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美容:居然有人12年不洗澡而不臭?靠菌护肤真行得通?

Dave Whitlock 已经12年没洗过澡了。

“但是我不臭”——当Whitlock在2015年讲述自己这段故事时,他几乎吸引了全波士顿人的注意。

这并不是因为当地缺水,或者是这个人的嗅觉出了问题。事实上,他是一名毕业于麻省理工的化学工程师,为了保护自己皮肤上的细菌,正拿自己做一项极端实验。

“我是这样看的:我每天节省10-15分钟淋浴时间,就是为了让皮肤上的细菌回到原始状态”,Whitlock说,“但偶尔也会洗个海绵浴来冲走污垢”。

Whitlock只依靠一种细菌喷雾来完成除臭工作,每天喷洒两次。这个细菌的分离还是他本人完成的。

大约十几年前,他受小动物在泥地里打滚的启发,从土壤中分离了亚硝化单胞菌。他发现这种细菌能够“吃掉”汗液里的氨,产生一氧化氮和抗感染物质,且能够起消炎作用。

他认为,“当动物在泥土里打滚的时候,唯一的解释是它们为此获得了进化方面的好处”。事实上,AOBiome公司的人都不怎么洗澡,用肥皂、洗发水或者除臭剂,Whitlock只是其中一员。

许多人可能并不能接受皮肤表面有大量细菌、真菌、螨虫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事实。

但在过去十几年,“细菌”已经成为美容界的流行词。

2013-2017年间,美国基于乳酸杆菌的皮肤护理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98%;

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L'Oréal)将“微生物组”视为将给美妆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领域之一。他们从2009年开始皮肤微生物组研究,并为此雇佣了上百名微生物学家;

宝洁(Procter & Gamble)已经申请了一种益生菌组合的专利,他们称这种混合物“能够改善皮肤菌群的健康”;

欧莱雅也申请了一项细菌提取物的专利,称可以“平衡”干燥皮肤表面的菌群;

强生(J&J)正在与Biomedic公司合作,开发一种用于美容的细菌疗法。

这些公司不约而同地在鼓励消费者——把“细菌”买回家,涂到脸上,让自己的皮肤变成培养皿。

你可能觉得这听起来太可怕,但实际上已经在用“益生菌/元”涂脸了:

理肤泉:“平衡”干燥皮肤表面菌群

倩碧发红解决方案(去红血丝洗面奶):乳酸杆菌提取物

兰蔻“小黑瓶”:3种糖类“益生元”和4种酵母裂解物

Lipikar Balm AP+高强度保湿霜:细菌衍生成分vitreosdilla ferment

Dior乐肤源卸妆油:“喂养皮肤微生物群”

Fresh面部护理精华:红茶菌Kombucha

多芬产品:“微生物群友好”

有没有一项你听着很熟悉,或者就在自己家里?

前辉瑞研究员、化妆品和药品开发化学家Navin Geria认为,“微生物群已进入消费者意识”。

① 皮肤菌群:与我们共同生活的朋友

微生物群是生活在我们体内的、数万亿个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它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组成。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拥有大约1000种细菌。

让微生物学家头疼的是,传统理念将“干净”和“无菌”混为一谈。在过去30年里,美国人大量使用抗生素、杀菌剂,且湿疹、痤疮等问题增加了三倍。

FDA已于2016年禁止了含三氯生和三氯卡班的抗菌洗涤产品上市。有证据表明,长期接触抗菌产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造成健康风险,比如导致细菌产生更强的耐药性,催生“超级细菌”。

2008年,经过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第一阶段的研究,全球的科学家们对皮肤上的细菌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分为4类:厚壁菌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a。

皮肤横截面示意图,真菌、细菌、病毒、螨虫等构成了“微生物表层”

人类身体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群。目前大量针对皮肤菌群的研究,已经基本确定了3种具有特征微生物群落的微环境类型:

皮脂层区域: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a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占优势;

潮湿区域: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a占优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也存在;

干燥区域:菌群呈混合状态,β-变形杆菌β-Proteobacteria和黄杆菌Flavobacteriale可能占多数。

即便如此,这些特征也会随着人体微环境的变化、个人之间以及健康、行为和环境接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家里养了猫猫狗狗、使用抗生素、用什么样的化学品。

例如,最近的一项代谢组学分析显示:护肤产品中的许多化合物在使用后,会在皮肤上停留数周时间。淋浴时,面部洗剂沿着身体滴下,他们因此在志愿者的脚上检测到洗面奶的分子特征。

