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个选择题,某天人类面临一个选择:全宇宙只能选择两个天体,那么太阳和地球是必选的,只要有这两个天体存在,人类就还能继续生存几十亿年,可见这太阳对人类实在是太重要了!
太阳到底是这么工作的?
其实在1920-1930年代以前,连天文学家都搞不清楚太阳到底是怎么发光的,甚至连伟大的科学家都提出过很幼稚的假设,比如太阳是在小行星撞击下的高温发光发热的,也有人认为是引力坍缩能发光的,甚至有猜测太阳是烧煤的!当然这些猜测很明显是不正确的,但以当时的科学发展,存在这些理论不足为奇!
时间到了1920年代,此时卢瑟福在十年前已经知道了原子空旷的内部还存在原子核,前不久他还发现了质子,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爱丁顿第一次提出了太阳发光的比较靠谱的理论!他在同为科学家的朋友支持下,提出了太阳的能量可能来自于轻核聚变!但具体是什么过程,爱丁顿也无能为力。
到了1930年代后期,美国科学家汉斯·贝特发现了质子链反应,随后又证明了碳氮氧循环,从而揭示太阳真正的发光原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标志性事件非常有趣,不妨来看看:
一个是量子力学的快速发展
另一个是轻核聚变的温度问题
看起来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在太阳发光原理的研究上碰到了一起!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因为光谱学的发展,当时的科学家对太阳成分组成已经有非常大的把握!而且爱丁顿的轻核聚变也已经提出将近十年了!科学家也发了氢的同位素氕聚变成氘的过程,也发现氘将是太阳中非常重要的核聚变原料!
氕氕聚变
但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因为氕氕聚变成氘是一个吸能的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能量,而按史瓦西对于太阳内部的压力与温度的计算结果,很显然并不能满足氕氕聚变的条件。此时科学家开始犯难了,按计算太阳就不应该存在,但太阳却在人类头顶上烧了不知道多少亿年!
幸亏量子力学的发展拯救了科学家,因为乔治·伽莫夫于1928年用量子隧穿效应解决了这个氕原子核克服库仑障壁聚合在一起,形成氢的同位素氘,科学家终于知道了太阳发光的第一步,氕是怎么样聚合成氘的,此后汉斯贝特的质子-质子链反应就顺理成章了,再然后汉斯贝特还发现了比太阳更大的恒星中碳氮氧循环时主要能量来源,而在太阳中只提供了少部分能量比例。
关于太阳的核聚变
太阳是一个直径约140万千米的等离子球体,真正核聚变的区域大约在1/4直径的区域,因为太阳强大的压力下会导致此处温度超过1300万度,压强超过2500亿个大气压,即使如此,氕氕聚变成氘的速度仍然比较慢,它是维持太阳超过100亿年寿命的最关键因素。
但在太阳核心,每秒都有超过600亿吨的物质被转换成氦,产生大约450万吨的质量损失,释放出大约10^26J的能量,这个天文数字般的能量太阳还将释放将近50亿年!未来太阳将会成为红巨星,因为内核的氦元素堆积温度增加,会导致氦闪和更剧烈的氢燃烧,这就是变成红巨星的原因!
太阳的未来是一颗白矮星,但为时尚早!
假如太阳熄火十秒钟,地球会怎样?
地球每年从太阳获得的光辐射大约为5.5×10^24焦耳,如果失去十秒钟的能量,那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太阳光消失十秒钟根本就不是什么事!但我们要了解的是太阳为什么会熄火,熄火后太阳还能重启吗?
首先它在自然状态下会熄灭吗?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太阳是一颗重力坍缩形成的恒星,它是爱丁顿极限范围内的静力平衡恒星,工作比较稳定,理论上只要质量不减少它不会熄灭,只会经历上述的红巨星-白矮星过程!因此自然状态下是不会熄灭的,但除了有一个条件!
到底怎么才能熄灭太阳
熄灭太阳的方法网友们提出过很多,比如一个超级大冰球或者超级大水球,甚至将太阳丢到一个超级大水缸里等等,无一例外这些方法都无法熄灭太阳,因为太阳是从内核聚变然后通过辐射、对流传到太阳表面的,所以无论是浇水还是大冰块,甚至丢在水里都于事无补,就像热得快一样,水多有啥用啊,只要时间够久,一样烧开!
但太阳可不止是烧开,因为水在2000多度的时就已经分解成氢氧气体了,而氢则是太阳不可或缺的燃料,所以再多的水不过是给太阳送去的燃料而已。
熄灭太阳的方式只有一个,让太阳的质量下降,也就是说让它失去内核聚变的条件!那么用什么方法?很简单找个中子星或者黑洞将大量物质吞噬掉即可,尽管慢慢会失去核聚变的条件,但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吸积盘辐射可能大到让你怀疑人生!也就是说初期太阳会更亮!
所以太阳是无法熄灭的,但如果真的熄灭了,就是开十艘《太阳浩劫》中的飞船也无法点亮太阳,它就熄灭了,因为它不再具备核聚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