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反弹”,疾控专家曾光:病毒毒株不像国内流行类型

一夜之间,人们谈三文鱼色变。

国家卫健委 6 月 14 日消息,6 月 13 日 0 — 24 时,北京新增确诊病例 36 例。其中在新发地市场工作者 27 例,曾直接或间接暴露于新发地市场者 9 例。

截至发稿,6 月 11 日- 13日,北京连续三日有新增确诊病例,此前北京已持续 56 日无新增。

6 月 14 日早间,《北京日报》披露了 6 月 12 日北京最先发现的、和新发地市场相关的 6 例病例轨迹:

病例 1,曾于 6 月 5 日来过新发地;

病例 2,曾于 6 月 7 日来新发地后,步行回单位、回家;

病例 1 和病例 2,均为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的员工。据悉,丰台区将向该研究中心,派出工作组,严格管控。

病例 3,是家住房山区、在朝阳区上班的公司职员,其曾于 5 月 30 日、6 月 5 日和 6 日,在新发地采购过冻虾和小龙虾;

病例 4,是新发地冰鲜海鲜流动摊的司机兼进货员,其曾于 6 月 4 日至 5 日、在新发地牛羊肉大厅购买羊肉;

病例 5,是新发地的售货员,和病例 4 是同事关系,并也于 6 月 4 日在新发地牛羊肉大厅购买过羊肉;

病例 6,是新发地的个体商户,主要从事蔬菜批发,其曾于 6 月 7 日至 10 日,到过新发地 73 号库房。

图 | 6 月 12 日的 6 例确诊病例中,和新发地强相关的 4 例(来源:人民日报)

6 月 13 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发布会上表示,经初步判断,这些病例可能接触了市场中污染的环境,或接触到了被感染的人员而传染发病,后续不排除出现续发病例的可能。
在新发地采集的样品中,有 45 人咽拭子呈阳性。另在海淀区一农贸市场中发现 1 例阳性,且确定是新发地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对于“咽拭子阳性”,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博士、助理研究员李雷告诉 DeepTech:“咽拭子检测比较简单,可以确定有病毒,但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感染。”
另据辽宁省通报信息显示,6 月 12 日 0 时至 24 时,辽宁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 例(域外输入),均为北京市 6 月 12 日报告的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

6 月 13 日至 14 日,河北迁安、内蒙古通辽、天津滨海新区和蓟州区、辽宁省、江苏苏州、山西吕梁、黑龙江大庆及哈尔滨等地疾控中心等,接连发出提醒和排查公告:如非必要,市民近期不要前往北京。

6 月 13 日,新发地市场暂时关闭,周边 11 个小区封闭管理。住在新发地附近的知乎网友“元宝妹妹”称,一觉醒来发现快递和外卖送不进来,才知道小区已经被封。

图 | 新发地附近小区封禁告示

她还表示,小区来了很多医务人员。

图 | 大量医务人员来到小区

6月12日,相关部门从新发地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北京主要商超也已连夜下架三文鱼。

对于三文鱼是否会传播新冠病毒,DeepTech 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他表示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疾病,目前人类的普遍认识是,其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

因此,一般认为陆生生物,更容易感染新冠。本次在案板上检测出病毒,也刷新了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过去人们认为,新冠病毒一般不会在食材上存在。

经此一事,我们对新冠的认知,也将被刷新:即新冠病毒可以在食材上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三文鱼或只是“病毒中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初步判断北京突然出现本土新冠疫情,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批发市场里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是源头,批发市场很多海产品、牛羊肉等都不是北京本地产的,而是外地输入的,包括海外进口;第二种可能,有其他的传染来源。由于新发地批发市场人流量非常大,市场上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出入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人是传染源。他同时强调,根据北京目前的状况,第一种情况可能性更大。

罗云波分析称,三文鱼是病毒传播者的概率很低,理由是病毒并不会在三文鱼身上增殖,它仅能粘在鱼上面。

但是,一旦有人碰到沾毒三文鱼,病毒就有可能在人体激活,进而繁殖下去,所以三文鱼起到中介作用。

概括来说,其一,三文鱼自己不会传播新冠病毒;其二,冠状病毒不会在三文鱼身上复制。鱼不会是病毒的传播者,可能是人通过鱼、传播了病毒。

故此,罗云波推测案板病毒来源,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案板被人身上携带的新冠病毒污染。比如切三文鱼的人,已经感染新冠病毒,他在打喷嚏或咳嗽时,把病毒传到案板上。

食品安全学者钟凯也表示,新冠病毒可以沾在很多地方,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而新发地的案板,也属于环境样品,那么所有在案板上切过的东西,都有可能发生交叉污染。

