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怀古

西谚云:条条大路通罗马。古罗马帝国强盛无比,于是在周边出现了很多通衢大道,通往这个富庶的地方。在古代中国,也有一个地方被很多道路连接着,这就是巴蜀之地。最古老的蜀道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还要早。

《蜀道难》写的是哪一段

得巴蜀者,常王天下。历代君王似乎都知道巴山蜀水的重要,秦王用计拿下蜀国富庶的盆地谋取了天下,刘邦依靠汉中和四川强大的经济基础灭了项羽,接着是李渊起兵夺取关中后,迅速南下攻占汉中和巴蜀地区,从此奠定了唐朝的开国根基,赵匡胤也是在占领四川后才攻江南,从而统一全国。

经过历朝历代的经营,通往蜀国的道路逐渐丰富,形成了血管般密布的古蜀道。这些道路带着各自的期盼和需求,连接着中原和巴蜀。

在众多古蜀道中,甚至有一条“荔枝道”,是唐玄宗专门为爱吃荔枝的杨贵妃开通的。唐朝时杨贵妃吃的荔枝并不是岭南产的粤荔枝,而是四川产的蜀荔枝。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古蜀道上的胜景。

借由李白的《蜀道难》,大家都知道了这条道路的艰险。

其实诗人李白所描写的、难于上青天的,是四川境内从成都到广元的一段,也是古蜀道最艰险、最难以逾越的路段之一。无论从多少条道路入蜀,都必须经过这一段,才能直达天府之国的柔软腹地——成都平原。而这条路上的咽喉之地,就是剑阁县的剑门关。

李白这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述的就是位于广元市剑阁县的剑门关。如果说古蜀道是一幅手绘长卷,剑阁县就是它的画眼。

一道天然屏障

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南十五公里处的高山上,站在县城远望剑门关,能够清晰看到一排巍峨的绝壁横亘在高高的山梁上。长城一样的绝壁高达百米,绵延数百里,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绵延无尽的绝壁中间有一个豁口,就像一排整齐的牙齿缺了一颗,那个豁口就是剑门关。

剑门关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豁口底部最窄处仅有50米。说到丹霞景观,就必须提一下著名的广东省丹霞山上的阳元石,那是一根跟男性生殖器相似的巨石,每个看到这巨石的男人都会会在心底掠过一丝惊慌,似乎隐私被昭然于世。

酷似巨门的剑门关,也是丹霞地貌古灵精怪的杰作。那百米高的绝壁几乎寸草不生,就像一座人工修筑的大门,将四川与中原断然分隔。

高入云端的巨门上仿佛有两个大字:拒绝。但是那个豁口,似乎又暴露了巨门矛盾的内心。就像一个高冷无情的人被发现了软肋,从此走下神坛,最终跟所有人打成一片。剑门关就是蜀国的软肋,世界由此长驱直入。

地崩山摧壮士死

据史料记载,第一个打古蜀国主意的君王是秦惠王。蜀国易守难攻,秦惠王知道强攻蜀国必然失败,于是心生一计:打凿五条石牛,放在秦蜀交界处,每天在牛尾之下摆上金块,同时放出谣言,称这五条石牛是屙金子的宝牛。贪婪的蜀王听到这个消息,便托人向秦王索求,秦王马上答应了。

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关蜀道

但是石牛很重,需要开凿宽敞的大路才能运输。蜀王就命令自己国家的五丁力士去开凿山路。五丁力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境内开凿了通往陕西的大路,并在开山铺路中付出了生命。这样,屙金子的石牛才被拉到成都,但是蜀王发现这些不会屙屎的石牛,同样也不会屙金子。而这时候,秦惠王已经顺着五丁力士开凿的通道一路南下,直扑成都,一举拿下了愚昧而贪婪的蜀王。

至今,剑门关所在的这条路还被称为金牛道,五丁力士的传说在剑阁广为流传。这个传说也从侧面证实了开凿蜀道的惊险和惨烈。李白在《蜀道难》里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指的就是开山铺路这件事。

