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般的非洲杀人蜂是哪儿来的呢?

拍死一只杀人蜂

1970年代,在巴西的野外,一只蜜蜂在一名女士身边嗡嗡嗡地飞来飞去,她挥手驱赶,但驱赶不去,蜜蜂最后还放肆地停在她手背上。不胜其烦之下,这位女士就把蜜蜂拍死了。

不料这下惹下大祸了,几乎就几十秒的时间,几千只蜜蜂倾巢出动,遮天蔽日地向她飞来,攻击她,在她的面部和背部蛰了几百次,她很快失去了知觉,后被人紧急送到医院,但医生也回天乏术,这位女士很快就死了。

这是什么蜜蜂?这么厉害!

平常我们被蜜蜂叮咬后,一般会肿起红包,又疼又痒的感觉持续几天就好了。但有时候你越驱赶,它越喜欢往你的身上飞。慌乱之中,我们可能会抄起一个什么东西,顺手就把蜜蜂拍死了。

拍死一只蜜蜂极其简单,这个事情也就算结束了,也许爱护动物的同学还会为失手打死一只无辜的蜜蜂而心怀愧疚。但为什么这个人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原来这位女士拍死的恰好是一只臭名昭著的非洲杀人蜂!

非洲杀人蜂为什么那么厉害呢?原因是普通蜜蜂被骚扰的时候,蜂群中大约有10%的成员会参与攻击,而非洲杀人蜂则会全员出动。一个非洲杀人蜂群的蜜蜂数量可能会高达80万只,想象一下被80万只蜜蜂围攻是多么恐怖!人被蜜蜂叮咬的次数达到100~300次后就会有生命危险,但是为了确保足够的杀伤力,杀人蜂往往会进行上千次的毒液注射。

如果你逃跑呢?它们岂能善罢甘休。它们的追击时间可达半小时,距离最远能达到一公里!就算你潜入水中,它们也会盘旋在空中,一直等到你出来。想象你在荒郊野外,还是不要惹这些脾气暴躁的家伙为好。而且杀人蜂的安全意识极强,你最好呆在离它们的蜂巢15米外的地方,稍微靠近一点也许便可能会引来疯狂攻击。

人为失误的产物

人们不禁要问:魔鬼般的非洲杀人蜂是哪儿来的呢?

说来惭愧,非洲杀人蜂是我们工作失误造成的。

原来很早以前美洲是没有蜜蜂的,后来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欧洲蜜蜂也随之被带入美洲。由于被大量养殖,欧洲蜜蜂逐渐成为美洲的主要蜂种。但巴西人发现引进的欧洲蜂不怎么适应巴西的热带气候,它们在高温天气下活动能力会大大降低,远远不能满足巴西人对于蜂蜜产量以及农作物授粉效率的需求。

于是巴西的遗传学家沃里克·克尔把目光投向了欧洲蜜蜂的亚种——东非低地蜜蜂,这种蜜蜂与欧洲蜜蜂血缘相近且外表相似,容易进行杂交。东非低地蜜蜂生活在热带,活动能力强,繁殖能力也很强,特别是对病虫害有很顽强的抵抗力。但缺点是性格极其暴躁,产蜜量也较少。产蜜量少的原因是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它们把大量蜂蜜用于哺育后代,而不是储存起来;另外一个原因是其生活环境的植被较少,采集不到更多花蜜。

克尔试图将东非低地蜜蜂与欧洲蜜蜂杂交,希望能产生适应巴西炎热气候且拥有较高产蜜量的杂交后代。1956年,克尔从坦桑尼亚将35只东非低地蜜蜂的蜂王带到了巴西。然而他的实验研究还未开始,意外就发生了——有一位工作人员不小心打开了克尔实验室中蜂王的笼子,其中有26只蜂王夺门而出、一哄而散。

小的失误引发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由于非洲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些未经驯化(或者说驯化程度很低)的东非低地蜜蜂的战斗力极其强悍,它们甚至能蛰死侵犯它们巢穴的具有极其厚密皮毛的蜜獾,已被驯化的温顺的欧洲蜜蜂根本不是其对手。这26只蜂王很快与欧洲蜜蜂杂交,并产生了大量的杂交后代。

