细胞的分裂而导致自身长度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的长度时,此时端粒就会因为长度较短,从而引发衰老。
除了端粒之外,人类的衰老还和外界环境有关,比如:紫外线、烟、酒、空气污染等也会加速人类衰老。猎豹和人类一样,都是哺乳动物,所以猎豹的衰老机制和人类差不多。
但是,猎豹和人类相比,缺乏稳定安全的生活条件。猎豹没有农业,只能依靠打猎生存,而打猎也意味着能量来源不稳定,如果猎豹长时间没有捕捉到猎物,那么猎豹将会因能量不足而死亡。
除此之外,猎豹没有人类的医学,当猎豹被其他动物伤害口,伤口有可能因微生物感染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这可能会导致它们奔跑速度下降,敏捷度下降等,而这也会影响它们的捕食效率。
猎豹虽然是自然界中的顶级猎食者,但是猎豹有许多食物竞争者。我们知道,在同一片土地上,地球能够生产的能量是有限的,无法满足较多的生物生存。所以能够生存下来的猎豹,都是年轻力壮,身体素质较好的;而身体机能下降的衰老个体,将会因竞争不过其他猎豹或者其他食肉动物而死亡。
也就是说,大多数猎豹在身体机能稍微退化时,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亡。所以“衰老”对于猎豹而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行为。
猎豹为什么难以寿终正寝?
猎豹之所以难以寿终正寝,这是因为对于种群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个体活了多久,而是种群能否延续下去。
我们的身体机能达到顶峰时,此时我们的生殖能力也达到顶峰,此时我们有机会获得异性的交配权,并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而衰老的个体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生殖能力也有所下降,很难会获得异性的青睐,也很难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与此同时,它们的存活还会消耗能量,会导致种群的幼崽获得的能量更少,以至于幼崽的存活能力降低,所以当猎豹在身体机能退化时,“及时”死亡是它们能够对种群做的唯一贡献。
当然,以上我们所说是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对于每一个猎豹个体而言,永生比种群的延续更重要。那为什么猎豹无法存活到衰老呢?这其实是因为猎豹的行为是生物的性选择。
以人类为例,研究发现,男性拥有更多的睾酮素会使得他们更富有男性气概,更受女性欢迎,因此能留下更多的后代;但是科学家也发现,过多的睾酮素会使得男性寿命降低,但是这个基因依旧被男性保留了下来。但如果生物过早夭折,那么该生物的基因也不会被传递下来,所以一些先天性疾病基因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侏儒基因的男性更加长寿,但不太受女性欢迎,因此留下的后代不多,这种基因也很难被继续传递。
人类虽然具有意识,也能权衡利弊,但人类女性依然会选择更富有男性魅力的男人,而不是侏儒症患者。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帮助繁殖后代的基因,而不是长寿基因,因此当生物丧失繁殖能力之后,它的身体技能会下降得很快,很多劣势基因会在此时显现出来。
所以当了猎豹老了之后,它们会很快地死去,成为食腐动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