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雨林深处有多恐怖,为什么被称为“人类禁区”?

如果没有任何野外求生经验,就敢凭借一腔热血进入到亚马逊雨林深处,那我们只能说他是送死。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亚马逊雨林的生存难度非常高。

亚马逊雨林

亚马逊雨林位于南美洲地区,又称为亚马孙雨林,总面积约550万平方千米。亚马逊雨林地区温度高,降雨量大,所以这里沼泽、湖泊、河流众多,而这些水系也将亚马逊雨林切割成一片片小碎片。

如果你没有任何野外生存经验,对亚马逊地区也没有一定的认识,那么在这里生存下去是一件难度颇高的事情。

首先是因为这里降雨量大,且地势平坦,一旦当地发生较大的降雨,上涨的河水将会淹没周围的土地,使周围成为泽国。如果你很不幸地被困在某一个陆地上,将有可能遭受洪水的侵袭。

亚马逊地区的河流经常改道,而且水位变动非常大,即使你有地图,也经常会弄错方向和位置。一旦在雨林中迷路,又没有及时得到救援的话,对于探险者而言也是凶多吉少。亚马逊雨林中植物茂密,在一些植物非常密集的地方,有99%的阳光都被高层的植被遮挡了, 使地表之处一片黑暗。而黑暗之中潜藏着非常多的危险,比如:坑洞,水池,毒蛇,毒虫等。曾经就有科学家在这里考察时,误踩坑洞,导致丧命。

亚马逊雨林的植物

在亚马逊雨林地区想要生存下来,需要一定的智慧,首先需要辨别哪些植物能吃,哪些植物不能吃,而能够吃的植物要怎么吃才不会影响身体。

在亚马逊雨林中,有一种藤蔓俗称“水藤”,这种藤蔓在雨季时会储存大量的水,当我们在亚马逊雨林中渴了时,可以砍下水藤的两端,然后喝下水藤的水。

不过这种水藤不能直接接触,这是因为水藤有轻微毒素,直接接触水藤会导致人体嘴唇红肿、麻木。

像水藤这样的生物在亚马逊雨林中非常常见,一旦我们辨认不出,或者误吃下有毒的植物,将会导致来不及救治而死亡。

亚马逊雨林的动物

相比于亚马逊雨林中的植物,这里的动物要更危险。首先,当你趟河流时,可能会遇到食人鱼,虽然电影中的食人鱼很夸张,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将一头牛啃食殆尽。但如果你遭遇食人鱼,那么免不了要遭到一顿啃咬,如果来不及处理伤口,很可能会导致伤口发炎,化脓,感染等。

除此之外,水池中还生活着一种“牙签鱼”,这种鱼会攻击人体所有带有“孔”的位置,经常有男性被攻击生殖器官,带来难以形容的疼痛。

如果你认为水中比较危险,那你就想错了,陆地上也不安全。首先,亚马逊雨林地区有体型非常大的森蚺以及蟒蛇,它们体型非常大,攻击范围也较大。更可怕的是,如果它们的体型超过1.5米,那么仅凭自己一人难以自救。

这里还生活着大量鳄鱼,它们会趁人不备时咬住对方,将对方拖入到河流中淹死。《河流与文明》中曾经采访过一个被鳄鱼差点杀死的当地人,他说自己被鳄鱼咬到后,完全没有力气挣脱,幸好周围有其他人发现,及时将他从鳄鱼口中救了下来。

如果你比较幸运,没有遇到这些生物,那也不好开心的太早,因为这里还生活着非常多的毒虫,比如:箭毒蛙,毒蛇,毒蝎子等,总有一个你会遇到,一旦躲闪不及,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就有可能被它们咬到,随时都有可能存在生命危险。

当地人之所以能够在当地生存下去,一来是因为它们在当地生存的比较久,有足够的经验去应对这些危险。二来,他们知道动物的习性,不会轻易去毒虫、毒蛇较多的地方。

尽管如此,每年仍有许多当地人因为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毒虫、毒蛇的存在而丧生。

总结

亚马逊雨林生存的难度之所以较高,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没有野外生存经验,而且与野生环境脱离的太远,以至于当危险来临时,我们不知该如何应对。

虽然亚马逊雨林生存难度较高,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过度开发雨林, 导致雨林面积不断缩小,雨林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改变。为此很多科学家们正在呼吁保护雨林,保护地球之肺。这是因为亚马逊雨林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还承载着地球的二氧化碳以及氧循环,一旦亚马逊雨林被毁,地球的温度可能会变得更高。

再者,亚马逊雨林中的植被还参与到了地球水循环,研究发现一棵10米高的植物每天蒸腾的水分达到了300升以上。如果雨林被毁,可能地球的降雨也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