第二种可能,如果本次三文鱼案板上的病毒,检测出来的毒株,不是中国毒株。那就说明,三文鱼在出口到中国的过程中,被病毒污染。

所谓输入性病例和本土病例的不同,就在于感染者身上的新冠病毒毒株不同。故此,罗云波推测,在欧洲向中国出口三文鱼的过程中,接触三文鱼的人不管是捕捞者、分切者还是运输者,但凡有一位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就有可能把病毒沾到三文鱼上。而在三文鱼冷链运输中,病毒就会蛰伏下来,进而传到中国。

进入中国后,如果处理三文鱼的人不注意卫生,比如擤鼻涕或者揉眼睛,很可能就会沾染附在三文鱼上的病毒。

由于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新冠病毒的欧洲毒株类型、即输入性病毒就会传播开来。但是,它的传播一定还是通过呼吸道和粘膜传播。

因此,即便有输入性病例和本土病例的区别,感染者的症状仍旧一样,比如发热、头痛等。只是不同毒株的凶险度不一样,而且病毒还在不停地变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曾光也对媒体表示,北京这次疫情中的病毒毒株不像国内流行的类型。他说,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队伍已经参战,而且已经分离出病毒基因,“基因测序的初步结果显示,病毒毒株不像是国内流行的类型,目前已经做了两例样本检测,还要继续扩大检测,这对判断疫情走向有很重要的作用。”

冷链运输会给病毒提供生存机会

如果案板病毒确为输入性病毒,那么三文鱼的冷链运输,可能是一大原因。罗云波表示,如果三文鱼在源头上,已经沾染病毒,那么在冷链运输中,病毒就会存活下来。等到温度适宜,病毒就会重新活跃。

他举例称,日常我们想让肉保持新鲜,一般是放冰箱冷藏或冷冻,原理是肉中微生物在低温中无法活动,新陈代谢和繁殖活动也会因此变缓。

当把肉放在常温里,如果你不去烹调,肉中细菌就会活跃起来,最终导致肉变质。但如果在细菌大量繁殖之前,肉已经被煮熟,那么细菌就会失去活跃度,而这正是肉类产品要用冷链运输的原因。

对于北京已经下令各大生超下架三文鱼,罗云波认为这只是为了更保险。因为进口三文鱼,往往是成吨成吨地从特定地区批发而来,然后肯定会从北京新发地,流向全北京各个卖场。

而要想知道各大商超的三文鱼是否沾染病毒,就必须做检测。但由于检测量过多,并且无法判断到底哪家卖场的三文鱼沾有病毒,因此下架是最好的办法。

同为动物,三文鱼和蝙蝠有何区别?

罗云波表示,作为疫情中和病毒“勾搭”上的第二种影响力较大的动物,三文鱼可能只是“受害者”,因为它只会被病毒污染、并不能和病毒发生关系。

如果将来坐实是三文鱼带毒,那冤就冤在三文鱼只能冷链运输,而病毒又能在低温中存活。

相比三文鱼,哺乳动物蝙蝠目前认为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也是冠状病毒的策源地。起初,新冠病毒和蝙蝠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人如果不去吃蝙蝠、或者接触蝙蝠,那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也就是说,鱼类作为脊椎动物,它们并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只有哺乳动物,才是冠状病毒的宿主,比如人类、猫、狗、蝙蝠等。即只有温血动物才会传播新冠病毒,冷血动物和冠状病毒是绝缘的。

罗云波补充称,鱼类并非没有病毒,只是其专一性非常强,因此不会感染给人。不过蝙蝠身上的病毒,本身专一性也很强,最初也不会感染人,只因和人接触增多,病毒发生了变异。

最近还敢吃三文鱼吗?

无论是否处于疫情,都建议尽量吃熟肉,烧熟煮透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肉食吃法。

人们常吃的三文鱼刺身,由于没有经过高温消毒,里面容易滋生寄生虫。早年间,三文鱼的捕捞环境很干净,养殖者会划出一片禁海,连垃圾都不往里倒,环境非常纯粹。但在现在,很难找到干净的海洋。所以,生吃一时爽,其实很冒险。

罗云波还建议,家用案板最好生熟分开,比如酱牛肉这样切完就下肚的食物,就得用熟食案板,而还未经烹调的生牛肉,就得用生食案板。

并且还要定期清洁案板,以木制案板为例,平时就要注意晾晒,如果已经发霉,就会长出有害真菌和致病菌,所以要及时丢掉。

此外,由于菜刀长期剁案板,上面会出现很多凹槽,这些细微的凹槽,往往是污垢的极佳藏身处,靠清洗很难洗干净,因此案板该换就得换。

目前,三文鱼只是具备“病毒中介”的重大嫌疑。所以,北京才会连夜下架三文鱼。但罗云波认为,这种做法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如果相关部门可以先锁定病毒,再决定是否下架三文鱼,才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监管。

案板上的病毒,是否真的从三文鱼而来,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在预防上,仍旧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