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不得志的辛弃疾,过得究竟有多滋润?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谓“健笔写柔情”,既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又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安逸,毫无疑问,辛词,两宋以至于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说起辛弃疾,绝大多数话语体系中的描述,都差不多,文豪兼民族英雄,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爱国主义,成为贯穿人生的鲜明主线。可惜不为懦弱的南宋偏安小朝廷君臣所容,不受重用,一生坎坷蹉跎,郁郁不得志。

果然如此么?

祖上出身西北,可能拥有胡人血统的辛弃疾,绝对是一代豪杰。早年间在北方,两次率领小分队突袭敌营,尤其第二次,愣是在百万军中,将叛贼生擒活捉过来,可惜没有细节,否则分分钟进西点教科书。比起那种整天宣扬武力,见了真刀真枪尿裤子,只知道忽悠别人拼命的无耻文人,不知道强上多少。

南下“归正”后,的确,没能实现他北伐光复,一统河山的伟业,但若说不得志,尤其不受重用,实在是无从谈起……

辛弃疾初到南宋,立即被授予江阴签判之职,签判,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委专职副书记。《梦粱录》中记载,“其状元官授承事郎,职除上郡签判”,是宋代历届科举考试头名状元的标准配置,要知道那一年,辛弃疾只有二十五岁。

没过多久,晋升转运使,也就是《摸鱼儿》序中,所说的“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乍看上去,负责地方交通运输事务,很多人也都因此,将它作为辛弃疾得不到重用,受排挤的得力证据。大谬也。转运使,是宋代“路”,最高地方行政层级,财经工作总负责人,常委副省长。

接下来,辛弃疾被进一步拔擢为安抚使,路一级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的最高长官,封疆大吏,至少二品。当然宋代的路,较之今天的省为小,但中央候补委员,计划单列市市委书记,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说这叫不受重视,这叫受排挤……

生活状态,那就更不用说了。

辛弃疾号“稼轩居士”,词集名《稼轩长短句》,“稼轩”,其实是他私家庄园的名字。淳熙年间,辛弃疾任隆兴,也就是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宋代安抚使,常由中心城市一把手兼任,在上饶带湖兴建庄园,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这段时间,辛弃疾还主持了两次载入史册的“鹅湖之会”,也就是天下名士雅集,地位是一方面,这些事没钱,即使同学聚会,通常也都是有点儿成就的张罗,没有雄厚的财力作为后盾,能办成么?

钱从哪里来?那办法可就多了。随举一例:

刘过,南宋豪放词派代表人物之一,辛弃疾的下属、学生,同时也是好朋友。名过,字改之,《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字改之,金大侠显然,是受了刘过的启发。某次,刘过向辛弃疾告假,要回家看望母亲,辛弃疾知道他缺钱,有意接济一些,明着给呢,又怕刘过面子上挂不住,不肯收。

临行前,辛弃疾请刘过去娱乐场所消费,那时没有《新闻联播》,没有新闻的领导,不叫领导,没有绯闻的名人,算不得名人,认识他的不多。赶上一位都吏,辛弃疾治下,某地级市纪委书记,也来同一家夜场玩儿,横惯了,说今天我包了,无关人等滚蛋。辛弃疾没说什么,带着刘过走了:行,你的盘缠有了。

回到府衙,立刻发签拿人,某某身为纪检干部,生活腐化、知法犯法,正在接受组织调查。都吏傻了,知道刚才被自己轰走的,是辛弃疾,连忙请人托关系,不识泰山,我眉毛底下那俩窟窿眼儿是出气儿的,多少钱您说个数儿。辛弃疾说我不缺钱。

又四处打听,得知刘过缺钱,这样,我出五千缗,给刘先生带上,不是回乡看望母亲么,就当是我这个干儿子,孝敬的寿礼了。辛弃疾说你小子倒是挺懂事,儿子我替老人家认了,头不忙磕,五千是不是少了点儿,你不是有钱,动不动包场么,凑个整儿吧。

缗,也就是贯,一千文。一万缗,或者一万贯,澶渊之盟,北宋给辽国的岁币,每年也不过三十万贯。在辛弃疾眼中,不值一提,小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