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蒙哥马利推翻了登陆西西里岛的“赫斯基8号”方案,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虽然“集中使用兵力”是其最大的亮点,却掩饰不住英国人夺取荣誉的野心。一时间,美、英双方将领们再次争执不休,甚至矛盾公开化。
作为此次战役的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不仅要平衡两国之间的利益,而且还要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将领们围拢在一起,既要有善于协调、沟通的高情商,又要有体现美国优势的战略眼光。那么,他是如何显示出超强的战略眼光和斡旋能力呢?
东、西方政治目标上的矛盾,让艾森豪威尔左右为难。
尽管蒙哥马利的新计划得到了盟军总部的同意,但不放心的丘吉尔还是赶在北非战事即将结束前,前往华盛顿敦促罗斯福向军方施压,“正确认识到进攻意大利的意义”。让英国人高兴的是,美国军方在总统的干预下,勉强同意进攻西西里岛。
也就是说,西西里岛战役还未开始,盟军的行动再次跟着英国人的“指挥棒”。当然,为了安抚美国,丘吉尔答应在法国登陆,开辟苏联人所说的“第二战场”,但推迟到1944年的5月以后进行。这个决议通过秘密渠道通知了苏联。
苏联统帅对于西方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失信,彻底失去了耐性。他致函罗斯福:“你们的这个决议给苦苦抗战两年的苏联,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德军依然像以往那样,在东线保持足够的主力”。言外之意,进攻西西里岛对苏联毫无帮助。
不过,他十分清楚破坏盟国义务的主使是丘吉尔,并毫不客气地指出:“这场反法西斯战争,苏联军民付出了千百万人的生命。与之相比,英、美军队的牺牲只是区区小数”。其实,这是在讽刺丘吉尔不履行盟友责任,隔岸观火、不讲道义。
彻底被激怒的苏联统帅,再也不能容忍英、美两国无视苏联的利益。一气之下,临时召回了当时驻伦敦和华盛顿的大使,以此抗议美、英两国所奉行的政策。丘吉尔根本不听这一套,依然推行他的“巴尔干战略”,意图将美国拉拢在自己一边。
但在美国的战略中,很大程度上把横渡英吉利海峡,作为进攻欧洲的第一步,并极力避免卷入地中海地区的政治纠纷,致使进攻西西里岛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政治上的折中方案。这让艾森豪威尔很难明确指导方针,也是他最为难的地方。
将领间的不合,让他很难专注于军事指导。
自美军参加二战,盟军内部就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谁都想获得更大的功绩和荣誉,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是在一种不公平的情况下,合理竞争就会演变成为相互仇视。西西里岛战役就是这样,蒙哥马利的傲慢、自负彻底激化了两军矛盾。
非洲战场,蒙哥马利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同样“爱出风头”美军将领巴顿,可是美国人的骄傲。要知道,被打残的美军第2军在他手里,仅用11天就恢复了战斗力,是美军人人皆知的战术家。总之,两人成了两军较量的“急先锋”。
然而,心胸狭窄的蒙哥马利,却不想给对方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尤其是在“赫斯基8号”方案中,美军将要攻占的巴勒莫,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谁攻占它都将名垂青史、名声大振。他不希望有任何人的战绩超过他的第8集团军。
于是,他推翻了“赫斯基8号”方案,并建议巴顿的第7集团军,作为“配角”掩护自己的侧翼。不要说巴顿了,连英国人自己都觉得蒙哥马利有点“欺人太甚”,以至于亚历山大亲自登门安抚巴顿。谁知,巴顿并没有为难这位英国上级。
换句话说,蒙哥马利对登陆西西里岛计划的修改,可谓是大获全胜,但他仍不满意,将目光盯在了两军的指挥权上。在他看来,既然是集中兵力,就必须有一个统一指挥的问题。换句话说,英军担任主攻方向,指挥权自然由蒙哥马利担任。
为了增加争取的分量,他在获得副总司令亚历山大的支持下,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绝。理由是,因修改计划已经使美、英两军产生了很大的隔阂,从团结的角度出发,按原计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集团军,利于作战。
其实,艾森豪威尔十分清楚蒙哥马利的“险恶用心”,就是要压制美军为己所用。他这一关都过不去,就更不要提受尽委屈的巴顿了,根本不可能将自己的集团军交给另一个人去指挥。这段时间,艾森豪威尔忙于协调,很少关注军事准备。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