杀人蜂的疯狂

由于东非低地蜜蜂的基因多数呈显性,所以杂交后代大多呈现了东非低地蜜蜂的特点:活动能力强、攻击性强、繁殖速度极快。这很快给巴西人民带来灾难。

一个小男孩遇到了杀人蜂的包围,有只狗把蜂引开了,这个男孩得救了,那只狗却被杀人蜂活活蜇死。

巴西的几名工作人员在清除烟囱时,触怒了那里的“杀人蜂”,霎时间,发了疯的野蜂倾巢而出,马上整个天空响起了可怕的嗡嗡声。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只要是活动的物体,狂暴的蜂群都要加以攻击。事后人们统计,在3个小时内,竟有500余人总共被蜇了3万多下,平均每人60几下。此外,还有许多猫狗被蜇死。在另一起“杀人蜂”袭击人的事件中,受伤的人竟超过了1000人。

令人感到恐惧的是,这些杂交后代不满足只在巴西生活,而是攻城拔寨,开始以最快每年500公里的速度侵占美洲。它们逐渐取代欧洲蜜蜂,产生更多的杂交蜜蜂。

到1985年7月,杀人蜂出现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郊外。为了尽早歼灭这些入侵的杀人蜂,当局不惜出动全副武装的搜索队,进行严密搜捕。谁知这批杀人蜂纷纷抢占家养蜂箱,人们只得把所有的蜂箱都付之一炬。然而漏网者又繁殖出一批又一批“杀手”,向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等地进军,这使美国人感到心惊胆战。

杂交蜜蜂攻击人类的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几十年来,已经有上千人被这些杂交蜜蜂叮死。“杀人蜂”一词开始出现。并被编入电影,成为了好莱坞惊悚电影的主角,而荧幕上夸张的表现形式更加放大了人们内心的恐惧。

没有蜜蜂,人类将会灭亡

杀人蜂这么恶毒,能否将它们彻底消灭?

这个问题先不谈,我们先说说其他蜜蜂的情况,因为这涉及到我们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蜜蜂是欧洲蜜蜂,欧洲蜜蜂是人类最早驯化的昆虫之一。近三百年来,由于优秀的产蜜和传粉能力,欧洲蜜蜂在全球各地得到广泛的养殖,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蜜蜂蜂种。欧洲蜜蜂于1896年就引入中国,在此之前中国人饲养的蜜蜂全部为中国本土的中华蜜蜂。由于欧洲蜜蜂个头较大,产蜜量高,产蜂王浆的能力也远远高过中华蜜蜂,于是养蜂人开始大量饲养欧洲蜜蜂,如今饲养中华蜜蜂的人变得很少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最近十几年间,全世界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蜜蜂数量衰减的危机。从2006年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蜜蜂大量失踪的神秘现象。单单2006这一年,美国居然有60%的蜜蜂消失了。这种蜜蜂离奇消失的现象,被称为”蜂群衰竭失调(CCD)”。

从2006年开始,不仅仅是在美国,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每年都传出了蜂群大量消失或死亡的消息:在瑞士,大约40%的蜜蜂已经消失;而我国作为蜜蜂产量最大的国家,蜂群数量也减少了10%......蜂群衰竭失调现象一直持续至今,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人们还未能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去遏制这种情况。

产生蜂群衰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科学家们猜测这些因素包括:农药,寄生虫,病毒等等——由于人们大范围的使用农药,据统计,蜜蜂采集的花粉中可能含有高达6种以上的农药,农药中的化学物质致使蜜蜂中毒死亡;另外,蜜蜂身上有一些寄生虫,如瓦螨,能携带和传播多种病原体,造成蜜蜂免疫力和活动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蜜蜂死亡;还有就是病毒的侵害,如2005年,美国在其引进的澳大利亚蜜蜂中发现了LAPV病毒,这种病毒曾经一度引起澳大利亚的蜜蜂危机。而LAPV只是能够感染蜜蜂并致其死亡的众多病毒中的一种。

蜂群衰竭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据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人们主要种植的约85%的农作物,全球约80%的被子植物通过虫媒传粉,而最主要的传粉昆虫是蜜蜂。世界上约有75%的开花植物依赖于鸟类、蜜蜂等授粉动物的授粉活动才能完成它们的再生产。所以蜜蜂数量的稳定对于粮食作物、水果、坚果和鲜花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有这么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的话,人类只能再活4年。

为此,蜂群衰竭是当前我们遇见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抢救濒临灭亡的“恩人”。

杀人蜂劫后逢生

正当蜜蜂濒临灭亡之时,科学家找到了挽救办法。这就是杀人蜂!

