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勉强回升,还是熟悉的味道

6月份的国家统计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新鲜出炉了,50.9%,比上月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疫情期间,我们曾经引用过PMI这个指数解读中国的复产复工情况。这是因为这个指数一直被认为是反映一个经济体经济扩张情况最好的指标,通过这个指数的升降,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出一个经济体当前的活力。

不过这个宏观经济的指数确实平时提到的人不多,所以当时在后台,就有一些朋友提出了困惑,表示不知道这个指数是怎么计算的,它的数值又代表了什么。

所以趁着今天公布的指数,我打算先做一点微小的科普工作。

其实PMI不是一个可以单独计算的指数,一般来说它是五个子指数的加权综合。这五个子指数分别是新订单指数(简称订单)、生产指数(简称生产)、从业人员指数(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简称存货)。

在分别计算出了以上这些指数以后,PMI=订单权重×30%+产品生产权重×25%+就业情况权重×20%+厂商表现权重×15%+存货权重比例×10%。

可以看出,PMI的计算是分别从不同的维度衡量了宏观经济中的5个关键要素,而且其中权重最高的是订单和产品生产。

订单的多少取决于地区经济活力和国际化物流畅通程度,生产指数则取决于复工复产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PMI的热度会提高。人们需要这样一个直观的数字,来观察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打击的原因。

那怎么解读这个数字呢?

也很简单,只要大于50%,就说明这个经济体还在保持扩张;

如果PMI小于40%,那就不妙了,说明这个经济体正在萎缩;

如果是介于40%~50%之间的经济体,就是在发出预警,虽然总体还在保持扩张,但有萎缩的可能性。

中国即使在疫情最难的时候,PMI也是卡在50%的线以上,这可能也是很多金融评估机构认为中国能够在年底保持正增长的参考要素之一。

但是说实话,50.9%虽然已经比市场预期高,很多人认为新出炉的指数也刺激了今天的股市强势上涨,可现实情况还是不那么乐观。

PMI的子指数中对一般人影响最大的从业人员指数为49.1%,不仅低于临界值50%,还比上个月都跌了0.3%。这说明制造业企业的用工还是没有恢复,看上去只有零点几个百分点的下降,影响的却至少是百万级别制造业工人的饭碗问题。

从中可以推测的是,虽然企业信心已经恢复了不少了,但今年的“六保”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另外今天出炉的还有另外一批类似的指数,其中也能看出不少端倪。

各种交通行业、邮政电信、互联网、各种金融服务的非制造业经理指数都已经回到了55%以上,这说明对于市场来说,国内疫情的控制水平已经达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水平。

但它们都不是非制造业复苏的领军者,真正的王牌是建筑业,在回落1.0%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在59.8%的高位。

这背后意味着什么,相信不用多说。这个行业的拉动作用当然是明显的,但每到有危机的时候就路径依赖式地把它拿出来救急,这种套路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