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周边:以另一种方式邀人“入梦”
近日,“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现场展出了近600件套具有红楼元素的文物、文献、艺术品,仿佛是《红楼梦》浸润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
梁启超曾以“隻立千古,余皆无足齿数”来评价《红楼梦》。几百年来,在一代代人点评、研究、改编的努力下,《红楼梦》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一部传统章回小说的范畴,书中蕴含着的种种审美情趣、生活智慧,已深深浸润在国人的血液里。
那些依托红楼而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线下空间,亦为《红楼梦》架起了一座连接生活的新桥。
前人的灵感
《红楼梦》虽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作品,其中的人物描写、场景营造却极尽细致、贴近现实——小到人物腕上的一只虾须镯,大到整座大观园的营造设计,都宛若工笔画般纤毫毕现。
正因如此,《红楼梦》诞生不久,画师改琦便绘制了木刻画《红楼梦图咏》,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予以艺术化呈现。此后,由画师孙温绘制的《全本红楼梦》,更是将《红楼梦》中重要的故事情节依据章节篇目一一入画,为后人遥想红楼世界提供了较早的参照模板。
“如果文创产品不能在使用者的生活里‘延展’开来,买回家却只能放在角落里落灰,那么无疑是一种浪费。”
随着时代更迭,红楼元素的使用范畴日趋拓展,除了绘画作品之外,红楼人物形象及经典的故事场面,也出现在了月份牌、招贴画等生活用品上。
在“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中,不同年代诞生的《红楼梦》周边聚集在了同一座展厅里,从铅笔盒到瓷瓶,从年画到茶叶罐,红楼文化的影响力早已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众多饱含生活气息的展品中,清代的“红楼梦升官图”是较为独特的一款文娱用品,它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和居室路线为基础,玩法与“飞行棋”等桌面游戏相近,显现出古人对红楼元素的开拓思路——已从单纯的图像复制转向更为复杂的内容层面的探索。
事实上,古代的《红楼梦》周边虽然大都已不再具有日用品的功能,却为今人的文创产品开发指引了方向。
“古时并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能够读完百万字的《红楼梦》的,那么除了通过戏曲、舞台剧等艺术形式来表现红楼,以生活器用为载体来传播红楼文化,显然能够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曹雪芹研究》副主编位灵芝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不能只是贴标签”
“怡红夜宴”是《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的经典场面,为庆祝贾宝玉的生辰,怡红院里特开了一台小宴,众人在席上玩起“占花名”的游戏,而镌在象牙花名签子上的诗文,恰又暗含了每个人的命运。
在“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上全卷展出的清代画作《怡红夜宴图》,就是依据书中这一段故事而绘制的;展览期间备受瞩目的“怡红群芳”文创糕点,则是国博饮食文化中心依托《怡紅夜宴图》中的图案纹样而设计的。
从书中故事到绘画创作,再到可观可食的文创糕点,《红楼梦》正以愈加“亲近”的方式被人们体察。以《红楼梦》为灵感的文创产品,也随着文创产业的勃兴而日益受到重视。
2016年,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开了一场持续近两个月的《红楼梦》文创艺术展,除了“刘姥姥酥饼”“黛玉软香酥”、糖蒸酥烙等红楼美食之外,落花形皂片、绒花发簪、“繁花”蜡笔等文具、配饰、家居用品,也在展览之列。
再如北京曹雪芹学会,自2015年推出《红楼梦日历》以来,每一年都会制作不同主题的日历。2020年日历的主题是“雅居”。
“《红楼梦日历》的主题变迁,与我们对文创产品的理解日益深入有关。第一年时,日历只是选取了与红楼相关的画作,配以诗词;到了第二年,我们关注到日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用途,就又附加上了记事本的功能。此后每一年,日历承载的内容都更丰富一些,对生活的体贴也更深。”位灵芝说。
除了《红楼梦日历》,北京曹雪芹学会近年来还陆续推出了占花名行酒令酒筹游戏道具、梅花九九消寒图、十二钗填色绘本等文创产品。
在位灵芝看来,文创产品的设计重心在于,能否在物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系。
“开发文创产品不是简单地在已有产品上贴文化标签,而是要考虑使用者会在怎样的场景下应用它、会以怎样的心情对待它。如果文创产品不能在使用者的生活里‘延展’开来,买回家却只能放在角落里落灰,那么无疑是一种浪费。”位灵芝说。
城市里的红楼风景
以一比一比例复制的曹雪芹西山故居题壁诗屋,是“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上一处颇为特别的设计,与一般性的展品相较,展陈的诗屋里那斑驳的墙壁、带有古意的题壁诗,为观展者提供了更具沉浸式的体验。
类似这样的沉浸式体验,也是各地城市开发文化创意空间的一种尝试。如今,在开发以生活用品、纪念品为代表的文创产品之余,各地与曹雪芹生平行迹、《红楼梦》影视创作相关的线下空间,正以新的方式邀人们“入梦”。
2013年,在江宁织造署旧址上建造的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特别设有小红楼图书馆和红楼梦馆两个红楼梦展厅。
2015年,北京曹雪芹学会协助北京植物园在曹雪芹纪念馆内开设了芹圃学坊、芹溪茶舍—凹晶馆、芹溪茶舍—凸碧馆等线下文创空间,除了每年在园内举办曹雪芹文化艺术节,还在文创空间内针对不同年龄、具有不同兴趣点的“红迷”,分别设置了品红课、废艺斋百工坊、曹雪芹讲坛等课程。
“《红楼梦》就像是一部生活教科书,勾画出园林雅居、美服精馔、茶花添香、抚琴敲棋、弄墨艺赏、诗酒畅达的日常生活图景。我们发起线下空间的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在此切身领会到红楼文化的精雅内涵,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位灵芝说。
据位灵芝透露,北京曹雪芹学会已发起成立了“曹雪芹文化产业联盟”,北京大观园、上海大观园等机构都是联盟成员。散落在各地的红楼风景,迎来了联动发展的契机。
在文化机构的合作发展之外,依托红楼资源进行商业化运作开发,也是传播红楼文化的一个环节。
对此,位灵芝的态度较为审慎:“我们现在做的红楼梦文化传播,还是从0到1的过程,能力毕竟有限,要想完成从1到N的步骤,就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当然,学术上的支撑是最重要的,若是没有内容输出,再精美的建筑、再宏大的项目,也终究是个空壳子。”
作者:李璇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