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洪水不期而遇的杜甫杜工部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俸禄微薄、难以糊口的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职务,原打算到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亲,可惜亲戚的景况,比他强不到哪里去,得知老友严武主政蜀中,遂举家南下入川。

严武,字季鹰,陕西华阴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原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帐下判官。安史之乱随肃宗西奔,参与灵武起兵,上元二年(761年)以御史大夫衔,任由原剑南、东川、西川三道,合并而来的新剑南节度使。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表面看起来,成都浣花溪草堂时期,杜甫过得似乎挺落魄,事实上这几年,恰恰是他一生漂泊中,难得安稳的一段时间。买了地、盖了房子,工作不累、待遇不低。严武还表举杜甫,在朝内挂了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虚衔,史称“杜工部”,好歹六品官。

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几年后,杜甫和严武一次酒后口角闹翻,后者动了杀心,导致杜甫不得不仓皇逃离四川。显然与事实不符,可以肯定的是,杜甫是在永泰元年(765年),好朋友严武去世之后,才离开成都的。

后来的一切证明,这是一次错误的,事实上,致命的决定。

短暂寓居夔州后,杜甫向东进入湘鄂境内。川外的生活,远不像他预想中安定,没有了回头路,只能硬着头皮,走一步算一步。从江陵到公安,从公安到岳阳,从岳阳到长沙,从长沙到衡阳,又从衡阳回到长沙,再从长沙回到衡阳……

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准备继续南下郴州,投靠舅父崔湋,走到耒阳时,遇上发大水,五天五夜,也有说是七天七夜、十天十夜断粮断水,没错,断粮断水,洪水不能喝,大灾必有大疫。

时任耒阳县令,县委书记、县抗洪指挥部总指挥姓聂,听说杜甫杜员外被困,还是那句话,怎么说也是六品官,派遣武警官兵,好歹拿冲锋舟给救了出来。“大历中,客耒阳,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得还。”

知道他有日子,被吃过饱饭了,聂书记给杜甫送去了一些烤牛肉,还有酒,“令尝馈牛炙白酒”(《新唐书》),“啖牛肉白酒”(《旧唐书》),饿了许久的杜甫,想必一次性吃喝了很多,很快就去世了……

有研究者,在研读杜甫作品后认为,诗人可能患有糖尿病,“栖泊云安县,中消内相毒”(《客堂》),“我多长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同元使君春陵行》)。消渴症,亦称长卿病,可能就是如今,人们常说的糖尿病。

而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是不能饥一顿饱一顿,尤其暴饮暴食的。可以想见,饿了五天也好,七天、十天也罢的杜甫,一次性食用大量,原本就不易消化的烤牛肉,又喝了不少糖分含量很高的发酵酒……

说完了一生潦倒,却始终心系家国天下的杜甫,衷心希望此次洪涝灾害,受灾地区的同胞们,能够早日闯过难关,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