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学说是如何被推翻的?

1929年的大萧条击碎了马歇尔建立的传统经济学理论。这时,凯恩斯站了出来,提出了“干预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拯救了资本主义世界。此后,凯恩斯学说统治了经济学40年之久。

但到了六七十年代,反凯恩斯学说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弗里德曼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凯恩斯学说建立在三大心理规律之上,若这三大规律有问题,那么凯恩斯学说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弗里德曼驳倒了凯恩斯的立论基础,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他研究了美国百年银行数据后发现,美国的储蓄率一直非常稳定。这就说明,随着经济增长,边际消费倾向并不会递减。

这个发现直接推翻了凯恩斯学说重要的结论: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弗里德曼引入了永久性收入假说。永久性收入假说认为,我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永久性收入,而不是偶然所得的“暂时性收入”。

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财富不可能在短时间大幅度增长。正如我们多数家庭的收入都是缓慢增加的或维持不变的。在缓慢增长下,消费占比不会有大变化。因为人们是根据收入预期来安排消费的。比如预期明年收入增加或稳定,今年可能会按揭买个车,这笔消费实际上是考虑到了今年的收入以及明年甚至后年的预期收入而做出的决定。

只有没有预期到的影响未来收入的政策变化才能影响消费占比。比如突然中了100万大奖,或年终奖超出10万预期,如此你可能会组织一趟家庭旅游,消费占比增加。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消费、投资的占比是按照效用目标而定的。

若生意好做,投资容易赚钱,人们会将更多的钱拿去投资,而不是消费。若投资收益率下降,人们可能会选择将钱存起来,可能会缩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若房价上涨,人们更倾向于投资房产;若物价上涨,资产价格下跌,人们更倾向于消费,以避免货币贬值。

所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并不成立。流动性偏好也是犯了类似的错误。

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导致货币流出了流通市场,消费需求自然就不足。

其实,人们将钱窖藏起来,或不用于投资,其实并不是“货币的流出”。人们安排投资、消费、储蓄,是基于长远预期,甚至是隔代预期,而非当下。

人们会将资金按风险级别做出安排,将部分资金存起来,将部分资金做风险投资,将部分资金做稳健性投资。很多父母为儿女存一部分货币,存一套房子,这种属于代际储蓄、代际投资。

这并不能说明,货币流出了市场。应该将窖藏的货币,作为整体预算的一部分。

就好像我们炒股,大多数时候不会全仓杀入,而是留有一部分资金以降低风险。这部分资金,实际上也是流入市场之中。又如足球有个替补门将,虽然可能一分钟未上场,但是拿了冠军还是有他一份功劳。

所以,后来的新自由主义并不支持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学说,自然就反对消费刺激理论。

凯恩斯学说,其实是建立在对萨伊学说的批判基础上的。

凯恩斯是需求学说,萨伊是供给学说,二者争锋相对。

萨伊学说代表作为萨伊定律。萨伊定律认为“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这个理论,搞销售的人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其实,萨伊学说,是最容易误解的经济学理论。萨伊学说,表面上漏洞百出,实则洞悉到经济本质。或者说,理解了萨伊定律,实际上洞悉了经济的本质。

大卫·李嘉图和詹姆斯·穆勒(斯图亚特·穆勒的父亲)也有类似的表述。老穆勒曾经说过:“生产,分配,交换只是手段。谁也不为生产而生产”,“目的是消费”。

萨伊定律,其实是古典主义理论最为简洁明了的描述。萨伊否定经济萧条的存在,否定长期失业的存在,否定流通过剩的存在。

萨伊认为,没有人会生产无需求的产品,若产品滞销,一定是供给出了问题,而不是需求。

萨伊的理论,看起来非常的极端,但却抓住了经济的核心问题。

若经济危机出现,市场如何自愈恢复均衡?

假如市场严重过剩,企业则会降价销售,相当于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也实际上是在供给端解决问题;或者是,开发出新产品,替代过剩的产品,重新激活市场。这也是在供给端解决问题。

萨伊将解决经济问题的方向指向供给端,而不是凯恩斯的需求端。凯恩斯认为,储蓄是货币的“漏出”,主张刺激消费。斯密等古典主义者则主张储蓄,反对消费刺激。

比如说,现在消费疲软,经济增长乏力,怎么解决?

在萨伊看来,消费刺激一点用都没有,消费者手上没有钱,再怎么刺激也解决不了问题。

萨伊认为应该从供给端解决问题:

为什么消费疲软?

消费者收入低。

为什么收入低?

企业降低工资或失业。

为什么企业会降工资或裁员?

企业效益不好。

为什么企业效益不好?

产品滞销,利润薄。

为什么产品滞销,利润薄?

同类产品过剩,新产品研发及创新能力不足。

所以,根本问题在于产品供给出了问题,产品同质化,没有开发出新产品。如果产品不创新,依靠刺激消费,无法解决市场低迷的问题。因为市场低迷已经说明,市场对老产品的需求降到了很低的程度,亟需新产品激活。

如此,解决的办法是只能在供给端。企业开发新产品,重新激活市场需求,扩大生产,扩大就业,提高工资收入。

又比如说,市场低迷,实际购买力差。这时不管如何刺激消费,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都不会起来。

再一看,为什么实际购买力差?

因为货币发太多了,引发通货膨胀,降低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这是供给端出了问题,即货币供给太多。降低货币供给量,抑制通货膨胀,恢复消费者的是实际购买力,市场自然会兴旺。

若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从需求端经济问题,可能会恶化经济。比如,发放一万亿消费贷款,刺激消费需求,实际上增加了信贷货币的供应量,反而加剧了通胀,更加打击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只会导致经济继续恶化。

所以,萨伊打准了经济的七寸,“鼓励消费无益,重要在于激励生产。”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