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藏香?它又是属于什么香?

藏香入世

有时浓烈、有时飘渺,在西藏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藏香的味道。

西藏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藏族大妈嘎玛正在点藏香

藏香起源于藏地先民的祭祀,佛教盛行时成为必备品,对于内地人来说,2002年非典、2003年禽流感带来的集体性恐慌,加大了藏香在藏区之外的需求。

正如高原上的每一个传奇,藏香也在经历自己的现代化。有人参与手工与机器之争的辩论,也有人在配方标准化前踌躇。

藏香正不可避免地走入世俗生活。

水车旁的吞达村

藏历新年过了半月,树未发芽、花未开放,还不是藏区最美的时候,也没到手工藏香制作的最佳时节。

距离拉萨150多公里,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是吞弥.桑布扎的家乡。他是“藏文之父”,还将印度的薰香技术带入西藏,尼木也是藏香在高原的源头。从那时至今,据称已有1300多年。

自治区级藏香技艺传承人顿珠次仁,是吞达村4组村民,17岁开始制香,至今整整40年。他是家族里第三代传承人。

如今在吞达村,只有两个人一年365天都手工做香。除了顿珠次仁,另一个叫次仁,67岁,身体不太好,也是国家级传承人,将技艺传给了儿子朵拉。

顿珠次仁有两个女儿。22岁的大女儿次白在西南民族大学藏学专业读书,2015年毕业,“妹妹在读初三。我和妹妹做继承人的可能性很小。”她有点不甘心,“其实也有女人做香,隔壁帕当乡就有一个,做得很好。”

关于藏香,她有自己的想法。“我想毕业工作两年,有了积蓄和社会经验后,就回到家乡,在自己的土地上建一个工厂。爸爸来当老师,招几个徒弟,很多人一起来做”。

这个与父辈经历不同的发展思路,在次白看来,是发扬藏香手工技艺的途径之一。

尼木藏香的主要工序是:把柏树树干锯成若干小段,去皮,用水车磨成木泥;把木泥和香料、药材一起搓揉;然后放入牛角,挤出来;接着是晾晒,两三天后就可以包装出售。

柏树主要来自西藏东部的林芝地区,“现在买柏树要签协议,保证都是当地人自己地里种的树。以前运树,一辆东风卡车运费5000元。现在车子大了一点,一车涨到4万元。”这样的价格让顿珠次仁直摇头。

水车是尼木藏香的特征。从拉萨一路向西的公路边,可以看到流水冲击的水车——它使切成小段的柏树一刻不停地在石板槽中摩擦、加水直到磨成木泥。

水车轧轧不停的成果是砖形的柏树沫。顿珠次仁能用到最好的柏树沫砖,“以前10元钱一块,现在15元”。

逐渐地,水磨制柏树沫也成了独立的小产业,有些吞达村人只做这种生意。“那也要掌握很多技术。”次白在家乡的同学说,“有人通过淘宝卖藏香,不一定都是手工香,但是都会打着手工香的名号”。

手工要充满敬意

村里那些会手工做香的年轻人,每年夏天都外出打工,去建筑工地,或者画壁画。年终能带回三四万元。虽然家家户户都会做香,但手工者大约只占30%。

“整个尼木手工做香的越来越少了。”次白说。

从以前每年收入1万元左右,到现在大约6万元,顿珠次仁从没想过要用机械来做香。

机械制香年收入约50万元。顿珠次仁坚持认为:“味道不一样、重量不一样、整齐以及精细程度也不一样。”

将香一根一根挤出来的牛角,已经用了7年,手指用力的地方深深地凹了下去。

手工制香还要讲究坐姿,“就是打坐,充满敬意。”

