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8日,盟军正式接受德军投降,但只是军事投降,不是德国政府的正式投降。原来,同盟国不承认邓尼茨代表的德国政府,并在弗伦斯堡逮捕了他。说白了,同盟国在为军事管理德国找借口,便于划分各个国家的占领区。
在第21集团军群占领的地区,约有100多万的难民、100万的德军伤病员,还有150万人以上德军战俘,这些都需要英军负担。饥饿和疾病成了蒙哥马利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尽快恢复秩序,他制定了管理方案,并及时得到贯彻。
首先,针对英军官兵随意占用德国住房或抢劫的行为,他决心刹住这股风气。要求所属部队全部搬离市区,严格控制人员外出,不准出入酒店、餐厅等;并严禁个人或集体的抢劫行为,违反此命令者,无论官阶高低,一律接受军事法庭审判。
其次,将投降的德军全部交由德军自己管理。为了不失控,德军的一个小型参谋班子则安排在英军总部。这样,蒙哥马利的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个德军指挥部进行贯彻和执行。说白了,就是“自己管自己”,但又在英国占领军的管制之下。
更关键的是,部队的作战任务转换为占领区的管理工作。蒙哥马利把英占区分为4个区,分别由所属部队进行管辖,有秩序地在占领区建立地方政府,剩下的部队组成预备队,由他亲自管理以防万一。很快,英占区混乱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作为占领军司令的蒙哥马利,大部分时间忙于出席庆祝活动、盟军互访、参加授勋仪式等。有意思的是,苏军将领为了拉拢与英国的关系,曾私下打听他的爱好,当得知其不吸烟、不喝酒,更不爱女人时,不禁惊呼:“他到底整天干些什么?”
这段日子,对盟军的任何将领来说,心情都是愉悦的。他们都抛弃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沉浸在久违的和平里,互访和相互“吹捧”成了那段时间的主题。蒙哥马利获得了价值连城的苏联胜利勋章,以及各国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他忙而快乐着。
但仇视苏联的丘吉尔,让蒙哥马利左右为难。
随着德国投降,欧洲终于迎来了和平。当胜利的喜悦渐渐平息的时候,各国的矛盾以及价值观的分歧,也渐渐地暴露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占领区的划分。原来,尽管有雅尔塔协定,但各方都将军事占领的区域作为占领区,彼此互不相让。
苏方要求西方盟国将仍占领的苏占区还给苏联,但丘吉尔不同意。在他看来,这是与苏联讨价还价的最好本钱,尤其是在波茨坦会议召开前,更不能撤离,不仅可以压一压苏联的势头,而且表明西方国家对东方势力渗透的“零容忍”。
但美国从全球战略考量,并不赞同丘吉尔的做法。他们更倾向于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不准备把撤离苏占区与三国首脑会议联系在起来,甚至表态,如果苏联再次要求西方盟军离开苏占区,美军将立即撤出。也就是说,英军撤不撤,他们不管。
作为驻德管委会委员的蒙哥马利十分为难,既不能违背政府的指令,又要听从盟军总部的指挥。而朱可夫也敏感地意识到,西方盟友的“不真诚”,双方开始明争暗斗,谁也不让谁。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国家间的博弈,将领们说了不算。
好在,经过各国首脑商量,占领国按照划分的区域,同时撤至各自的占领区,但隔阂和矛盾越来越大。随着盟军司令部解散,4个占领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管制政府。有意味的是,西方各国的占领区可以自由走动,却不能随意到苏占区。
尽管东、西方开始对立,但波茨坦三国首脑会议还是如期举行。不过,让人倍感意外的是,为英国鞠躬尽瘁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落败。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丘吉尔对苏联越来越敌对,珍惜和平的英国人对“好斗”的丘吉尔忍无可忍了。
对于“老朋友”的黯然离去,作为纯粹的军人,蒙哥马利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如何解决占领区的民生问题。他分批遣散了一批批德军战俘,以确保有足够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从国内调运大量的粮食,恢复占领区的工业、渔业生产。
正因为蒙哥马利没有太多的政治野心,反倒获得了新一届政府的信任,决定由他出任帝国参谋总长。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人,都没有想到能够升任到军人生涯的巅峰,这个消息对他来说,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收获了二战中最好的礼物。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