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上被忽略和轻视的朝代,制度与现代无异

王莽祖籍为山东章丘龙山镇平陵城,王莽的祖先,原为战国时期齐田氏,因汉初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王莽是新都哀侯王曼次子、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幼年十分坎坷,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一起生活。王氏是外戚家族,当时权倾朝野,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族中其他人更是多为将军、列侯,生活奢靡。

(图)王莽,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是为新太祖,也称建兴皇帝或新帝

只有王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而且勤奋好学,拜当时名儒沛郡(今安徽淮北境内)陈参学习《礼经》。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伯父大将军王凤生病,他精心护理,亲尝汤药,几个月不解衣带,蓬头垢面。

汉成帝阳朔三年(前 22 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后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意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当时朝中的许多名士都为王莽说好话,汉成帝也认可王莽贤能,永始元年(前6年),封王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王莽身居高位,却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自己的车马衣服去接济穷人,所以不管在民间,还是在朝野,他都深受爱戴,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图)《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刘华祝

班固的《汉书》对王莽的评价的确不太准确。班固借用《论语》的话,说王莽“色取仁而行违”,但通观《汉书》可以看到,王莽代汉而立的前后,其人格还是比较一致的。王莽为臣时,有一次,一些官员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衣不曳地,破布蔽膝,穿着十分简朴,还以为是他家的婢仆。后来王莽当上皇帝,依旧比较简朴,并勤于政事。

成帝绥和元年 ( 前 8 年 ),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三十八岁。此时的大司马既是外朝首领,又是“内辅之臣”。王莽当上大司马后,生活更加克勤克俭,政治上广泛招纳贤良,所得赏赐都用来款待儒士。

过了一年,汉成帝薨,汉哀帝继位,新的外戚傅氏、丁氏掌权,王氏家族受到沉重打击。王莽因得罪傅太后,被免职归家,退隐封地新野,杜门自守。这个时候,其次子王获杀了一个奴婢,王莽逼迫王获自杀。因此,王莽在读书人中的声誉日增,官员为王莽鸣冤上书的数以百计。

关于王莽杀子,后来史家多用沽名钓誉来解释,这种解释值得商榷。一般来说,要图谋篡位的大奸之人应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最好的帮手,如果儿子犯罪,往往是千方百计庇护。若是像王莽,为了一个并不严重的罪名就逼杀儿子,即使是为了博得声誉,也是难以理解的。

(图)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七年

元寿元年(前 2 年),王莽回到京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薨。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出任大司马,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护。元始元年(1年),王莽推辞再三,最后还是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但是他却把俸禄拿出来,作为两万八千人的封赏。

王莽为安汉公,遂任命刘歆为“羲和”,这个新造的官名原来的意思是传说中的太阳神,这时变成“典儒林史卜之官”,刘歆也就成为当时意识形态与学术文化的最高领导人。他与王莽同心协力,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为名,将《左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立于学官,后来又立《乐经》。

每一经的博士增为五名,六经共三十名,每一博士领弟子三百六十人,共有弟子一万零八百人。此外,又征召通晓一艺的教授十一人,以及懂得《逸礼》、《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文字等学问者数千人,到京城来“令正乖缪,壹异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古文经学宣传运动。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以来,经学中的两派,即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多次激烈交锋,古文经争立学官的活动也从未停止。到这个时候,古文经才得以立学官,得到朝廷肯定,成为国家正统学说中的一部分。

(图)《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更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

元始三年(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 年),王莽被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

王莽要得天下英才,使古文经学昌明于天下,为此,他在长安开始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在王莽的感召下,儒生与百姓纷纷投入义务劳动,经过十万人的奋力突击,一万套住宅竟然二十天就全部完工了。不仅如此,王莽的恩惠也播于更多的普通百姓。

他在长安城中建造五个里,有住宅二百区,让流民居住。此时的王莽希望建造一个能够造福于最大多数人的社会。王莽曾在上书中说:“古时候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应将古制颁示天下让臣民遵守。”这其实就是王莽的终极理想,他想要按照经书,建造一个小康社会,甚至于建造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

这种理想,不止是让天下儒生为之倾倒,也几乎激励了各个阶层的民众。先是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于安汉公王莽,后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于是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命之锡”。

(图)汉武帝时期,采取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图为董仲舒画像

加封九锡后,王莽又派“风俗使者”八人,巡查全国各地,采集民谣,赞颂天下太平,借以彰显王莽宣扬经学的教化之功。此外他通过重金引诱的方法,使匈奴等外族归顺,遣使来朝贺。以此再现经学所讲四夷宾服的太平盛世。这样一来,王莽也就成为经学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

王莽执政,每遇水旱,就只吃素食。有一年盛夏大旱,郡国飞蝗成灾,王莽捐钱百万,献田三十顷,赈灾救荒。满朝公卿见王莽如此,也都纷纷效仿。连王太后也把自己的“汤沐邑”十个县交给大司农,收入用于赈灾。王莽还派出官员,到民间组织捕蝗,同时废汉皇室的呼池苑,改设安民县,让贫民迁居。沿路饮食及所需田宅、器具、犁牛、谷种、食粮等都由官府供给。一时间,朝野上下,对王莽的仁德交口称颂。

与王莽同时期的扬雄,是个孤傲而纯粹的学者,惜墨如金。但他也忍不住留下称赞王莽的文字,说王莽是周公以来最有德行的人。

▌摘自华夏版五卷本《中国通史》,卜宪群总撰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撰稿,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授权合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