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岛的德意联军,凭什么6天7夜撤11万人?

1943年7月10日,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顺利登上西西里岛,占领了锡拉库萨并建立了一个宽约100公里,深约10公里的登陆场。而巴顿的第7集团军相对艰难了许多,不仅风浪大,而且遇到顽强抵抗,一番周折过后,美军才登陆上岸。

但是,登陆后的美、英两军将领,对如何展开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原来,蒙哥马利在制定计划时,过于看重在哪里登陆的问题,就如何尽快到达墨西拿,封闭通往意大利的大门,对岛上德意联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并没有明确的行动安排。

也就是说,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沿海岸线担任主攻,巴顿的第7集团军则担任侧翼保护,两支大军齐头并进,但遇到问题如何解决,没有详细说明。可见,盟军内部在协调、沟通方面的合作很少,正因为这样,也给了巴顿一个扬名的机会。

事情是这样的,蒙哥马利为了尽快打通前往墨西拿的道路,不打招呼地命令部队沿114号、124号公路攻击前进,但124号公路不仅位于美军的作战区域,而且还是巴顿的进攻轴线,双方军队谁也不让谁。德军没见着,盟军内部先掐了起来。

“官司”打到亚历山大处,他居然明目张胆地偏袒英军一方,命令布莱德雷的美第2军,将124号公路移交给蒙哥马利。尽管美军上下大骂英国人急功近利、小人之举,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巴顿等人只得按命令行事,退出了公路。

飞扬跋扈的蒙哥马利,自己打乱自己的进攻计划,将美军搁置一边,率领英军向墨西拿挺进。但很快遇到德军2个装甲师的顽强阻击,部队挤在公路上,进攻几次均告失败。这样的局面,让英国人倍感没有面子,而巴顿等人在一旁幸灾乐祸。

但作为军人,巴顿敏锐地感到,羞辱英国人的机会来了。因为蒙哥马利擅自打乱作战计划,致使美军实际处于无事可干的境地,也就是说,他可以自由选择攻击目标。于是,提出奔袭巴勒莫,亚历山大因袒护英军自觉理亏,同意了他的提议。

攻占墨西拿,成了美、英两军的赛跑。

1943年7月,巴顿的第8 集团军撇开苦苦推进中的英军,一路向北推进150公里,6天攻占巴勒莫,取得了美军自登陆非洲后的第一个胜利。面对盟军犀利的攻势,再加上意大利投降,德军一面全力阻击,一面开始将部队撤往意大利。

谨慎的蒙哥马利在德军的多次反冲锋下,居然命令部队转入防御。而同样喜欢“出风头”的巴顿并不局限于眼前的胜利,他要将取得西西里岛战役胜利的光环,戴在自己和美军的头上。当然,他更愿借机打压一下,傲慢的蒙哥马利和英国人。

在协调会上,盟军副总司令亚历山大,批准了美军继续向东推进的建议,并要求蒙哥马利加快进攻速度,尽快攻占墨西拿。好在意大利政府投降后,前线的意军更不愿意打仗了,他们纷纷走出战壕成批的投降,这有利于蒙哥马利的进攻。

但填补意军防线的德军装甲师,战斗力凶悍,与英军混战在一起,蒙哥马利不得不停止进攻,等待更多的援兵。而布莱德雷的第2军却在巴顿的催促下,不断地向德军防线进攻,甚至是不计伤亡的突击,他们突破一道道防线,向墨西拿推进。

一个星期后,蒙哥马利的增援部队赶到,并在飞机轰炸和地面炮火的支援下,恢复了对德军的进攻,由于德军始终把英军的进攻方向当作主攻方向,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致使2周后他才进入墨西拿。让其颜面扫地的是,美军已经攻占了该城。

原来,尽管美军距离远,但遇到的抵抗比英军小了许多。不管怎样,巴顿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不仅确立了美军在盟军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绝对的话语权,而且让一向感觉良好的英国人,见识了美国的实力,用实力证明了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对英国人也很反感的艾森豪威尔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巴顿表示祝贺。同时,他底气十足地支持美国的战略,转向横跨英吉利海峡,策应苏联在东线的进攻。关于丘吉尔打击德国“软腹部”的计划,他更是抱着“美军不陪你玩”的态度。

西西里岛战役的胜利,还是有失败的地方。德意联军在美、英军队的夹击下,有计划地边打边撤,沿途过河炸桥,并埋下数以万计的地雷, 6天7夜撤离了11万人。但美、英两国军队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在意向墨西拿进军的赛跑速度。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