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脑真的允许你一心二用吗?

我在学生时代的时候常常会想:要是我能一下子把作业都写完就好了,那样假期就轻松多了;在大学里,筹备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要是能把PPT和计划书一起做完就好了,那样就可以稍微休息一会了”这样的想法。有时候我也会付诸行动:在做抄写作业的时候思考数学题怎么做,或者在做计划书的时候考虑PPT的内容框架;有时候甚至为了边玩边学,把作业和纸笔搬到电脑桌前,边玩游戏边写作业。可到头来我却发现,两样都干不好。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大脑其实并不能同时高效地思考两样不同的事情。

图源Pexels

一心一用是如何实现的?

注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有意注意,我们在听课、写作业和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就是通过这种基于任务要求的注意完成的;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注意,顾名思义是由环境的刺激引起的注意力自动集中,像走在路上突然听到狗在吠或受到惊吓时的注意。

我们之所以能够保持专注,是因为我们能够把认知集中在特定的刺激点上,像上课时老师变化的语调和看视频时色调非常鲜艳的场景都会让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保持专注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启用抑制机制,帮助我们忽略、屏蔽掉其他的信息点,使我们能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和完成任务,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情。

图源Pexels

然而长期保持有意注意是很难的,实际上我们的大脑也不可能一直保持长时间、高强度的注意力集中,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定向注意疲劳,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像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很难保持整一节课都非常专注地听老师讲课,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走神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走神这一现象都充分说明了高强度的有意注意是很难长期维持的。

一心二用只是个错觉!

在这里需要很明确地和各位读者说明一点,一心二用是不存在的!之所以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具有一心二用的能力,是因为大脑在不同的任务间快速切换的能力较强,而且前一个任务的注意残留并不深刻。但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多核处理的功能,它更像是一个单核处理器,通过在不同的任务间快速切换来制造出一心二用的幻觉。

图源Pexels

不专注就会受到惩罚

既然能够通过在不同的任务间快速切换来实现一心二用,那不是可以实现不同任务的同步进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不停地在不同的任务间切换,当我们的注意在不断切换的时候,我们会遭受认知转换惩罚,也就是说,不仅会失去在任务间切换的时间,还会失去让大脑重新跟上任务进度所需要的时间。这样算来时间就在一心二用的过程中白白地流失了,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此外,不同任务间的切换导致的注意残留会延长我们重新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美国著名作家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中的一句话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道理:“当你从任务A转换到任务B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立刻跟上。你注意力中的一部分仍然在思考之前的任务。”这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上完数学课上物理课的时候,总会在想着之前没弄明白的那道题而导致在物理课上思绪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在做完计划书着手做下一个工作的过程中,还会想着计划书的关键部分是不是应该再改动一下。

图源Pexels

除了任务之间的注意残留,放松时做的事情也会在大脑内残留。在写完数学作业后看集综艺放松一下再做下一件事时,脑子里还会回想综艺中的内容。但也不是说要一直学习工作下去,只是相比起一心二用而言,在注意力比较集中的20-30分钟内,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这才是真正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参考资料:

[1]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5

[2] 卡尔·纽波特著.宋伟译.深度工作.[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杨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