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影视剧骗了:骑兵高速对冲杀成一团?

编者按:很多人所理解的骑兵战,就是影视剧里呈现出来的那样:骑兵高速对冲,接触后站桩对砍。然后某个猛将兄开无双击败敌人。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骑兵战可远没有这么让人血脉喷张,很多时候往往极其枯燥无趣。

按照近代欧洲的记载,大部分时候,骑兵之间的战斗都不会达到面对面战斗的程度,影视剧中常见的双方骑兵呼喊着勇猛对冲的场景,在现实中很罕见。更普遍的局面是一方骑兵在双方接近之前就转身逃跑,因为他们在冲击的最后阶段信心丧失,不想再打下去了----骑兵战比的就是心里承受能力。拿战时期的骑兵虽然仍是以冷兵器近战肉搏为主要作战方式,但实战中拿刀对砍的机会不多,手中的刀剑更多的是用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曾为拿破仑效力过的波兰骑兵法杰伊·布鲁哈伦这样写道:“实战中,当一方的骑兵发起集群冲锋的时候,另一方就会后退。他们与预备队回合之后又调转马头反冲击敌军,将对方击退。如此反复,直到一方的骑兵集群彻底将另一方住处战场为止。”按照他的观察,在这一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双方几乎不会大规模对冲。大部分战斗都是暂时处于上风的一方砍杀另一方落后掉队的骑兵。

但这并不是说,骑兵对冲就不存在,只不过可能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一般理解的骑兵对冲场景,双方骑兵高速对冲,接触时很多骑兵都撞在一起,人仰马翻,整个战场一片混乱。然而在真实的战场上,这一场景是罕有出现的----因为不论骑兵还是战马,都不傻。高速奔驰中的骑兵冲击力是极其巨大的,更别说对面还有另一个同样高速飞奔而来的骑兵,对冲迎击,双方必死无疑。大家是去打仗的不假,但不是去送死的。骑兵很昂贵,就这样一换一未免也太不值当了。更别提人马的本能都是躲避迎面而来的高速移动物体----大家都怂。当两支骑兵部队都没有退却,离对方越来越近时,双方会默契地降速,要么就互相避开对方,从对方一侧冲过。实际上有时双方骑兵会在最后一刻勒住马,停下来观望。1807年初,俄军后卫部队在霍夫阻击追击的法军,其中发生了这么一幕滑稽剧:法俄两军各一个骠骑兵团排成数列齐整的横队,朝对方发起墙式冲锋。等进入对方的手枪射程后,双方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两边的军官不停喊着“前进”的口令,但士兵们都无动于衷。这一尴尬僵局持续了数分钟,期间双方士兵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想再进一步。直到俄军一位中队长按捺不住,纵马冲向正对自己的法军中队长,并将其打落马下,这才打破了僵局。见此情景,俄军剩余骑兵发起冲锋,将法军击溃。

这种看似滑稽尴尬的场面不是孤例。1812年10月,法军在追击撤退的英军时,与对方的后卫部队在维拉德里戈附近遭遇。双方骑兵排成数行横队朝对方冲击,在离对方还有几米的距离时停了下来,互相对视。这次打破僵局的是法军,一名下士一刀把他面前的英军骑兵砍落马下,随后就是一场全面混战。

这里笔者打个岔。这种“骑兵战时双方陷入对峙僵局,直到某一猛将兄带头冲击,从而带动全军士气,击溃对方”的作战模式,会不会就是传统小说中两军交战,武将单挑定胜负的根源?可能事件原型是与上述拿战骑兵战例子相似,不过是两支骑兵部队在互相对峙时,谁也不敢先动手。直到一方的猛将兄(比如关羽、薛安都、傅友德等)看不下去,抢先攻击对方将领并获胜,然后士气大增的己方骑兵一波流击溃对方骑兵。这本是符合骑兵作战基本规律的一般事件,但到了说书艺人那里就被夸大成一人单挑全军定胜负了。