剑门关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在此修栈道设关卡,始称剑阁,《三国志》对这里亦有多处记载。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攻克剑门关一战,歼灭敌军三千多人,攻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成为红四方面军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剑门关因此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顺着金牛道的山路拾阶而上,这条不知被多少壮士的血祭祀过的山路,即便在和平的今天,仍能感到凉风凄凄,山花惨淡。

豁口的最窄处,也就是剑门关的关口部位,有一座高高的关楼,楼门上悬挂着“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这座关楼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才历经了几十年,但是依然给人沉郁沧桑之感,站在这里,两边高耸的绝壁呈倾倒之势挤压过来,将关楼和山路覆盖在浓重的阴影里。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古蜀道上的胜景。

豆腐与三国

从剑门关口回到剑门关镇上,似乎是从军队退役到了地方,俗世的温暖立刻拥抱了金戈铁马的冰凉,悠闲舒适的小镇生活,消弭了古关隘的紧绷和危险。

剑门关镇地处川北,兼有蜀国的丰腴和西北的舒旷。夜晚的小镇灯火闌珊,昏黄的灯火映着杏红的酒旗,在窄窄的石板路两侧摇曳。高海拔、空气能见度高,满天的繁星一扫文学作品里高冷、寥落的刻板印象,争先恐后地绽放出闹喳喳的光芒,好比一群挤在一起的精灵,你争我抢地注视着下界,好奇而热情,明亮而烂漫。不似蜀人的细腻,倒像藏人的奔放。

这时候,秦惠王已经顺着五丁力士开凿的通道一路南下,直扑成都,一举拿下了愚昧而贪婪的蜀王。

剑门关这个千人小镇,几乎所有店铺都是豆腐餐馆,他们能做两百多道豆腐菜。剑门关豆腐被列为剑阁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四川首屈一指。好豆腐都是天赐的。除了剑门山区砾岩油沙石土上出产的黄豆,剑门七十一峰的“剑泉”水也是一大优势,做出来的豆腐滑嫩柔韧、不糟不烂,随便怎么做都好吃。

有一道特色豆腐菜,用三层小笼蒸制,第一层是一块野蜂巢,第二层是一只剖为两半的腊猪蹄,最下层是一块豆腐。蒸好后的豆腐,既有蜂蜜的甜润,又有腊猪蹄的鲜香,后味还有一丝植物的清芬,那是熏制腊猪蹄的柏树枝的余韵。因为清甜不苦,这里的绿豆豆花羹、银杏百合豆糕等甜食也毫不逊色。

据史料记载, 剑门关豆腐制作技术形成于公元3世纪即三国时期。湖北、安徽一带的兵卒随刘备入蜀, 将豆腐制作技术带入了巴蜀,当时军中伙食以豆腐为主。 这也成为剑门关豆腐制作技艺进步的重要契机,剑门关的许多豆腐菜名与三国有关。

古蜀道的灵魂

三国是古蜀道的高光时刻,整个广元境内的蜀道遗迹,有一百多处来自三国时期。时至今日,几千里的古蜀道路线上,绝大部分道路已经模糊了本来的样貌,失去了本来的功能,古蜀道似乎只是存在于人们脑海里的概念。

但是有一处例外,那就是翠云廊。如果说剑门关是古蜀道的心脏,那么翠云廊就是古蜀道的灵魂。剑门关定义了蜀道的奇绝险峻,翠云廊演绎了蜀道的浪漫壮美。

翠云廊以剑阁为中心,北到昭化,南至阆中,西通梓潼,三条路共计三百里。沿路种植着上万株古柏,有“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美誉。沿着大柏树行走,会发现用青石板铺成的蜀道还在。路面宽2~3米,平整、畅通,路旁青石上凿有饮马槽,内盛清水。险峻路段还有石墙立于道边,防止马匹冲出道路跌下悬崖,俗称拦马墙。虽然山势崎岖逶迤,这些路面却很少因自然原因垮塌,因为拐弯或上下坡连接处都符合力学原理,青石之间又采用石灰、糯米、桐油黏合,十分稳固。