原来早在1994年,杀人蜂传入爱尔兰,后与当地的欧洲蜜蜂进行杂交,其规模迅速扩大。杀人蜂很快造成了4人死亡,一年内袭击人的次数达到了10000次。爱尔兰政府不得不出动警力,捣毁了超过2000个杀人蜂的巢穴。

不料1998年的9月,飓风“乔治”袭击了爱尔兰,使得爱尔兰的蜜蜂的数量急剧减少了约90%,杀人蜂和欧洲蜜蜂的数量均大量减少。爱尔兰人展开了恢复欧洲蜜蜂数量的行动,至于杀人蜂,他们当然巴不得其灭绝。然而,杀人蜂却依靠极强的繁衍能力也慢慢恢复其规模。几年之后,达到了飓风“乔治”到来之前的水平,但是人们惊奇的发现,杀人蜂居然变得“温柔”了——有时候你朝杀人蜂的蜂巢仍石头,甚至去踢它们的蜂巢,它们居然无动于衷。杀人蜂袭击人的次数也下降为每年500次,大约为飓风来之前的20分之一。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杀人蜂吗?毫无疑问,在进入爱尔兰的10年间,杀人蜂在习性方面发生了进化,它们逐渐变得和欧洲蜜蜂一样温顺!有人认为飓风来袭后的爱尔兰杀人蜂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倾向于攻击人的杀人蜂蜂群大量灭亡了,而杀人蜂中比较温和的、以寻找食物为目的而不是使用大量精力去攻击人类的蜂群得以存活并繁衍。还有人认为岛屿的人口密度大,杀人蜂习惯了和人类共同生存,变得不那么排斥人类。

真实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们很清楚,人类可以考虑饲养杀人蜂了!

魔鬼要变天使了吗?

其实杀人蜂的暴脾气把它许多优良的特性给掩盖住了。

前面已经说过,首先是杀人蜂具有优秀的环境适应力,欧洲蜜蜂不适应赤道的高温环境,但是杀人蜂就不一样,它在巴西快速地繁殖大量的后代,而且仅仅用了20几年的时间,后很快传遍了纬度跨度极大的美洲大陆,可见其环境适应力之强。全球各地气候差异大,也许杀人蜂可以满足多个地方对于蜜蜂的需求。当然如果要全球推广,必须考虑生物入侵的危害。

再者是杀人蜂强大的繁殖能力,杀人蜂的繁殖能力是欧洲蜜蜂的好几倍——它们一年分群三到四次,而欧洲蜜蜂一年仅分群一次。这对于全球蜜蜂日益减少的今天,繁育杀人蜂来尽快恢复蜜蜂数量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法。

然后是杀人蜂强大的活动能力。由于东非低地蜜蜂采蜜环境相当险恶,所以其采蜜的效率特别高,采蜜的时间也相当长。这一优良的特性也遗传给了杀人蜂,导致杀人蜂的采蜜节奏快于欧洲蜜蜂,其蜂蜜的产量也是远远超过欧洲蜜蜂——不论是对于植物的花粉传播还是蜜蜂养殖产业,这一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杀人蜂抗病抗虫害能力远远强于欧洲蜜蜂。养殖欧洲蜜蜂的人都知道,瓦螨的寄生永远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而由于杀人蜂经常主动清理其外表的缘故,瓦螨寄生率仅为欧洲蜜蜂的一半。欧洲蜜蜂易感染多种疾病,例如蜜蜂孢子虫病、麻痹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蜜蜂蛹病等,而杀人蜂却对这些病有着更强的抵抗力。

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蜂群衰竭失调现象十几年了,目前还不知道其真实的原因。而对杀人蜂的研究正在进行当中,也许借助于它的优良基因,或是直接大规模养殖,或是将其与我们现存的蜜蜂杂交,或是利用基因技术提取其基因,可以帮助我们渡过这个全球性蜜蜂缺乏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