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约部队副司令的蒙哥马利,尽管远离决策中心,但极高的声誉和威望,让他游走在人们的鲜花和掌声中,并享受着高高在上的快乐。然而,贝蒂去世后,他丝毫没有续弦的打算,人们关切地认为,他的晚年生活将在孤单、寂寞中度过。
但人们很快发现,蒙哥马利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忙得不亦乐乎。走访世界各国、检阅北约部队、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一刻不得停歇。给人们的印象是,军队是其生活的全部,亡妻是他唯一的感情寄托,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样。
战后的蒙哥马利,对人际关系依然淡漠,尤其对家人。
蒙哥马利这种不愿意同任何人亲近,甚至不能与人建立真正的个人感情,几乎全部“得益于”其母亲从小对他非打即骂。他从小感受不到女性的温柔,没有家庭安全感,军队反倒成了其温馨的港湾,他厌恶自己的母亲,甚至不打算原谅她。
一次,纽波特市决定授予蒙哥马利荣誉市民称号,其母亲得知消息后,给市政会写信,并受到了邀请,而这一切安排,蒙哥马利并不知情。当仪式开始时,他猛然发现母亲在人群中时,十分生气。他坚决不让母亲参加午餐会,举办方十分难堪。
甚至在其母亲去世后,他拒绝参加其葬礼。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对蒙哥马利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感觉,缺少母爱形成了他的复杂性格,接触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或者说他的情商低,以至于到了近40岁才拥有了自己的婚姻。
同时,他对自己其他的亲人也从来没有深厚的感情,可以用陌路人形容。妻子生病时,他拒绝妹妹前来照顾;不去参加弟弟的婚礼;避免与任何亲人来往。尤其是功成名就以后,他认为妹妹们对他感兴趣,仅仅是因为他获得的地位。
不过,他与贝蒂的唯一儿子戴维,是他最喜爱的亲人。由于常年奔赴海外,父子的关系也近乎冷淡,但他对戴维的关爱是深厚的,特别是儿子取得一些成就时,他会亲自送去祝贺,并引以为傲。戴维是蒙哥马利晚年少有的几个探访者之一。
总之,蒙哥马利之所以找有两个孩子的贝蒂作为妻子,很大程度上是小时候缺乏亲情,而贝蒂弥补了他缺失的母爱;他渴望成熟女性的温柔,贝蒂就是他的“母亲”。所以,贝蒂去世后,他不再续弦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只能拥有一个。
从不闲下来的蒙哥马利,成了军人政治家。
1958年,蒙哥马利在北约军队副司令的位置,一呆就是十年。这个既不在决策中心,又没有实权的职务,在常人看来是很无聊的工作,他却干得风生水起。顶着各种荣誉和光环,游走在世界各地,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让他很受用。
服役半个世纪的蒙哥马利终于脱下了军装,英国上下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告别宴会。回到伊辛顿的家,他没有像其他高官那样,退休后整天伺候花草树木,而是决心做一名真知灼见的政界元老,甚至是一位独立的国际事务评论人。
首先,到各国走访,并就国际事务发表见解。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精神百倍的访问苏联、印度等国。其中,非洲是他每年都会去一趟的地方,特别是埃及,可以说是蒙哥马利“一战成名”的国家。故地重游,追忆曾经炮火连天的日子。
当时东、西方关系紧张,却丝毫不影响他访问莫斯科。虽然英国政府担心性格乖僻的蒙哥马利,很有可能“乱放炮”,不愿让他去,但向来我行我素的蒙哥马利,干脆以平民的身份访问。成果还是有的,他的访问标志着东、西方关系有些缓和。
其次,走访各国,让他对国际关系、历史和英国政治有了很直观的研究。研究的成果大都反映在他撰写的《回忆录》、《三个大陆》等五部著作中,但随着著作的出版,反响并不是太好,不仅前后的思想不一致,而且充满着自相矛盾。
更让他感兴趣的是,经常到上议院去演讲。在蒙哥马利看来,凭借自己的军事知识和分析问题的逻辑缜密,他很自信的希望对国内政治发挥一些作用,但反映平平,没有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俨然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