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人的武器探索:善于肉搏但缺乏远程

毛利人使用一种被称为泰阿哈(Taiaha)的长柄武器来用于祭典性质的比武中,也用其来象征高级阶层的权力和地位。

但在实际战场上,毛利人更喜欢使用一种单手操作的棍棒。这种被称作帕图(Patu)的单手棍棒由玄武岩、绿岩、木头或者鲸鱼骨制成,在近身肉搏中杀伤力更强,也更易于操作。在毛利人的尚武社会中,这样的武器也同样具有很特殊的意义,通常作为战士家庭的传家宝或历史纪念物而流传下来。

毛利人在军事方面值得一提的还有他们的一种被称为“帕”(pa,即毛利语村庄的意思)的军事防御体系。由于战争在毛利人社会中十分频繁,如何保卫自己的家园不受侵犯就成为重要课题。虽然一个部族在对居住地选址上倾向于资源丰富的河流和森林地区附近,但是否具有高度防御性的地形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总体上,当一个部族定居以后,其成员便会开始在高地修筑这种被称为帕的防御工事体系。当战争爆发时,所有哈普内的民众都会迅速从附近的村庄中撤离,将物资和人力集中到帕之中。因此这种帕和日本战国时代的城防体系十分类似,帕的防御工事会依靠梯田状的山体呈层叠式分布,并且修筑有壕沟、栅栏以及塔楼等防御设施。

为了防备围攻者切断水源,帕内往往还挖有巨大的蓄水池用来储备水源。粮仓、武器库、供守军祈祷的宗教场所等设施也一应俱全。由于毛利人缺乏有效的远程武器,帕的防御体系在与欧洲人接触前的毛利社会中显得非常有效。围攻的军队即使是推进到近在要塞的咫尺之地也无法给守军有效的打击。再加上毛利人的社会属性,酋长难以驾驭众多顾念自家之一亩三分地的托阿阶层来长期投入一场围城战,施展类似欧洲或日本的长期围困战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围攻者来说,唯一的取胜机会是能在突然袭击中抓获对方的要人,以此作为迫使对方降伏的筹码,但出现这样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

帕通常是建筑在山顶上,而修建帕的第一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地形。一个完美的地形是一座拥有天然的良好视野,并且由险要的悬崖峭壁所保护的山包。就近的水源也同样重要,因此帕有时也会修建在由河流包围的高地上,或者是湖中央的小岛上。

有些帕会建立在密林中,这类型的帕不需要修建得像建在开阔地上的帕一样好,因为森林本身对防守者就是一种很好的掩护,而且丰富的木材资源也使得临时增筑会更加方便比如,居住在新西兰北岛的毛利部族酋长就很富有智慧地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将部族的村庄建立在呈梯田状的丘陵之上,或者是海岸边的峭壁上,用木制栅栏或者土墙等防御工事保护起来,并备有粮仓、武器库、水井等设施,足以应付敌对部落的长期围攻。

本文经指纹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