可是,顿珠次仁现在腰、肩膀、膝关节经常会疼。

顿珠次仁的手工香没像其他吞巴乡家庭制香专业户那样申请自己的品牌,也没有去内地做包装盒,依然用绳子、报纸、塑料袋捆扎起来。

“有的包装很好看,但是里面不好。”他觉得,香的质量与包装没有因果关系。

现在当地政府正在进行更大的包装——对吞达村旅游资源以及人文背景的整合,也有人把自己的藏香厂放进了企业开发的大景区。

古寺试网

如果说尼木藏香因为历史悠久以及独特的人文价值,被认为是“西藏第一圣香”,那么有着400多年的敏珠林寺藏香则被认为是藏香发展的升华。

“藏香最重要的是配方,每个藏香的配方都不一样,都有药物价值,但敏珠林寺藏香的药性更突出。”敏珠林寺藏香传承人当曲旦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区别源自原材料。与尼木藏香不同,敏珠林寺的藏香很少用飘香的柏树,而主要是藏红花、白檀香、紫檀香等药材。这是敏珠林寺藏香创始人晋美多吉的发明。

作为藏传佛教中宁玛派的主要寺庙之一,敏珠林寺位于距离拉萨不到200公里的山南地区,后者也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有全藏第一座剃度僧人的寺庙桑耶寺。

“我们每年名贵药材的采购成本三四百万元,销售额六七百万元。”当曲旦增说,收益主要用来修缮寺庙,维持50多名在册僧人的生活,“我们与尼木藏香不一样的地方除了药材比例外,还有就是出香用挤压式,一次可以出来很多根。”

敏珠林寺藏香厂内正在捆扎藏香的工人,这样的工作可以让他们每月有 2000 元左右的收入

所谓挤压,就是将香泥放入一个有很多出口的大容器,自上向下施力,使香挤出。

不过,现在的敏珠林寺藏香,主要由附近村庄的30多位村民制作。每年除了收、种青稞的两个月,他们一年能为此工作10个月,每人每月因此有约2000元收入。

培训主要由当曲旦增负责,“一个月就可以,但配方现在只有我一个人知道”。

见到当曲旦增时,他正在敏珠林寺拉萨办事处。这里位于拉萨八廓街的“北街”、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的斜对面。这个叫做“嘛尼拉康”的建筑,也是敏珠林寺的下属寺庙,一楼几乎被一个约两米直径的转经筒完全占据,只剩下行人绕行的空间,酥油灯摇曳着。

当曲旦增此行拉萨,是要处理八廓街上的敏珠林寺藏香专卖店事务:把负责人由喜欢喝青稞酒的藏族中年男子换成22岁的藏族姑娘。这个职位每月1500元工资,外加销售收入带来的提成。

“这家店年租金30多万元,另一个专卖店是我们买下来的,100多万元。”当曲旦增转头问本刊记者,“是不是贵了?”

拉萨4家专卖店,“还有一家网店”,但敏珠林寺藏香在内地的销售都通过批发商,国外主要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有佛教信仰的国家。

48岁的当曲旦增19岁进敏珠林寺。15年前负责敏珠林寺藏香厂后不久,认识了内地人郭红。后者在北京从事与文化有关的工作,十多年间不断劝当曲旦增“接触网络”。

2012年敏珠林寺藏香淘宝店终于上线。当曲旦增感觉到了淘宝的好处:“很多内地人都想买,让他们打款到账户上,我们再寄过去,他们不相信。有了淘宝,他们就相信了。”

2014年敏珠林寺藏香新增了礼盒产品,一套1298元,“里面有藏香、香炉、哈达、佛珠手链,送礼好看。”

敏珠林寺藏香多年来“一级、二级、三级”的标准也换了说法,叫“特级、极品、高级”。

“他们还得变,但要慢慢地。”郭红还建议当曲旦增调整配方,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但他不同意,非常坚持传统配方。”

“便宜货”不能停

龙日江措同样记得,因为非典、禽流感,“那两年整个拉萨都寻不到藏香。”即使找到,价格也是出奇地高。“原来一扎30根5元,那时一根就要5元。”

这位企业家来自藏医优格仓家族,早年间曾在很多国家游历、经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拉萨很少有藏香产品,很多游客就把印度香、尼泊尔香当作藏香带回去。我们家族一直有藏香的配方,不做香可惜了。”他说。

按照传说,优格仓家族的制香方法来自晋美多吉和家族先人的良好关系。后来龙日江措创造自己的藏香品牌时,就使用了“敏竹梅芭”。

但是因敏珠林寺的反对,诉讼至法院,龙日江措败诉,把这个品牌改为“优.敏芭”。

“优.敏芭”现在在西藏有4家专卖店,但80%的市场份额来自内地,“我们有一款西藏本地人特别喜欢的香,简单包装,20多元,但它一直是亏损的。”

