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低智不识亲戚,近亲繁殖怎么没出问题?

存在即合理,趋存避害(自己发明的词)是生命演化必然结果,而避害有两层含义:根据尺度不同,大自然的尺度上是“淘汰”,对于个体生命或者物种生命来说是进化,随机争取不被淘汰。

为什么不能近亲繁殖

近亲繁殖是人类发明的一个概念性的名词,存在于生物学或遗传学中,这个词的出现是因为地球生命的底层逻辑是DNA,这个逻辑下存在两种性状: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简单来说只要显性基因存在就没有隐性基因什么事。我们把显性基因定义为大写A,隐性定义小写a。如果某个生命个体基因中某个基因是Aa、AA,那么它就显显性,aa显隐性。

在一个物种演化过程中,强壮的个体容易生存,病恹恹的个体不容易存活。显性的基因表达的概率大于隐性,或者说隐性基因容易隐藏,演化的结果就是较为频繁出现的致病显性基因会被淘汰掉,而隐性致病基因不容易出现,相对来说不会显现出现让现实去淘汰掉。

后代的基因都来自于上一代,父亲一半,母亲一半,这是遗传。无论父母基因是什么样,会出现aa的隐性基因,父亲与母亲都必然存在隐性基因a(Aa携带者或aa患病者),而a没有淘汰掉源于源于遗传传承下来,既然是遗传在同一家族中出现的概率较大,所以有些疾病我们叫遗传病,这就是近交的弊端,容易出现隐性基因所表达出的疾病。

在地球的生物演化中并没有近亲繁殖的问题,因为生物并不懂什么是隐性,什么是显性,更不懂什么是近亲繁殖。如果给物种存在排一个顺序:

1.生存

2.繁殖

3.繁殖的后代能否生存,最终物种存在。

这并非主观概念,而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概念,我们并非主动去遵从这个原则,而是生物的规则都是随意的,而这三个条件把刚好没有随机满足这3个标准的生命淘汰掉了,我们剖析一下:

假设某虎身强力壮,可以猎杀其他大量动物存活,它满足了生存的条件。这个虎种大量繁殖,无论近亲与远亲。然而由于隐性疾病的遗传这个虎类的大量个体存在隐性疾病大量被淘汰,剩下的都是显性不患病的个体。如果剩下的这些个体继续近亲繁殖,隐性的问题还会出现,如果这些个体逐渐“避免”了近亲繁殖,那么它们将存在下来。

如何“避免”近交是关键

我们所谓的一山不容二虎,这就是避免的一种方式,通过相互太近的虎与虎之间的距离阻断。还有狮群中成年的雄狮会被赶出狮群,从而融入“远亲”的狮群之中,这些都是一种策略。而这种策略来自于很多因素,例如一山不容二虎,也许是因为一座山的资源(食物),只够养活一只老虎。总之这种策略的出现是源于多面因素,或许是环境、或许是基因、或许是没有因为近亲灭绝的个体逐渐遗留下来的一种习惯的传承。这也是一种生存的法则,这个法则的背后表达的就是避免近亲繁殖,而动物它们“不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底层逻辑使然,某动物由于遗传原因会不断向外释放某种化学信号。例如:气味,兄弟姐妹等近亲会因为显性基因相同导致合成的气味相同,从而告知对方这是我的近亲,我不能与它进行繁殖,这是一种根深蒂固于基因的本能。

从本质上看,策略是容易改变的,因为生存与繁殖排于后代之前。例如: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由于四处火山峭壁,导致外部的生物难以进入,里面生物难以出去。

在1962年暴雨泛滥时,淹没了这里大部分区域,生存在这里的狮群大量灭绝,导致狮子只剩下九母一公,策略被打破,最终在人类的帮助下引入了外来的雄狮防止了这里狮群的灭绝。

而根深于基因的物种,如果基因表达出的某种特性会根本上杜绝近亲繁殖,当同样剩下九母一公,等待它们的将是灭绝。

最后

当然,除了基因与策略,大自然在演化过程中还存在其他方式,比如还有大量的无性繁殖,还有雌雄同体等等情况,能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物种都是在演化中进化出避免被淘汰掉的能力,其中包含了避免近交。

大部分生物并不像人类具备识别近亲,或者道德伦理上的境界,它们在地球46亿年中演化得到的只是各种形形色色的延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