翠云廊这个名字,源于清代剑州知州乔钵的一首诗:“翠云廊, 苍烟护, 苔花阴雨湿衣裳, 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 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 莫错剑门路。”若干年后我们带着这首诗再看翠云廊,越发觉得它贴切。

此处就是一个柏树博物馆。这些古柏老到什么程度呢?树龄最大的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比如那些胸径2米以上的古柏,是秦人所植;那些胸径1.8米左右的,可能出自蜀国大将张飞之手。那棵国宝级树神“松柏长青树”,树干似松,枝叶似柏,高27米,胸径1.16米,大约植于春秋战国时期,植物专家鉴定,这是一株濒临灭绝的古老树种,全世界仅此一棵,命名为“剑阁柏”。

头一次走进这条路的人,必然会陷入迷醉:时间在这里被揉成了团,你的四面八方都是不同的时间刻度,举手投足之间,就在千年光阴里打了个转。这里又仿佛是一个巨人国,人类的度量衡完全作废,每棵树都比你高大数倍甚至数十倍,每个圆圆的树瘤都像一个巨大的漩涡,能把你旋进历史深处。那些旁逸斜出的树枝,像一个行动中的巨人突然被施了定身法,粗长的胳膊指向一个神秘的方向,令人遐思。这遮天蔽日的繁茂,是活着的文物,是时间的博物馆。

古蜀道遍植柏树

上万棵古柏来自不同朝代,第一次大规模种植是在秦朝。当时秦始皇为修筑阿房宫,在蜀地大量伐木,致使“蜀山兀,阿房出”,为平民愤,秦始皇下令在驿道旁广植柏树,后人把秦朝所植的树称为“皇柏”,蜀道也被称为“皇柏大道”。

第二次大规模种植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张飞在阆中任太守,由于军政往来频繁,剑阁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了不误羽书传递,张飞命令沿途植柏为记,并且亲自带头种植。后人将蜀汉所植柏树称为“张飞柏”,以示纪念。在影视剧的演绎里,张飞是个标签化严重的人物,暴躁、无脑、惹是生非,闯祸比立功多。但是来到广元你才知道,真正的张飞心思缜密、勤政爱民,一生兢兢业业,为蜀地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位于剑门关西侧的猿猱道

蜀汉以后,东晋、北周、唐、宋、明,又有5次大规模的政府植树活动。翠云廊古柏能保存至今,不但与当地老百姓的护树习俗有关,也和历代地方官员的严格保护密不可分。千百年来,当地政府官员在上任和下任交接时,都要清点古柏数量,造册移交,并以此作为政绩考核项目。

柏树是中国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质地坚密、耐旱、耐腐、耐寒。不但是品质优良的行道树,用它来制作家具可保多年不坏,川北的腊肉多用柏树枝熏制,清香悠长,是高级美味。

在四川,不但古蜀道遍植柏树,成都武侯祠、刘备的陵和庙都有大量古柏。刘备和诸葛亮一生为巴蜀殚精竭虑,临终有遗命,薄葬,不事铺张,后人为纪念他们,都广种柏树。

据说,诸葛亮的陵墓里种植了54株柏树,喻示他享年54岁。诸葛亮死后一百多年,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描述说:武侯墓已是“深松茂柏”。

这些古柏在唐代已成为成都的胜景,沿着蜀道入川参拜武侯祠的人络绎不绝。杜甫、李白、岑参等人都留下了许多歌颂古柏的诗句。李商隐于晚年来到武侯祠,写下:“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这首诗里,李商隐引用好几个典故,借树怀人,抒发内心的苦闷。

植物在中国活得一点都不简单:梅花象征忠贞不移;菊花象征淡泊名利;竹子象征刚直不阿;于困境中不改初心,于泥沼中砥礪前行,这是松柏的品质。中国古人讲究修心,故而精神洁净的参照物无处不在,时刻规范着你的一举一动。这些参照物入诗、入画,最终入心,一直陶冶着中国人的灵魂。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许多人终身思考的问题,去古蜀道走一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荆方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