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学者亲历赴美阻隔,美国遏制策略让学界心寒

刘青(化名)是特朗普政策的受害者之一,他现在是美国某知名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博士后。他因为家里私事而回到国内,不料想被新冠疫情滞留至今。新的签证还没有拿到,虽然签证还有几个月才到期,但他认为返美希望比较渺茫。

不仅如此,他的同门两个博士生也滞留国内无法返美。其中一个学生的签证刚要拿到,赶上美国大使馆因新冠疫情关门至今未开,加之签证收紧(如今留美博士生需要一年一签),他们也认为返美形势严峻。据悉他们都已经做好今年无法返美的准备。

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华人研究者众多的人工智能(AI)领域也寒意逼人,最为直接的一个表现是,该领域的赴美留学生在签证环节遇阻。据刘青说,如今赴美留学可能会遇到美国海关严苛的检查,连微信也可能被检查,纸质笔记本也要求拍照,“这可能跟美国大选临近有关”。

特朗普政策的初衷显然是遏制中国 AI 技术的发展,但这一做法正在产生自废武功的影响。近日,马可波罗(Marco Polo)智库发布数据分析报告称,美国人工智能的秘密武器就是中国人才,正是来自中国的 AI 人才帮助美国公司和大学领先全球。然而恶化的中美局势会削弱美国这一优势。该智库是前美国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名下基金会所属的智库。

这份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所有的顶级 AI 研究者中有 29% 来自中国,而这些人中有 56% 在美国进行学习和工作。

那么,美国这项保守的留学政策会带来哪些影响?于中国 AI 发展而言,究竟利弊如何呢?

29% 的 AI 顶级人才来自中国

图 | 这是从 1400 篇 NeurIPS 2019 会议论文中随机抽取了 175 篇论文的 671 位作者数据分析。(来源:马可波罗智库)

图 | 有 59% 的顶级 AI 人才留在了美国,留在中国的只有 11%。(来源:马可波罗智库)

马可波罗智库这份报告主要依据是国际 AI 顶级会议 NeurIPS(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 接受论文的作者身份。衡量各国 AI 人才的一个绝佳指标是最有名望的国际会议的参会人员数据,而 NeurIPS 大会是 AI 领域最有声望的学术会议,它吸引了全球最顶尖的 AI 科学家。

2019 年 NeurIPS 会议上收到了来自 15920 名研究人员提交的 6614 篇论文,最终论文接受率为 21.6%,即 1400 篇左右。马可波罗智库分析了此次会议接受论文作者的数据。

结果发现,在顶级 AI 研究者中,有近 60% 在为美国大学或公司工作,而这些研究者中有三分之二来自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

分析进而发现,在所有的顶级 AI 研究者中,有 29% 人员在中国获得了本科学位,而这些人中有 56% 在美国进行学习和工作。事实上,在所有的顶级 AI 研究者中,53% 的人没有选择继续本国学习或工作。

中国 AI 人才对美国至关重要。以谷歌公司参与的美国国防部项目 “梅文计划”(Project Maven)为例,这个 12 人的团队中有不少为中国人。这个计划是美国国防部 2017 年 4 月启动的“算法战” 项目的一部分,目标是为美国空军用于无人机图像数据分析。

华人 AI 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飞飞,她曾是谷歌的 AI 专家,如今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也是推特的独立董事。

以鼎鼎大名的清华大学 “姚班” 为例。自 2005 年开班至 2019 年,“姚班”已经送走 12 届毕业生 366 人。366 人中有 222 人赴美国、新加坡、香港和法国等地读研,其中赴麻省理工学院 19 人、普林斯顿大学 22 人、斯坦福大学 10 人、卡耐基梅隆大学 23 人、耶鲁大学 1 人、宾夕法尼亚大学 3 人、哥伦比亚大学 13 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0 人等;44 人进入谷歌、微软亚洲研究院、IBM、Facebook、华为、网易等计算机企业工作。

留美日益艰难

图 | 顶级 AI 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中国的优秀 AI 人才大部分流向了美国,这些人在美国拿到学位后只有少部分回到了中国。(来源:马可波罗智库)

刘青是中国很有潜质的优秀 AI 人才之一,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中国区榜单。如今赴美继续从事研究的道路被断,幸好他还可以继续远程工作,同时也在尝试于国内大学找到教职。

更加为难的是那些刚刚就读了一半的留学生,他们如果无法返美就只能选择去其他国家或国内其他院校继续博士生涯,也可以在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和今日头条等企业就业。不仅是 AI 领域,此前 DeepTech 报道《“美”梦成针》提到的拿到纽约州立大学机械航空系录取通知的闫飞飞(化名)已经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从 2018 年 5 月中旬申请签证开始到今天,他早已不再对赴美抱有希望。

