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龙吗?它会不会生活在深海中才没被人类发现?

从科学角度上讲,龙不可能会在深海中,即使深海有未知的生物,体型也不会像龙这样大。这是由生物学基础知识决定的。

生物学的独裁者:居维叶

法国科学家居维叶被称为生物学独裁者,据说任何一个骨头放到他面前,他就能判断出这块骨头位于生物的哪个位置以及是哪种动物。

有一天,他的学生们准备吓一下他,他们用几种完全不同的生物骨头拼接成一个怪兽,然后趁老师睡着的时候放在他的窗前。

居维叶醒来时猛然看到这个怪兽,确实有些害怕,不过过了一会儿他仔细端详了一下骨头化石,然后就不怕了。他的学生非常疑惑,问他:您为什么不怕这个怪兽呢?

居维叶说道:虽然这个怪兽的样子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它有一堆硬角和前蹄,从这两个特征判断这种动物属于食草动物,根本不吃人,反而害怕人。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怕他。

当时的人不了解居维叶为什么能仅凭这两个特征就能判断出动物的属性,但是居维叶自创了一门生物学新理论:器官相关法则,他认为动物的身体是一个整体,彼此的身体结构都有相应的联系,只要用这些法则就可以判断出该动物的属性和生活方式。

比如:仅凭牙齿就可以判断出该化石属于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这是因为食肉动物的牙齿尖而锐利,而食草动物的牙齿大而钝。

从器官相关法则,我们就可以知道龙为什么不会生活在深海中了。

龙有可能存在吗?

根据《本草纲目.翼》的描写,龙乃鳞虫之长,头像驼鹿,角像鹿,眼睛像兔子,耳朵像牛,脖子像蛇,鳞像鲤鱼,爪子像鹰。

根据这个形象,我们来分析一下龙有可能存在吗。

首先,从眼睛像兔子这个特征来判断,龙属于食草动物,这是因为兔子的眼睛是单眼视觉,它的两个眼睛分布在头部的两侧,而不像人类分布在面部的两侧。

这种视觉的好处是,可以扩大视野范围,即使天敌是从背后出现,兔子也能及时察觉出异样。人类的视觉属于双眼视觉,视野范围不如食草动物广泛,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双眼视觉判断猎物的具体位置,以及距离我们有多远。

我们知道,食草动物的食物是植被,它们不用时时刻刻判断植被与自己的距离,反而要时刻提防天敌,所以单眼视觉能够提高它们的存活率。

而食肉动物采用的是双眼视觉。这是因为它们的食物是会移动的动物,它们需要时时刻刻判断猎物跑到哪个方向,距离自己有多近,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存活率。所以食肉动物的眼睛长在脸部两侧。

而龙的眼睛像兔子,则说明它是食草动物的视觉。

《本草纲目》中说,龙的爪子像老鹰,而这个特征又是典型的鸟类,一般食草动物的爪子是蹄。

这是因为食草动物大多需要长途跋涉寻找水源和植被,而爪子不利于长途跋涉和奔跑。虽然拥有利爪能够抵抗食肉动物的伤害,但是很可能会因无法寻找到足够的水源和食物而灭绝。

食肉动物虽然也有利爪,但它们也有脚掌,这是因为在地面上奔跑时需要使用脚掌受力,鸟类的爪子虽然可以在地面上行走,但奔跑速度不如陆地上的动物。

从龙的身体构造上看,它同时具有食草动物和鸟类的特征,这两种特征使得它存在的概率非常低。

龙有可能会出现在深海吗?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龙不可能出现在深海,这是因为深海的能量实在是太低了,无法供养像龙这么大体型的生物。

虽然在我们的意识里,深海里一定有巨型怪兽,但是科学家却不这么认为。这是因为所有的生物生存都需要依赖能量,而能量主要来源是太阳光。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转化为能量,其他海洋生物直接或者间接的通过浮游植物来获取能量。

但是海水具有隔绝太阳光的作用,以至于阳光无法到达深海。虽然水层可以交换,但是深海的水一般较冷,很难和上层水质交换,因此深海地方能量匮乏。

但是深海也不是不毛之地,在海底热泉口附近、海底冷泉口附近以及鲸落周围,也会形成小型生态圈,但是这里的生态圈的总能量实在是太少了,无法满足龙每天的能量需求。

再加上龙想要在深海长期生存,肯定需要足够多的个体,而深海能量本就稀少,无法供应如此多的能量,所以即使曾经有大型动物在深海生存,也会因能量短缺而上升到浅水层或者灭绝。

可能你会认为,龙在捕食时可能会上升到上层海水处,等到捕食结束再返回深海。这其实也有些不可能,因为深海和压强比上层海水要强,导致能够适应深海压强的生物,很难适应海水上层的海水压强。

除此之外,如果龙在捕食时会上升到海面上,那么凭借现代捕捞船的技术和密度,肯定会捕捞到一两只,但如今我们什么也没得到。

基于这些判断,我们几乎可以确定龙肯定不会在深海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