导致微生物群变化的因素

不过,与个体之间的差异相比,大多数成人人体微生物群、皮肤或其他微生物群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且皮肤的最外层每3-4周就会翻新一次。

皮肤微生物群同样存在与年龄相关的差异。有研究显示,新生儿皮肤中乳酸杆菌lactobacilli占据相对优势,而母亲是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a。

50公斤的人身上所有菌类、酶类加起来,大概有1公斤的样子

一项涉及体外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皮肤微生物可以在不穿透表皮的情况下影响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菌群失衡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包括痤疮、湿疹、酒渣鼻和银屑病。

此外,有些细菌的存在,可以调节体味(棒状杆菌和葡萄球菌可导致汗液相关恶臭),还能让我们不那么容易被晒黑。

它们甚至分泌着抗菌肽和抗氧化物质,帮助人类抗击疾病,并教育着人类的免疫系统,帮助调节皮肤屏障的正常功能。受损的皮肤屏障不太可能锁住水分,更能让过敏原和刺激物进入,导致慢性炎症。

② 用益生菌改善湿疹的研究,已进入三期临床

关于皮肤细菌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众多参与者将目光集中于微生物在应对痤疮、酒渣鼻、湿疹、牛皮癣和抗衰老中的作用。

在痤疮、湿疹、银屑病和脂溢性皮炎等方面,已经拥有最亮眼、也最接近临床的研究成果,它们与特异性的微生物群强烈相关。

特异性皮炎、湿疹(AD)

90%以上的AD患者在皮损和非皮损皮肤上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而健康人的这一比例小于5%。

加州大学的Richard Gallo团队发现,在健康人皮肤中分离、培养的人葡萄球菌A9菌株可有效抑制S. aureus,这支菌株的应用已在小型的临床实验中显示出良好效果。

这一成果于2017年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杰克逊实验室的Julia Oh认为,这是迄今皮肤益生菌在治疗AD中最具说服力的研究。

脂溢性皮炎

马拉色菌是从皮肤中培养的主要真菌,在皮脂层中(比如头皮)尤其普遍。脂溢性皮炎的改善与头皮马拉色菌malassezia spp水平的降低有关。靶向马拉色菌的抗真菌剂可以有效改善脂溢性皮炎。

痤疮

共栖皮肤细菌P. acnes与非常常见的青少年疾病痤疮有关。痤疮是皮脂腺单位的一种炎症性疾病,青春期增加了亲脂微生物(尤其是P. acnes)的优势,它可以分泌脂肪酶、蛋白酶和透明质酸酶,损害皮脂腺单位。

多项研究综合表明:

副卡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ci能抑制皮肤炎症;

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能抑制P. acnes的过度生长,有助于减少痤疮和酒渣鼻患者的发作;

嗜热链球菌 S. thermophilus, 人型链球菌 S. hominis 和表皮链球菌 S. epidermidis都对湿疹患者和敏感皮肤患者有益。

抗衰老

皮肤老化的一个关键特征是皮肤的pH增加,这可以使酶分解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并导致明显的老化迹象。

据医学博士Mary Margaret Kober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失去抗氧化能力,因为我们的皮肤中抗氧化剂的含量很低。一些有益的菌株具有清除自由基的特性,因此它们可以帮助对抗皮肤老化。

目前的研究发现,在皮肤上的抗老化菌株包括:凝固杆菌B. Coagulans、植物乳杆菌 L. plantarum、L. paracase和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

③ 还没跟上脚步的监管和规则

日化香精公司们都希望能回答更大的问题,他们非常清楚:

针对皮肤微生物组的研究,位于化妆品、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的交叉路口,需要跨越专业与机构间的沟壑。

监管可能会在这里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年初,Dave Whitlock所在的公司的产品已获得专利,被批准利用氨氧化细菌治疗湿疹患者的一系列症状。

他们在监管宽松的“化妆品”保护伞下销售了自己的喷雾产品,而“药物治疗”需要得到FDA的批准,这是一个繁重而昂贵的过程,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FDA没有权利在化妆品上市前就对其进行审查,所以在问题出现之前,它是无法介入的。

数年前,FDA化妆品和色素办公室主任Linda Katz博士曾表示,“FDA正在评估有关化妆品中益生菌和益生元安全性的科学数据”。

然而,全球现行的化妆品行业法规,对产品中微生物是有限制的:

菌落总数≤1000CFU/g或CFU/ml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CFU/g或CFU/ml

这决定了这些日化公司,目前还没法在产品里面添加活菌。

Katz说,消费者可能没有意识到,90%带有“益生菌标签”的化妆品实际上含有的是“益生菌后体”——也就是益生菌的代谢副产品。

毕生都在与微生物打交道的德国防腐剂专家Wilfried Petersen博士说:“细菌护肤品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但缺少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效果。即便添加的细菌真的有益,厂商如何保证存储过程中细菌不会死亡或变质呢?”

