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观点:如果真的存在,现在早炸锅了,目前的事实证据表明:我们仍旧是孤单的。36个文明听起来挺吓人,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实在不值一提,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这些漏洞透露着人类的对未知的无奈。下面聊聊银河系36个可通讯文明怎么来的。
德雷克方程——在黑暗中对外星文明的统计
1961年,天体物理学家弗兰克·德雷克创建了一个方程,用来估算恒星中有多少文明。
德雷克方程简单到只是把一堆数字带进去相乘,然后我们就可以得到N,即可以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最难的部分是相乘的这些数从哪来。
前三个参数相当简单:恒星的形成率,恒星中有行星的比例,以及每颗恒星中可能维持生命的行星的数量。目前的估计数是:
银河系内恒星形成速率:每年1.5-3颗恒星诞生
恒星中有行星的比例:接近100%——几十年来随着观察技术不断升级,行星看起来就越普通。
每颗恒星可能适宜居住的行星数量:一般估计在3-5颗之间,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能适宜居住”的行星数量
接下来的参数,让人崩溃,因为所有参数所涉及的样本,有且只有地球一个,而且我们连地球都没搞明白。
可宜居行星中维持生命的比例:根据有且只有一个的地球样本的历史发展,这个数字接近100%。(这个数必须保留意见,因为样本太小)。
有生命的行星发展智能生命的比例:谁敢拍着桌子说这是必然的?或者说谁敢说地球从来一次人类必然还会出现?比例是多少,谁也不知道!
向太空发送信号的智能生命的比例:上面那个都懵圈,这个就更不知道了。如果还拿地球来说事,那还是100%。(继续保留意见)
文明的寿命:我们自己的文明崩溃没有?那么我们就不能对全宇宙的外星文明寿命比比划划。
所以这个方程目前来说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结果......别说方程,这里面的很多个参数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之间都无法争出个所以然来,根据不同的观点,银河系中的文明的数量可能从0(我们是孤独的)到超过1500万(遍地外星人)不等。除非我们找到另一个文明,或者调查更多的行星,否则整个方程毫无意义。
德雷克升级版:天体生物学的哥白尼极限
这就是最近得出的36个文明的来源,这个新的等式是什么?为什么能得出如此精确的数字答案?实际上这是媒体断章取义了,它仍然是一个范围,范围仍然超级大。36个新文明只是中间的一个估计值,就像x+y+z=3,z=1,x、y不知道,假设x=1,你就可以得到y=1,但万一假设是错的呢?
它完全是德雷克方程的查缺补漏版本:
假设文明的平均寿命(在德雷克公式中L)是100年的假设(非常短的假设),
假设任何有生命的星球都能形成智慧生命。
新的天体生物学哥白尼极限将表明:如果一种文明能存活数千年,并在这段时间内不断发出信号,在我们的星系中就会有更多的文明,而不仅仅是36个。
如果智能生命远比地球上的生命要稀少,那么这个估值将低于36。
这种新方法利用一些最新的研究和发现:
恒星形成的历史
含有重金属的恒星的比例(富含金属的恒星更有可能是岩石行星)
行星处于宜居带的概率
加上这些新的假设后得到的结论是离我们17000光年的范围内至少还有一个文明,但是我们要把这个结论加上“有可能”,因为这个结论是基于假设,假设表示并不确定,因为结论也并不确定。
不过,银河系直径约为105000光年,所以可能性会进一步扩大,但对于地球来说,假设最近的外星文明离我们还是太远了,我们无法飞过去打声招呼。即使我们朝哪个方位接收它们的无线电信息,发送与回复需要3.4万年,而人类无线电的发明刚过去100年。距离很好的规避了一个实际问题,如果它们真的存在为什么我们接收不到它们的任何信息,在银河系中也没有探寻到它们任何的踪影。
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个新的方程是建立在一大堆假设的基础之上,这些假设的来源于新的发现,并且这些假设适用于地球人,地球生命,地球的演化,地球的结构。然后我突然想到了一系列问题:如果什么都跟地球一样,外星人有多大的概率会长成地球人?外星文明有多大的概率也会出现数理化,出现相同的科技,相同的文明?外星人为什么不会是硅基生物呢?我们拿地球自身的样本套在银河系中是否有效?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么开始的呢?
德雷克方程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归结为在特定环境中生命出现的可能性。环视我们的邻居金星,它看起来并不像存在生命。尽管我们不能确切地说在金星的云层下面或者木卫二、土卫二冰层之下的海洋里隐藏着什么,但我们在模拟早期地球环境中,发现了生命的前兆——有机物。
如果简单的分子是生命的成分,那么闪电就是生命分子的推进器。有机物之后的生命是“自然“还是“偶然”发生”?这一直是科学家们公开争论的一个领域,但是关于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开始的却有两种不同的理论。
第一种理论认为生命始于分子的自我复制。
分子通过一种编码系统,类似于我们的单链RNA,来传递信息和制造更多的自己。在分子的自我复制分子中逐渐产生了细菌、古菌,最终产生了多细胞植物和动物。
1952年,米勒尤里实验证明,当无机碱基分子受到闪电洗礼时会自发地形成氨基酸等基本有机分子。这就解释了最初的生命是如何来自于一道闪电,换句话说就是地球早期大气中的许多道闪电创造了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碰巧形成了一个自我复制的有机体。形成有机物是必然的,因为实验随时都可以做,结果都会出现有机物,那么有机物是否会自我复制,如果自我复制就不好说了。
另一种理论被称为有生源说理论:地球上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起源于地球!
有生源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宇宙的其他地方,可能是远古生物的太空岩石撞击地球,于是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的基础。生源说并非主流理论,因为它并不能真正回答生命最初是如何产生的,并且它难以验证。此外,大多数细菌和其他生物体在暴露在太空真空和太阳辐射下时几乎会瞬间死亡,也有解释说外来的生物具备特殊的基因,并躲在太空岩石中存活下来。
最后
无论从哪种理论出发我们都得不到星球生命诞生的概率。德雷克也好,天体生物学哥白尼极限也罢,它们都迈不过去生命诞生的概率这道坎。
这就像我们通过地球上的物理原理来了解宇宙间的物理原理(根据宇宙学原理),我们通过地球来了解其他行星,通过太阳来了解其他恒星,通过太阳系来了解其他星系,如果我们不能把地球生命研究透了就不要指望拿着地球生命的模板去计算外星生命,这相当于哪个未知数,然后假定未知数,得出一个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结果,除非哪天我们寻找到外星人,外星生命,外星文明,或许我们可以跳过地球的步骤来计算外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