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空战,英国战斗机为何不敢飞出滑翔距离以外?

1940年,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德国入侵四面环海的英国,尽管其陆军所向披靡,但海军却不是德军的强项。于是,双方只能将争夺制空权,作为战役胜利的关键。英国空军实力不到德军的一半,有效战术是防御的最好手段。

一是,英国战斗机飞行员的整体战斗素养比不上德军飞行员,但他们十分清醒自己的短板。于是,在格斗中尽量避免与德军战斗机交锋,遇到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群,也先用一部分兵力将其引开,剩下的战斗机猎杀“软弱可欺”的轰炸机。

同时,德国战斗机的航程短,只能在英国上空停留20分钟,而英军飞行员利用本土防御的优势,留空时间长,只是与对方战斗机进行纠缠,并不面对面的厮杀。一旦德军战斗机因油料告罄,不得不返回时,他们则全力对付轰炸机。

二是,建立防空指挥部,不仅指挥全国的空军部队,而且统一使用所有的高炮部队,在整个作战过程中,英国集中了2000多门轻、重高射炮,以及4000多具探照灯,尽管战果有限,但严重干扰了德国轰炸机不能低飞,影响其投弹的准确度。

到了战役后期,为了给对手以大量的杀伤,英国更是集合了几百架战斗机,与德国轰炸机群进行“决战式”的交锋,给其以沉重打击。例如,在最关键的9月15日他们打下了180多架德军战机,而且还造成英国空军越打越多的“假象”。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迫使德军改变战术。丘吉尔抓住德军误炸伦敦大做文章,坚决报复性轰炸柏林,激起德国人的愤怒,将德军针对争夺制空权转为轰炸伦敦,给“山穷水尽”的皇家空军以喘息之机,并围绕伦敦建立多条防御地带。

不过,在战役前期,英国在战术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以“小而散”的战斗机群,对德国轰炸机群进行骚扰式的阻击,使得英军常常面对10倍,甚至是20倍的德机,形成实力悬殊的劣势,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利用本土作战优势,“以逸待劳”。

大不列颠空战,英国上下齐心、英勇顽强,化解了德军的进攻,尽管没能彻底阻止德军对伦敦的轰炸,但却是打消了德国入侵英国的企图,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英国人除了战略、战术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外,不得不提一下其地理位置的优势。

首先,作为防御的一方,虽然有些“被动挨打”的意思,但毕竟是以逸待劳,不仅能最大的保存实力,而且利用德国空军“腿短”的毛病,可以在空中长时间与对手进行周旋。一旦德军战斗机退出战场,剩下的轰炸机就是英军的“盘中餐”。

其次,由于是本土防御,使得英国战斗机的作战距离短,尽管德军不间断地频繁轰炸,但战斗机飞行员都能就近降落,加完油后再次升空参加战斗。不仅解决了战机绝对数量少所带来的缺陷,而且作战效能大大提高,并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

更有利的是,空中格斗难免带来双方飞行员的损失。但英国飞行员在战机被击伤的情况下,只需平安降落就能返回部队继续参战;就算是跳伞,也能很快被海上、陆地上的英国民众救起并安全送回部队。而德军往往是人机俱损,损失更大。

为了保住宝贵的飞行员,英国皇家空军命令,不得超出海岸滑翔距离以外的地方作战,目的就是保证受伤飞机能安全返回。更有甚者,不准悬挂红十字的德军救援飞机在英国沿海救助飞行员。“一正一反”,双方飞行员的数量差距越来越小。

“可怜的”德国飞行员,被击落后要么成为战俘,要么沉入海底“喂鲨鱼”。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战斗,对士气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英国飞行员坚守“保命”原则,宁肯损失飞机,也要设法安全返回,驾驶一架新的战机重上蓝天。

再有,强大的飞机制造业也是英国能够拼耗到最后的关键。战役最激烈的时候,英国2个月损失400多架战机,但依然维持战前的650架战斗机,这都得益于英国的飞机制造能力,整个作战期间,其战机生产量增加了2倍半,堪称奇迹。

表面上看,英国皇家空军不敌德军,但其战略上的重视,“未雨绸缪”,将高科技与战术有效结合,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是坚持到最后胜利的根本。抛开正义与非正义的因素,作为防守一方的英国,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连颠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