皮肤病学家Patricia Farris指出,皮肤菌群失衡——如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生长,在很多皮肤病中能观察到。利用细菌分泌物修复皮肤菌群的状态是可行的。但Farris强调这是医学用途,指望在脸上涂一块细菌就能年轻20岁,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④ 如果你还没准备好用细菌护肤

什么是皮肤“好”细菌最大的威胁?

当NPR、《纽约时报》的知名撰稿人Julia Scott询问AOBiome的科学家们,她得到了模棱两可的答案

——可能是“十二烷基硫酸钠”,许多洗发水的首要成分。

那什么又是皮肤上的“好”细菌?

——简短的回答是,我们还不能完全确定。

科学界和皮肤护理品牌对于皮肤微生物组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入,早期结果也显示出潜在的希望——如果我们把十几岁时用来治痤疮的抗生素换成细菌,想想该多么有趣。

也有一些专家警告:目前在日常美容程序中加入局部益生菌的做法,仍然是实验性质的,需要尽量克服“产品先于数据”的情况,才能在整个价值链和最终消费者身上建立信任。

这个领域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Navin Geria认为,人们希望在未来,皮肤护理公司将通过追踪符合特定需求的成分,开发针对每个人独特微生物群的产品。

纽约综合皮肤科医学主任Whitney Bow、医学博士Mary Margaret Kober、克利夫兰诊所的临床营养学家Gail Cresci为还没准备好使用细菌产品的你提出了以下建议:

防晒;

扔掉你的抗菌洗手液、刺鼻的肥皂,以及任何能在身体上破坏微生物群的东西;

避免过多的去角质产品,避免长时间的热水浴,它们会损坏皮肤屏障和皮肤微生物群;

选择一种温和的,酸碱平衡的无皂清洁剂,使皮肤保湿而不紧绷;

此外,饮食习惯也会影响皮肤健康。高脂、高糖、精制碳水可以促进肠道中坏菌的生长,引发全身炎症,这种炎症会同样会表现在皮肤上,比如痤疮,褐色斑点,湿疹;饮酒也会损害保护肠道的粘液层,增加肠漏综合症的风险。


参考资料

[1]Nakatsuji et al., Antimicrobials from human skin commensal bacteria protect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are deficient in atopic dermatiti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Feb 2017, DOI:10.1126/scitranslmed.aah4680

[2]Bouslimani et al., The impact of skin care products on skin chemistry and microbiome dynamics, BMC Biology, June 2019, DOI: 10.1186/s12915-019-0660-6

[3]Paller et al., The microbiome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Jan 2019, DOI: 10.1016/j.jaci.2018.11.015

[4]Myles et al.,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skin microbiota in models of atopic dermatitis. JCI Insight. Jul 2016, DOI: 10.1172/jci.insight.86955

[5]Paetzold et al., Skin microbiome modulation induced by probiotic solutions, Microbiome, Jul 2019, DOI:10.1186/s40168-019-0709-3

[6]Nodake et al., Pilot study on novel skin care method by augmentation with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 autologous skin microbe – a blind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Dermatol Sci, Agu 2015, DOI:10.1016/j.jdermsci.2015.05.001

[7]Bouslimani et al., The impact of skin care products on skin chemistry and microbiome dynamics, BMC Biology, Jun 2019, DOI:10.1186/s12915-019-0660-6

[8]happy:The Microbiome’s Impact On Skin Care Formulations

[9]NYT:My No-Soap, No-Shampoo, Bacteria-Rich Hygiene Experiment

[10]gminsights:Probiotics Market Size By Ingredients

[11]eurekalert:New research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skin microbiome

[12]Yahoo:Is an FDA Crackdown on Probiotic ProductsComing?

[13]dermatologytimes:Is it time to regulate probiotics in cosmetics?

[14]smh:Why bacteria is the new buzzword for beauty

[15]theatlantic:A Probiotic Skin Cream Made With a Person’s Own Micro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