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岛,蒙哥马利擅自打乱计划,为何帮助了美军?

继阿拉曼战役后,英军始终主导着盟军的军事行动。也就是说,美军只能充当“配角”配合其行动,“露脸”的机会都给了英国人。作为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希望在下一场战役中,美军也能获得一次属于自己的胜利,来确定美国的地位。

这就是西西里岛战役,它是盟军二战中最大规模登陆行动之一,不仅获取了进攻意大利的跳板,而且在政治上促使了意大利的投降。但德意联军安全撤走11万人和1万多辆各种车辆,说明了这场胜利隐藏着失败,这是如何造成的呢?

这还要从盟军结束非洲战事说起。

美军参战以来,一直跟在英军的后面,要么是侧翼保护,要么是发动佯攻,胜利果实都被英国人抢占。于是,在盟军进攻突尼斯时,美军就开始主导制定盟军西西里岛登陆的计划,并将巴顿从非洲战场调回,参与制定了“赫斯基计划”。

该计划中,盟军登陆后,由英军夺取锡拉库萨,美军夺取巴勒莫,两军都处于公平的位置,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换句话说,美军也想通过一次胜利,来争取与其国家实力相称的地位,并采取相对公平竞争的方式,获取在盟军中的主导地位。

但无形之中,一定会触及英国人的利益。果不其然,戴着解放非洲的光环,以胜利者自居的蒙哥马利,以兵力分散为由拒绝执行。他认为,在西西里岛适合集中用兵,并重新制定了一份计划。他的一句话,将美方几个月的辛苦全部推翻。

在他看来,由于美军作战经验不足,应放弃巴勒莫,改从南部登陆,同英军相向进攻并掩护其侧翼。说白了,仍是配合英军行动。这种明显“欺负人”,将美军置于次要位置的做法,自然遭到巴顿等将领的反对,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尽管艾森豪威尔对英国人“赤裸裸”地抢功也很不满,但作为盟军总司令,出于对共同事业的忠诚,必须从大局出发,他接受了蒙哥马利的计划。当然,他知道巴顿不是一个甘当“配角”的人,他还要继续做工作,安抚巴顿等人的情绪。

但接下来的事情,他说什么也不答应。原来,由于英美两军从一个方向进攻,蒙哥马利提出由他担任统一指挥,并得到盟军副总司令亚历山大的支持。艾森豪威尔十分清楚英国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住美军为己所用,他断然拒绝。

然而,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容易,展开难。

1943年7月10日,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顺利登上西西里岛,占领了锡拉库萨并建立了一个宽约100公里,深约10公里的登陆场。而巴顿的第7集团军相对艰难了许多,不仅风浪大,而且遇到顽强抵抗,一番周折过后,美军才登陆上岸。

但是,登陆后的美、英两军将领,对如何展开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原来,蒙哥马利在制定计划时,过于看重在哪里登陆的问题,就如何尽快到达墨西拿,封闭通往意大利的大门,对岛上德意联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并没有明确的行动安排。

也就是说,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沿海岸线担任主攻,巴顿的第7集团军则担任侧翼保护,两支大军齐头并进,但遇到问题如何解决,没有详细说明。可见,盟军内部在协调、沟通方面的合作很少,正因为这样,也给了巴顿一个扬名的机会。

事情是这样的,蒙哥马利为了尽快打通前往墨西拿的道路,不打招呼地命令部队沿114号、124号公路攻击前进,但124号公路不仅位于美军的作战区域,而且还是巴顿的进攻轴线,双方军队谁也不让谁。德军没见着,盟军内部先掐了起来。

“官司”打到亚历山大处,他居然明目张胆地偏袒英军一方,命令布莱德雷的美第2军,将124号公路移交给蒙哥马利。尽管美军上下大骂英国人急功近利、小人之举,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巴顿等人只得按命令行事,退出了公路。

飞扬跋扈的蒙哥马利,自己打乱自己的进攻计划,将美军搁置一边,率领英军向墨西拿挺进。但很快遇到德军2个装甲师的顽强阻击,部队挤在公路上,进攻几次均告失败。这样的局面,让英国人倍感没有面子,而巴顿等人在一旁幸灾乐祸。

但作为军人,巴顿敏锐地感到,羞辱英国人的机会来了。因为蒙哥马利擅自打乱作战计划,致使美军实际处于无事可干的境地,也就是说,他可以自由选择攻击目标。于是,提出奔袭巴勒莫,亚历山大因袒护英军自觉理亏,同意了他的提议。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