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满清割再多的地,都是自己挣来的?大明:我们的图们江入海口和台湾咋算》当中,我们介绍了清朝丧失外东北和台湾岛。那么,面积多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究竟是怎么丧失的呢?
很多人都知道,外东北丢失时,根本一仗未打。趁清王朝与英法联军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火打劫。咸丰八年四月(1858年5月),通过恐吓黑龙江将军奕山,双方签订《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划归俄罗斯。咸丰十年(1860年),俄罗斯又借机迫使清廷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由“共管”割归俄罗斯。由于外东北当时几乎没有驻军,没有建立像样的行政机构,甚至没有多少人口,所以被沙俄轻松割走,如同拾芥。
实际上,清朝在东北北部的空虚,正是后金崛起过程中大规模迁徙野人女真各部人口,后来乾隆朝为了弥补军事力量衰退又广泛征发索伦等部为兵的结果。截止明亡,黑龙江流域的东海女真向南迁徙的人口近10万人,被安置在后来的黑龙江、吉林两个将军辖区内,在整个清朝期间又被不断向南迁徙。按照《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的记载,到康熙朝,黑龙江八旗驻防中的人口约为26700人,布特哈打牲人口约为34805人,吉林八旗驻防和南迁的土著人口约为72000人。乌喇打牲人口约为12890人。黑龙江下游地区的渔猎人口约为20000人。
▲清朝柳条边防控汉人,使得东北长期处于空心化状态
以此计算,康熙朝黑龙江、吉林人口合计16.6万人,其中位于外东北的只有2万人左右。而顺治朝起,东北被视作满清龙兴之地,禁止汉人进入。辽宁地区由于经过明朝的经营,本身就有大量汉人,因此防控得还稍松一点,吉林、黑龙江长期处于彻底禁止关内汉人进入的状态。
清朝封锁东北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哪怕是被沙俄侵占外东北后的四十年,被日本屠杀过旅顺后的十年的1903年日俄战争期间,黑龙江将军还在报告“省城人民无多”“将军衙门……不准民户承领(荒地),而旗人又不交荒价,迄今年余并未放出一垧”,还在苦口婆心地劝说朝廷“有人乃能有土”“欲求成效,必须旗民兼招,无分畛域,始克有济”……
事实上,到日俄战争之后,东北已经被沙俄和日本瓜分为其势力范围,严重渗透。黑龙江、吉林被沙俄控制,并有建立黄俄罗斯的企图,而辽宁被日本侵略,与日占朝鲜联成一块。
我们再说说外东北,我们可以看出外东北的确地形崎岖,绝大部分土地极为贫瘠,不适合农耕。然而,在黑龙江以北,以及兴凯湖以南平原,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少适合农耕的土地。如果不是因为清王朝对外东北野蛮的封禁政策,外东北的土地至少能保住很一部分的。那么,有人会问,如果是汉人王朝继承大明,比如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就能保住外东北了吗?
笔者在这里肯定地说,是的。明王朝对于东北的统治,虽然在吉林、黑龙江近于羁縻,但辽东都司的实际经营是颇有成就的。葛剑雄先生编的人口史认为万历二十八年明代辽东都司人口多达250万以上,明代辽东人口巅峰时有可能多达300万。较低的估计,也认为辽东都司拥有接近200万的人口,而元代的同一地区人口至多50万出头。但是,为什么明朝不进一步向东北平原深处垦殖呢?除了明朝平均气温较低,400毫米等雨线以北难以开垦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一样,是非常开放的地形,进入其地开垦,很难建立防线,在拥有大量马匹,机动性强的蒙古女真部落的威胁下,屯垦点很容易陷入四面受敌的局势,驻军根本不足以保护屯垦民人。
▲明代辽东、辽西边墙
但是进入18世纪之后,除了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进一步普及,降低了进入严寒的东北平原腹地开垦的难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时代变了,射速更高的燧发枪乃至击发线膛枪能够让民兵武装也能在旷野和农庄上对抗游牧、渔猎部族的侵袭。以19世纪的金丹道起义为例,在内蒙古屯垦的汉族佃农因不堪蒙古封建主残酷压迫,而发动起义,起义军装备相当差,却也能凭借火器打得蒙古马队抱头鼠窜,最后清王朝派出精锐部队才将其镇压。
由此来看,假设是汉人王朝继承明朝,也当在17世纪开始人口大爆炸的大流下,通过汉人屯垦东北地区而将吉林、黑龙江汉化,并有效控制外东北适合农耕的结雅河平原、外三江平原、兴凯湖以南平原。这是历史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结雅河平原是黑龙江以北罕见的平原,沙俄曾在此制造了著名的海兰泡惨案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azaz7391,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