他想将那款“亏损产品”停产,结果被熟悉的西藏老人骂“奸商”,后又恢复生产。

龙日江措针对内地消费者作过调研,其中20%用来供佛,80%左右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相比之下,内地自己的香品更多出现在宗教场所和仪式上。”

“优.敏芭”在西藏以外的第一家加盟店开在台北,现在全国一共有20多家加盟店。不同城市加盟费用不同,一线城市20万元,二线城市15万元,其他城市10万元。

20多家店里,“广州市场做得好,因为加盟商以前是做藏药生意的。”

“北京的市场肯定很大、很好,但现在还没有专卖店,因为我需要找到一个有能力开总店、再开分店的人或者机构来操持。”

龙日江措觉得,刚开始就应该采取这样的模式,“以前不懂,现在也不晚”。

“优.敏芭”2014年启动网店,“如果再不做,5年后会很危险。西藏关于网络方面的人才很少,我们先试一试。”

千年来第一个藏香标准

如今,龙日江措几乎每个月仍会去一次尼木县,与手工艺者交流,“我需要精进的是手工艺,而他们需要商业经验。”

“他们不会计算成本,比如去外面采购的费用,他们会认为这是自己要做的事,与香的定价没关系,也不会算人工费。所以尼木县很多香的销售价算起来是亏损的。但是,那些老百姓的香是真好。”龙日江措告诉本刊记者。

“当地老百姓真是太单纯了。”他不断重复着。

到目前,尼木县吞巴乡约有200户家庭制香专业户,在拉萨注册的制香企业也有200家左右。

“实行公司‘零注册’后,很多老百姓会把藏香作为土特产来注册。有专门技术人员、专门设备以及一定规模和效益的藏香企业,大概有13家。”西藏自治区质量协会副秘书长罗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经过几年筹划,2014年8月《藏香地方标准》正式颁布实施。罗布认为,有了标准,藏香在内地的销售渠道就可以增加,“有标准的产品才可以进超市。”

同时,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在牵头对藏香进行检测,罗布正在征集藏香样品。“主要是杀菌、消毒、净化空气功能,以及有害物质、烟尘量等的检测。”

龙日江措则说,有确切信息表明藏香更早来自西藏的苯教,那时是以原始煨桑形式的薰香,主要功能是净化环境、消除邪气、秽气,还可驱逐传染病的侵扰。

他坚持认为,藏香如今被人们看重,“是一种回归”。

藏香

是藏区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用于朝佛、驱邪等,在宗教活动时必须使用,且供奉不同的佛与菩萨时使用不同的藏香。藏香通常以柏树泥作为原料,使用藏红花 、麝香、白檀香、红檀香、紫檀香、沉香、豆蔻、穿山甲、甘菘、冰片、没药等原料为辅料制成。

在西藏以及大藏区有上百种不同的藏香制作工艺,主要区别就是主、辅料的种类和比例。目前,尼木藏香、敏珠林寺藏香、优·敏芭被称为其中的三大名香。

尼木藏香:

在1300多年前由吞弥·桑布扎从印度引入造香技术,经过改造制成了最早的藏香,其基本模式也为其他几种名香模仿。相比之下,尼木藏香使用的原料和工艺流程使其价格较为容易接受,比较强调杀灭细菌、驱除污浊等实用功效。

敏珠林寺藏香:

敏珠林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主寺之一,有1000多年历史。敏珠林藏香原材料的制作工序较为苛刻,且多为珍贵药材和金、银等珍贵矿物质,采用佛经中记载的古方,各种成份之比例及处理方法均有严格规定,产量和成品率较低。

优·敏芭藏香:

“优”是藏医优格仓家族姓氏缩写。据传说,敏竹林寺的创始人、敏珠林寺藏香创造者晋美多吉在拉萨弘法期间,为了应对疫情等,将制香方法传播出来,经过优格仓家族改造,形成了后来的优·敏芭藏香。这种藏香的最大特点是在配方比例、配方成分、采用原料、手工程序等方面不断对传统制香方法进行创新,形成“古方+秘方+现代科技”的成分,因此比较容易为藏区外接受。

作者:陈莉莉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