拿战时期各国的骑兵条令都明确要求在骑兵冲击的最后阶段,必须要以最高速度前进。但在实战中,因为心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很少有骑兵能够做到。1812年博罗季诺会战之前的一次前哨战,法俄骑兵冲击到进入对方手枪射程后就不约而同地停住马,互相拔出手枪射击。短暂的手枪战之后,俄军骑兵率先发起冲击,法军骑兵就撤退了。根据战斗参与者的说法,“绝大多数骑兵战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如此,很少会出现对冲互砍的局面”。一位1813年列波特沃尔克维茨骑兵战的参与者回忆战斗时说道:“当一个骑兵团冲击敌方骑兵师,交战双方一次又一次地在相距几步远的距离停下,然后冲上去砍杀,被击退的一方会朝己方预备队的方向撤退。”

所以,当两支骑兵部队遭遇时,结果一般有以下几种:1.一方在冲击到一定距离后逃跑;2.双方在冲击的最后阶段降速,开始白刃战,最终以一方不敌而逃结束;3.双方在近距离停下,直到一方的猛将兄带头冲锋,鼓舞士气击退另一方;4.双方互相贯穿。一般来说,第一种情况是最常出现的,之后出现频率依次递减。而在这种类型的骑兵战中,冷兵器肉搏的白刃战几乎很少发生。即使有,往往也很短暂。在第一种情形中,白刃战主要发生在占上风的骑兵对另一方的短暂追击中。在二、三中情形中,白刃战一般比较短促。最后一种情形中,如果双方都处于高速冲击状态,那么短兵相接的时间只会更短,可能只够砍杀一两次。所以拿战时期,骑兵几乎不会如同影视剧中那般高速对冲,即使发生战斗也没有大家所想的那样站桩互砍。

那么,在骑兵对战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呢?当时许多实战经验丰富的骑兵指挥官们都认为,最重要的是士气。俾斯麦认为,骑兵战中用到的精神力量要多于物质力量,布拉克更直言“骑兵的战斗力中有四分之三是精神力量”。在骑兵战中,士气更高的一方总会击败士气较低的一方。

骑兵的士气不是凭空得来的,影响骑兵士气的最主要因素是冲击时的速度。如前文所说,大部分骑兵战都是以一方士气先崩溃而逃告终,主要原因就是骑兵害怕在高速冲击中迎面撞上对方。但是高速冲击一方的骑兵又确实会士气高涨,这是因为人在高速运动中,身体会分泌足够多的多巴胺,同时肾上腺激素飙升----简单来说,冲起来就飘了,飘了就爽了。在这种正向刺激下,人自然情绪高涨,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吉贝尔说“高速冲击可以让骑兵忽略危险,让懦夫和勇士一同前进”,布拉克则直接把高速冲击比作醉酒,可见速度对骑兵士气的影响之大。1745年的索尔之战,普鲁士胸甲骑兵对奥军骑兵发起冲击,后者没有发起反冲击,而是站在原地用马枪射击,结果50个奥军中队几乎是瞬间被击溃。

除此之外,队形的影响也不容小觑。1821年的一份俄国军官手册强调:“骑兵在正面冲击时,哪一方的骑兵能以更好的队形和更快的速度冲向对方,哪一方就会取得胜利。”冲击时,由于骑兵的勇气、战术素养、马匹优劣程度以及地形的影响,保持训练条令中要求的队形变的极其困难。经常出现前排勇猛的骑兵已经与敌军交手了,而后方的骑兵却调转马头跑掉的局面。

从七年战争时期的普鲁士骑兵开始,欧洲各国骑兵基本确立了如下的冲击步骤:在距敌150--200步时从快步提速到小跑,在距敌70--80步时以大跑步前进。但此时骑兵不能放开缰绳让马匹全速奔跑,因为仍需控制马匹以保持队型。直到距敌约20步时,才可以最高速度全速冲刺。拿战时期法军骑兵的全速冲击距离是65--68步。

所以,像《骑砍》中那种双方骑兵一波流对冲之后,就各顾各的单挑混战的场面,在真实的历史中,特别是欧洲近代战争中,反而是极其罕见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超重装轻骑兵,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