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时,我国开始对北大荒进行改造,让北大荒成为了北大仓。但现在我国正在逐渐让北大仓退耕还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北大仓为什么要退耕
在上个世纪时,我国政治稳定,医疗条件相比原来有了很大进步,使得人口出生率增高,死亡率降低,人口总数不断上升。1953年我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推算出当时的人口总数为5.42亿。但到了1974年,我国人口总数超过了9亿人。
马尔萨斯曾经在著作《人口论》中指出,当外界环境适宜时,此时的人口数量将会以指数级上升,但人口赖以生存的能量只能以算数级增长,如果不做好相应的措施,那么总有一天能量会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需要。到那时,或许会发生大饥荒、战争等方式被动削减人口数量。
我国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需要,提出了开发北大荒的战略。刚开始北大荒确实为我国提供了很多粮食,但是,人类过度开发自然的后果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我们知道,原来北大荒有许多小型湖泊、湿地,这些小型湖泊以及湿地相当于天然水库,当爆发洪水时,它们会分担河流的洪水,让当地不至于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寻常时候,这些湖泊水位会下降,等待下一次洪水来临时再次把它们灌满。
而开发北大荒之后,这些天然湖泊失去了调节洪水的作用,所以一旦当地洪水暴发,地势较低的土地将会被完全淹没,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这些湖泊、湿地等养育了很多动物,比如:丹顶鹤。当湖泊和湿地逐渐消失时,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当地的生物。
还有,由于人类开荒为粮,也使得当地的水土流失加重。在过去,北大荒有非常多的森林植被,这些植被能够牢牢保护土地不被风蚀、雨淋。当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之后,农作物的固土能力下降,使得当地水土流失严重。据东北农业大学的周连仁介绍说,黑土区至少需要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的表层土壤,如果不再保护的话,按照当前的速度再过50年黑土层将会完全流失殆尽。根据黑龙江水利局的资料显示,全省有大概140万亩土地由于水土流失而消失了。
除此之外,北大荒曾经的植被相当于“储水罐”,据东北林业大学陈祥伟教授介绍说,每15亩成熟林地涵养的水分为3300吨。
这些植物中的水也会参与到大气的水循环中,通过蒸发等方式将植物体内的水输送到大气层中,然后再形成降雨落下。而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之后,当地的植被储存水能量下降,也使得当地空气中的水汽减少,以至于当地降雨减少,加剧干旱的发生。
还有,北大荒的开发也使得当地生物数量减少,一些曾经在这里生存的物种已经消失不见,如:东北虎。
也就是说,由于我们的过度开发,北大荒开始对我们展开了一系列“报复”。为了保护它们,也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要对北大荒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荒。
再者,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出现,使得亩产屡创新高,这也使得我们即使退耕还林还草,也能够生产出足够的能量满足人们的需要。
如何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民众的参与,很多人认为退耕还林还草只需要种树种草就行了,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退耕还林并不是北大荒全部都退耕,而是将湖边、河边等土地还林还草,对不适宜耕种,土壤肥力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地区进行退耕,一些土壤肥沃的地区依旧保留耕地功能。
还有,要考虑到种植树木的类型,还有树木的丰富度,在同一个区域内,种植的树木密度等问题。这是因为不同种类的树木对土地能量的需求不同,如果种植的树木都是耗能较大的树木,那么还会加剧当地干旱的发生。
其次,很多农民会因为经济原因而不愿意退耕还林,此时政府要做好相应的农民安置工作,比如:补偿金,发展旅游,发展特色经济等。
再者,退耕还林是一件需要很多年后才能看到效益的投入,在退耕还林时要制定长远的策略,不能中途而废。
最重要的是,退耕还林还草之后,还要进行持续地保护,比如:森林防火,防偷砍树等行为。否则也会让人们的努力前功尽弃。
总结
从能量角度出发,北大荒虽然曾经为我国贡献了很多粮食,但现在我们有了化肥、农药,也有了品质较高的种子,使得亩产量翻倍,所以即使我们退耕还林一部分土地,也能够满足我国人口对能量的需要。
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北大荒退耕能够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能增加生物物种多样性。
正是因为如此,退耕还林不仅对我国没有害处,反而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