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戴郭邦画作
世道变坏,不是好人作恶的理由。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原因是,阅历尚浅的年轻人,看不懂替天行道的梁山泊背后,那些血腥与黑暗。
如今再翻这本书,我才发现,其中有太多问题值得今天的我们思考。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梁山好汉是因为朝廷奸臣当道,因此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
所以哪怕他们打家劫舍、杀人放火,都好像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细细一想,我不禁有了一个疑问。
假如是这个世道,把好人“逼上梁山”,那么好人作恶是不是就该被理解、被包容?
图|林峥明1988年作
以林冲的故事为例,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01
O N E
林冲所在的北宋末年,是一个会把好人逼坏的世道。
朝廷里,四大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林冲自己,本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家有娇妻,可谓事业家庭双丰收。
可偏偏,这世道,容不得他过上安稳的生活。
林冲在陪妻子张氏到庙里上香时,遇到了奸臣之一高俅的义子高衙内。
高衙内看上了张氏,甚至因此而思念成疾。
奸臣高俅就命自己的手下陆谦,设计让林冲误入了白虎堂。
林冲因此被刺花了脸,背上枷锁,发配沧州。
从家庭美满的禁军教头,到被人耻笑的“贼配军”,只需要奸臣一句话。
这世道,真是坏到了极致。
图|林冲休妻;范曾1981年作
可这还没完,在去沧州的路上,林冲也是命途多舛。
负责押送林冲的两个公人收了高俅的金子,先是以洗脚为名,把林冲的脚塞进了开水之中,让林冲带着一脚的水泡上路。
在野猪林,两人更是意图一棍子打死林冲,幸好鲁智深及时赶到,救下了林冲。
到了沧州的林冲,一进牢里便被差拨痛骂了一顿:我看你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叫你粉身碎骨。
林冲只能低头默默不语。
这差拨是与林冲有仇?不是。林冲知道,这只是差拨索贿的手段——给了钱打点便能好生照应,没钱便只能皮开肉绽。
之后,因为柴进的打点,林冲好不容易离开了监牢,得了个在天王堂烧香扫地的职务。
可高俅还是要赶尽杀绝。
草料场中,自小认识的好友陆谦放了一把火,意图害死林冲。
林冲当下没在,却目睹了这一幕。
图|高马得画作
他的工作没了,他的家庭也没了,他离开了自小生活的东京,孤独地来到这冰天雪地之中,却还是有人要害他性命,而这个人还是他的朋友。
这一刹那,所有的冤屈都挤压在林冲心头,他再也忍不住了。
一刀,一刀,又一刀。他把陆谦的心肝都掏了出来。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
这就是万恶的世道,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林冲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
02
T W O
世道有好有坏,身在其中的人,也因着不同的选择,成为不同的人。
曾经的林冲,算得上一个好人。
但杀了陆谦后,林冲选择成为一个坏人。
逃亡路上,他遇到了几个避雪的人,一开始,他还是那个“好人”林冲。
“小人是牢城营差使人,被雪打湿了衣裳,借此火烘一烘,望乞方便”。
“小人身边有些碎银子,望烦回些酒吃”。
旁人允了烘火,却不愿卖酒,刚刚才杀过人的林冲,顿时怒了。
他拿起枪,将众人打了一顿,然后统统赶跑,“都去了,老爷快活喝酒”。
从“小人”到“老爷”的变化,仿佛是一个身份的转换。
林冲从此向世人宣告,他不再是那个东京城里唯唯诺诺的枪棒教头了。
由此往后的每一分钟,他都是一个理直气壮的坏人。
图|高马得画作
雪夜上了梁山,王伦害怕林冲喧宾夺主,便要求林冲杀一个行人来当作投名状。
或许王伦以为,出身名门的林冲干不出这种滥杀无辜的事。
可他错了,林冲丝毫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此后一连三天,林冲都在努力地想杀人,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打家劫舍为生的梁山“好汉”。
到晁盖带着吴用等人上山时,心胸狭窄的王伦又担心他们会鸠占鹊巢,便拿出了一些金银让晁盖等人另投他处。
此时的林冲又是怎么做的呢?
