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条铁路开通,运行一年半被拆个精光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陶生)

144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条铁路开通,运行一年半被拆个精光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也就是火车。1825年,火车开始商用,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铁路运输快捷方便,有力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各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取代广州,成为最重要的商贸中心。1863年,上海的27家外国商号联名向江苏巡抚李鸿章提议,想在上海到苏州之间修铁路,结果被拒绝。

1865年,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造了一条600米长的小铁路,试行小火车。他本想让大家“开开眼”,让清政府知道铁路的好处。谁知中国人以为是怪兽,吓得屁滚尿流。慈禧太后听说后,认为妨碍“风水”,勒令把铁路拆掉了。

(早期的蒸汽机车)

那时,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河道经常淤塞,轮船停靠困难,成了制约商贸的瓶颈。1865年,上海的怡和洋行组建了“吴淞道路公司”,想在上海到吴淞口之间修一条大约长15公里的铁路。但由于计划不周,未能得到足够的支持,只好暂时放弃。

1872年,英国人在日本成功修建了横滨到东京的铁路。怡和洋行的英国商人们坐不住了,重启上海到吴淞口铁路的计划。他们联合美国人,解决了资金问题。他们买好地皮,跟清政府说要修马路,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实际上,他们要修铁路,打算先斩后奏,将“生米做成熟饭”。1876年1月20日,“马路”开始铺铁轨。真实目的败露,新任的上海道台冯焌光立刻要求工程暂停,向两江总督沈葆桢汇报。

(当时印制的吴淞铁路宣传画)

沈葆桢一边与英国商人交涉,一边向负责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汇报,找英国驻华公使交涉。这本就是英国人“先斩后奏”的计划,他们没有停工,继续“大干快上”,加紧施工。

这时,沿线民众与修路工人之间也发生了冲突。英国人干脆把英国海军舰队请到上海,保驾护航,以防不测。

修路的工程一点也没耽搁,1876年6月30日,铁路竣工通车。这是中国正式运营的第一条铁路。沿途的老百姓都来看热闹,惊奇不已。

(吴淞铁路通车仪式)

可是,很快就出事了。8月3日,一个中国人站在铁道上,被火车撞死了。

火车司机是英国人。当时实行领事裁判权,中国政府没资格审英国人。而且,人在铁道上,火车也没办法停,最后司机被无罪释放。死者的亲属们无法接受,开始聚众闹事。为避免更大的冲突,8月24日火车暂停运行。

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协商后,签订了《收买吴淞铁路条款》。清政府把地皮、铁轨、机车车辆等一起买下,合计28.5万两白银。

(沈葆桢)

花大价钱把铁路买回来后,两江总督沈葆桢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拆掉!

因为铁路是个新事物,中国根本就没有会运营的人,最后还得请外国人来具体经办。与其把上海最便捷的出海口把持在外国人手里,还不如拆掉不要,危害还轻微一些。更何况,许多守旧的老古董们都指责说“惊动了龙脉”。

于是,也就大概一年半,1877年12月18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就被彻底拆除了。

但铁路的优势太明显了,不可阻挡。1889年,清政府将铁路定为国策。1898年,清政府才在原来拆掉的吴淞铁路的路基上,重修铁路,称为淞沪铁路。此时,已经白白浪费了21年了。

(淞沪铁路的沿途站点)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724篇作品,营员“陶生”的第79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