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同族长辈,一千多年前在中国官至副国级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诗仙李白的一首七律,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写给他的日本朋友晁衡……

公元前3世纪后期,至公元前2世纪中期,日本第八代天皇,孝元天皇在位。孝元天皇有一位皇子,名叫大彦命,部分大彦命后代,以“安倍”,或者“阿倍”为姓。在日本,这是个非常高贵的皇别姓氏,历朝历代,直到今天,出过无数高官,以及各界精英。

公元698年,安倍或阿倍家族,出生了一个男孩,起名仲麻吕。身世显赫,祖父阿倍比罗夫,冠位大锦上,历任越国守、后将军、大宰帅,父亲阿倍船守,官至中务大辅,叔叔阿倍宿奈麻吕,官至正三位大纳言。

阿倍仲麻吕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尤其喜欢汉学,也就是中国文化。公元716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四年),天皇派遣以多治比为首,五百五十七人组成的第八次遣唐使团西渡,十九岁的阿倍仲麻吕也在其中。九月底到达长安,唐玄宗安排他在国子监,和唐朝贵族子弟一起学习,取汉名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

按照常规,毕业后,遣唐使团学员将分期分批返回日本,晁衡没走,留下来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获得进士功名。唐玄宗非常高兴,开元十三年(725年),晁衡正式步入仕途,担任洛阳司经校书,正九品下,储光羲所谓“朝(晁)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写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晁衡,司经局,全称左春坊司经局。

顺便说一句,接下来会反复用到,唐代官员品级,比起后世各代,整体偏低两个品级左右,因为后世大都设有超品,高于一品,对应高等级爵位,唐代没有。亲王、公主正一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开国郡公正二品,开国县公从二品,以上这些,后世都是超品。进士出身,明清都是七品,甚至六品起步,唐代九品。

三十余年间,晁衡深得唐玄宗信任,仕途坦荡,一路做到从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秘书监,秘书省长官,主管国家典籍收集、整理、校勘,以及重要文献起草工作,卫尉卿,宫禁大内安全负责人,一文一武,可见恩遇之盛,正三品中书令、侍中,都是宰相一级,从三品最保守也是正部……

转眼间,晁衡已经年过五旬,其间多次提出回国,玄宗舍不得,不让走。直至天宝十二年(753年),月圆之夜,宫中大宴群臣,晁衡赋诗一首,“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唐玄宗长叹,晁爱卿是真的想家,也该回去看看了。

刚好,以藤原清河大使为首的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正准备返程,任命晁衡为回聘使节,随团一道归国。晁衡领命,写下《衔命还国作》: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这首诗,后来被选入《文苑英华》,成为其中唯一一首外国诗人作品。

十月十五日,晁衡所在使团分乘四船,从苏州起航,不料途中遭遇风暴,晁衡座船触礁,与另外三船失去联系。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开头提到的那首诗,消息传回长安,朋友们以为晁衡必死无疑,李白此诗,名为《哭晁卿衡》……

其实晁衡没死,船只被风暴裹挟至越南驩州海岸,登陆后,又遭到海盗,以及当地土匪袭击,全船一百七十余人,绝大部分被害,只有藤原清河、晁衡等十余人幸免。

没有船,回日本是不可能了,只能北上入唐,历尽千难万险,于天宝十五年(755年),再次回到长安。见到晁衡劫后归来,唐玄宗激动得难以言表,这回,是打死也不能再放你走了。

任命晁衡为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赠潞州大都督,散骑常侍是从三品,都护是正三品,节度使、大都督都是从二品,副国级领导人,虽然是虚衔。安史之乱中,陪着唐玄宗出逃四川,又从四川回到长安,始终不离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