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必须要说,剑齿虎虽然能够以猛犸象为食,但这些猛犸象并不是成年个体,而是亚成年个体。
科学家们曾经研究过剑齿虎对猛犸象能够造成多大的伤害,结果发现猛犸象的成年个体体型重达几吨,而剑齿虎的体重只有150公斤到400多公斤之间,所以剑齿虎很难对成年猛犸象造成致命伤害。
幼年猛犸象虽然体重较轻,但它们和母亲形影不离,因此食肉动物很难有机会找它们下手。不过英国生态保护学家Matt Hayward曾经做过一个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它发现,剑齿虎会捕食亚成年的个体。
这是因为当猛犸象幼崽逐渐长大时,它们的食物会从母乳逐渐转化为植物,此时它们就会离开母亲的保护,开始走到更远的地方觅食。
在它们刚刚断奶时,体型还不够大,牙齿也不够锋利,对于食肉动物来说是一个机会,此时剑齿虎可以仅凭自身就能捕获2-4岁的猛犸象,而一群剑齿虎有能力捕获一头9岁左右的猛犸象。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指出,剑齿虎、狼和狮子等会杀死17%的乳齿象和其他大型食草动物的幼崽。
剑齿虎为什么灭绝了?
在我们人类的世界中,似乎认为越是强壮的生物越容易生存下来,但对于自然界来说并不是,最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够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
剑齿虎的灭绝,就是因为它们没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古植物学家朱利奥·贝坦科研究了曾经生活在索诺拉沙漠中的生物:狐尾林鼠。
狐尾林鼠在筑巢时,喜欢从周围采集植物来筑巢,然后在上面留下尿液,当这些尿液蒸发之后就会形成结晶,就像是琥珀一样。
通过这些植物科学家发现在1万两千年前,如今的索诺拉沙漠其实是一片森林,是被松树、橡树覆盖的森林,但当时的气候比现在要寒冷、潮湿。
然而在1万1千年左右,当地的松树和橡树逐渐消失,气候变得越来越炎热,原本的森林植被也被沙漠植被所取代。
气候的变化,导致一些食草动物因食物短缺而灭绝,比如:长毛象和猛犸象以及马,所以剑齿虎的捕猎品种多样性减少了。
但还有一些生物幸存了下来,其中就有剑齿虎的猎物野牛和羚羊。由于缺乏了其他大型食草动物的竞争,所以幸存的野牛、羚羊数量不断增加。
按理说,猎物增加了,那么剑齿虎应该生活得更好了。但其实不是,虽然猎物增加了,但是剑齿虎的日子反而不好过了。
首先是因为当地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使得剑齿虎原来的攻击方式无法被施展出来。我们知道,剑齿虎属于伏击生物,它们在捕猎时会悄悄地接近猎物,等到足够的距离才会发起攻击。
然而森林植被的消失,使得剑齿虎的掩护减少了,更容易暴露,所以捕猎成功率降低。
再者,幸存的食草动物进化了。原本的野牛体型较大,对能量的需求更高,所以一个区域的野牛数量有限。但现在野牛的体型由于基因突变,变得更小了,以至于同样的能量能够养活更多的野牛,所以野牛的数量增加了。野牛的数量增加使得野牛有更多双眼睛抵防天敌,导致剑齿虎的捕猎成功率进一步降低。
所以,虽然剑齿虎有很多食物,但它们却只能端着金碗饿肚子,以至于它们最终灭绝了。
剑齿虎和大熊猫
提到剑齿虎的灭绝,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下大熊猫为什么能躲过上次灭绝危机。
我们知道,大熊猫曾经和剑齿虎一样属于大型掠食动物,它们也曾经面临和剑齿虎一样的灭绝危机,但幸运的是大熊猫改变了自己的食物清单。
其实,改变食物清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植物和肉类的能量差别很大,25颗浆果的热量才等于1颗鱼卵的热量,所以大熊猫想要凭借植物生存,必须要花大量时间用于进食。
除此之外,大熊猫还需要尽可能地节约能量,事实上,大熊猫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首先,它们每天花费10多个小时用于进食,而在不进食的时间它们都去睡觉了,让新陈代谢降低到最低。
再者,大熊猫周边环境中没有其他大型掠食动物,无法对它们构成威胁,所以它们不用快速奔跑消耗能量。
其次,大熊猫的食物竹子在当时随处可见,使得它们不用到处寻找食物浪费能量。正是这一系列的改变,所以大熊猫才躲过了灭绝危机,而剑齿虎则不幸的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