那些实验科学领域的研究生就较为麻烦,他们无法远程工作。而那些留在美国的学生也不好过,因为疫情和最近的示威游行也想回国,然而一旦回来就可能难以再返美了。

现实中,很多在美国读完博士的人大都会考虑在硅谷磨炼一番,然后再回国也会增加就业或创业资本。

此前有研究显示,截止 2018 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公民中,有 90% 的人在毕业后会继续留在美国至少 5 年。如今这个数字要改变了。

美国政府正在收紧 STEM 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留学生签证。2018 年 5 月,共和党参议员向国会提出立法,要求除一些特殊人群外,缩减所有 “敏感专业” 申请赴美进行学术交流的中国学生、学者等人员的签证。自 2018 年 6 月 11 日起,美国国务院把在机器人、航空和高端制造等敏感研究领域的中国研究生签证有效期限制为 1 年。

事实上,来自中国研究人员的申请已经大为减少。在一位不愿具名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看来,近几年尤其是 2019 年以来,清华计算机系本科生中的优秀生选择赴美留学的比例下降较多,其中原因一方面是本校计算机系实力抬升,另一方面也是美国签证不易,不确定性较大。

对于这排名前 20% 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是愿意留在清华的话,可以找到非常多可能适合研究方向的导师,而出国的话说不定会申请到一个并不是那么好的学校,那么就不如留在清华。

特朗普正在自废武功

图 | 顶级 AI 研究的前 25 名机构。论文作者最常见的工作单位依次是谷歌、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微软研究院,而中国的清华和北大是前 25 名中仅有的两家中国院校,分别排名第 9 位和第 18 位。(来源:马可波罗智库)

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令人费解,其做法正在削弱美国的 AI 领导地位。

显而易见,特朗普政府阻止中国人才赴美会妨碍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纽约时报》引述马可波罗智库研究员马特 · 希恩(Matt Sheehan)看法称,这些人是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他们选择在美国研究实验室工作,在美国教书并帮助建立美国公司,“如果美国不再欢迎这些顶尖研究人员,中国将张开双臂迎接他们回去”。

著名实验室 OpenAI 政策主管杰克 · 克拉克(Jack Clark)认为,对于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而言,人比算法更关键,这是因为可使用的开放源代码技术有很多,而能推动研究领域革命的人才是极少数。

这与此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看法接近:在一个国家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四大因素,人才、数据、资本和硬件中,人才的重要性是首当其冲的。他们是算法和硬件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并且从长远看,人才比数据更重要。

格灵深瞳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赵勇告诉 DeepTech,如果中美长期对抗,那么这件事情的后果便是两败俱伤。他说,“因为我是在美国念的博士,我很清楚,美国念理工科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中国学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来源”。赵勇博士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工程系,专攻计算机视觉和运算影像学,他曾在谷歌总部研究院任资深研究员,是谷歌眼镜核心研发成员之一。

在赵勇看来,特朗普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愚蠢的政策”,美国如今保守的政策实际上是对于大量的华人学者和学生的一种负面刺激和不信任,似乎从早期的李文和案这样的个体事件演变了美国的国家政策。赵勇说,在这种政策的驱动下,“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是下一个李文和”。

赵勇说,从牛顿时代算起,学术和人才的共享、互通、互联一直在促进学术界的发展,那么美国政策实际上破坏的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它甚至破坏了最根本的学术合作的规律。

中国有得有失

前述不愿具名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认为,如果业内顶会是在美国召开,国内研究者有可能受到签证影响而无法参会,不过这些会议是在各大洲轮流召开,那么这个影响就不会很大。

他认为,如果更多学生留在中国,长远来看也是好事。因为他们在美国深造读了博士,大概率会去硅谷做工程师或科学家,“那不过是在这些公司打工而已,而留在中国的话天地可能会更宽广一点”。

短期内,AI 理论研究中像深度学习一样的重大突破很难发生了,其理论的红利正在消失,但 AI 在工业界各个领域的渗透还在加剧。

毫无疑问,中美是 AI 领域最强的两个国家。赵勇的看法是,中国政府必须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下一次理论突破发生之际不会落后。

中国正在竭力培养 AI 人才。早在 2017 年 7 月,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建设人工智能学科。2019 年 4 月,教育部提出到 2020 年建设 100 个 “人工智能 + X” 复合特色专业,建立 50 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于 2019 年设立人工智能班(智班),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出任智班首席教授,首批预计招生规模 25 人。

在赵勇的公司,曾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海外学历背景,差不多前 30 位员工中有 20 个人都是美国留学背景,而现在降到了个位数。

特朗普政策也给格灵深瞳的部分员工造成了困扰,因为一些工程师考虑在工作几年后赴美留学。赵勇说,他给这些员工写过推荐信,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和卡内基梅隆大学都有他们的 “瞳学”(格灵深瞳同事的昵称)。

不过,赵勇也表示,“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而让我们的员工更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