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就没有永恒存在的物质,即使是数量最多的恒星,它们也是有寿命的,例如我们的太阳寿命大约在100亿年左右,最终会把内核处的氢燃烧殆尽,转变成氦、氧、碳等元素,变成一颗白矮星。而周围的行星也都会受到母星的影响,最终都走向生命的尽头。连无生命的自然天体都是如此,那么地球上的生命有寿命就再正常不过了。
地球上差不多有38亿年的生命史,最初的生命诞生于地球上的原始海洋,只是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时间演化,地球环境不断的变迁,生物有新生也有灭绝,一路发展至今地球上已知有870多万个物种了。当然有新物种的形成出现,同时也有其它物种的灭绝消失。
在发展的道路上,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所淘汰,这种方式实际上在地球上一直都存在。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一种不断适应环境、被环境所选择的过程。但自然选择还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生物本身发生基因突变和变异,从而在种群中积累不同的性状。待一场大的变故到来,那些优良性状可能就会被选择下来,另外一些被淘汰。
但是地球生物的整个发展进化中,科学家从化石证据以及形态学分析上了解到,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五次比较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几乎每一次都有大量的生物消失,同时在生物大灭绝之后地球上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从而又带了一次生物的蓬勃大发展时期,有能力者自然会占据更好的生态位。
最简单的就像是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之后,统治地球将近1.6亿年的恐龙小时了,那么就会有大量的资源和生存空间空出来了,而哺乳动物抓住了这次机会,在1000万年之内就迅速占据了空缺,甚至还重返海洋,海洋中也有了哺乳动物的一席之地。
生物大灭绝是比价恐怖的一件事情,因为涉及的面太广了,一不小心就会进入生物灭绝的大名单之中,因此科学家也非常谨慎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爆发。但比较难的一点是,生物大灭绝的发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会持续百万年,也不会有很清晰的节点,因此科学家需要追踪一切的蛛丝马迹。
德国一个科学家团队最新的研究表明,陆地上的昆虫总数量正在以每年0.92%的速度递减,但是相反的是淡水中昆虫数量正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当然这些数据针对的都是全球昆虫数量的一些变化,如果分成地域性,差别会更大,有的地方昆虫数量下降的很快,例如德国自然保护区的数据显示,27年来那里的飞行昆虫数量减少将近75%。
当然了针对局部地区的数据并不具代表性,但是国际上一个科学组织在1925年至2018年对全球1676个地点进行了166次的考察。最后把考察结果数据汇总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一生都在陆地上生活的昆虫,如蝴蝶、蚱蜢和蚂蚁,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以每年0.92%速度下降。但是针对一些部分生命阶段在水中的昆虫如蚊子等,它们的数量却不增反减。
有学者提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可能正在发生,而这一次的主角是昆虫类,其实令很多人疑惑的是,每次生物大灭绝的发生,受影响最大的永远都是那些占据更多生存资源的物种,或者说需求更大的物种。一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如果发生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主角很可能就是人类文明。当然了,目前来看近几十年来昆虫数量逐渐的减少,虽然主角不是人类,但是造成昆虫减少,以及很多其它物种灭绝的可能正是我们。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