第二天一早,林冲主动去找晁盖等人,
见面就说“早有奉承之心”,又数落王伦心术不定、妒贤嫉能。
临走之前,还打了包票,如果王伦表现不好,一切“尽在林冲身上”。
等到后头,林冲果然在堂上拿出一把刀,杀了王伦。
图|高马得画作
杀人之前,他还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这山寨之主!”
看上去,杀得理直气壮,杀得正气凛然。
可王伦啊,在落魄之时收留了林冲,一起称兄道弟,一起有着过命的交情。
到头来就得到一场赤裸裸的背叛,这与陆谦要杀林冲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屠龙勇士终成恶龙,人啊,也总会成为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一切的大义凛然,都成了明明白白的借口。
03
T H R E E
由始至终,林冲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
他说,是高俅让他“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他甚至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意向: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但林冲真就如此“傻白甜”吗?也未必。
开始在庙里看到高衙内正骚扰妻子时,林冲在背后原本已准备一拳打过去。
突然,“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从怒发冲冠到放下拳头,这一秒钟就让我们看到了林冲的软弱。
到了刺配沧州时,又是他自己,亲手写下了休书,与妻子张氏撇清了关系。
哪怕岳父坚决不肯接受,哪怕妻子哭成泪人,晕倒在地。林冲也丝毫没有动摇。
一句“日后两下相误”道出了一切的真相:林冲是在撇清关系,以防高俅继续清算他。
这都是林冲权衡之下,主动做出的选择。
图|卢沉画作
而实际上,林冲一直都有机会选择另外的道路。
一开始,他就可以像同样被高俅陷害的王进一样,带着妻子,离开东京这个是非之地。
家世不差,能力也强的林冲,到哪里都能混出名堂。
杀了陆谦后,他也并非只有上梁山这一条路。
像鲁智深,杀了镇关西后,没了官职,还被全国通辑,也只是选择出家。
名气更大的林冲,也大可隐姓埋名,避避风头后,过得几年又是一条好汉。
更别说杀王伦这事了,天底下又不是只有水泊梁山这一座山头,何不找个地方自立山头?
说到底,还是林冲过不了自己这一关,选择了这一条最恶的路。
难怪金圣叹评价林冲:“毒人也”。
“自然是上上人物,写的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的彻,都使人怕。”
图|高马得画作
04
F O U R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苛责林冲。
毕竟,他只是小说里的一个虚构人物。
但从林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社会中的一个问题:
在某些时候,好人也是会作恶的。当好人作恶的时候,我们该谴责,还是该同情?
还记得轰动一时的“张扣扣案”吗?
2018年2月15日,陕西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王坪村,张扣扣趁着同村的王家人祭祖时,尾随其后,杀死了王正军父子三人。
张扣扣杀人的理由是,十三岁的自己,目睹母亲被王正军杀死的场景。他认为王家人害死了他母亲,也毁了他的一生。
所以,他选择杀死三人,毁掉三个家庭,来结束自己的仇恨。
最终,王家父子三人死了,张扣扣也死了。
这是一出彻彻底底的悲剧。
作为看客,无论是谴责还是同情,或许都太上帝视角了。
我不禁在想一个问题,在我们之中,会不会出现下一个张扣扣?
毕竟,张扣扣在杀人之前,也不过是个普通人,甚至有人说,他本质上是个好人。
换句话说,他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太大的不同。
罗翔也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隐秘的角落,不幸的人有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犯罪,我们要努力遏制内心的幽暗”。
风平浪静时,幽暗藏于心底。波澜一起,幽暗便跃跃欲试。
情侣间的争吵,同事间的争执,金钱的纠葛,都有可能激发内心的幽暗。
然后一念之差,我们便成为了下一个张扣扣。
我们可以怎么做?
多读《水浒》多读书,吸取经验,陶冶身心,平息戾气。
保持你的底线,哪怕卑微如尘土,亦不可扭曲如蛆虫。
最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即使世界以痛吻我,我亦愿报之以歌。
/今日作者/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