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月12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成为了第一个被“人体冷冻”的人类。
和大部分人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贝德福德当年接受的人体冷冻,包括现在的人体冷冻,其实都是等到被冷冻人去世之后,再冷藏到零下196摄氏度以下的,极低温环境中保存的。
也就是说,包括贝德福德在内的“冷冻人”们,在现行科学认知下,都属于“已经去世的人”,但人体冷冻机构认为,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因此这些去世不久就被迅速冷冻的“人”,在未来也有可能,被先进的医疗科技“解冻复活”,并且治愈他们“生前”的绝症。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科学界仍未能,成功解冻任何一个冷冻人,但“冷冻人”数量却陆续增加的原因。
毕竟近几百年的历史,已经让很多人都相信了“明天会更好”以及“未来科技充满无限可能”
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大幅度跨越时间,抵达未来呢?
物理学家会告诉你,到黑洞周围去吧,那里的时空结构被引力扭曲着,足以让你在一来一回中,跨越时间抵达未来。
嫌黑洞太远的话,你还可以驾驶近光速飞船,利用时间膨胀效应,在短时间内抵达未来。
从理论上来说,以上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但人类文明今天的科学技术水平,大家也有目共睹,所以想“跨越时间”,就必须另辟蹊径。
比如经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人体冬眠与唤醒技术”
刘慈欣曾在《三体》中盛赞人体冬眠技术,称它是“人类在时间上的首次直立行走”,而在国外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漫游》《阿凡达》《星际穿越》中,人体冬眠技术也被认为是“长时间星际航行的标配”
毕竟相比自然界无惯例可循的“冷冻”,“冬眠”的的确确是普遍存在的。
那么人类未来,真的有可能用技术手段,实现像“冬眠物种“那样,生命体征依然存在,但新陈代谢水平极低的“生命状态”吗?
NASA认真研究过这个问题,因为在宇航推进技术取得突破,还遥遥无期的情况下,让宇航员“冬眠”半年直达火星,无疑是最好的航行方案,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维生资源,用于在火星立足,还可以避免,宇航员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但目前看来,有关冬眠和冷冻的研究进展都不顺利。
和人类同为温血动物的北极熊,冬眠一个季度需要损失30%的体重,在人类将来去一次太阳系外侧行星,就需要若干年的情况下,体重很显然是不够消耗的。
除此之外,长期不运动导致的肌肉问题,以及缺少微量元素补充的问题,也在阻碍着冬眠技术的出现。
而人体冷冻再解冻的技术难点,在于保持细胞完整,并随时准备修复细胞,但问题在于,如果都能直接修复细胞了,那直接“克隆身体零件”,突破寿命限制岂不更好?何必再费劲去研究人体冬眠和人体冷冻。
目前来看,人体冷冻和人体冬眠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它们究竟能不能实现,也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项技术中的任何一项成功后,都会彻底改变人类世界,因为科技的进步让很多人都相信“未来是天堂”,所以如果能够跨越时间,那么很少有人愿意留在现在。
至于是“哪一部分人”去往未来的天堂?又是哪一部分人,留在灰头土脸的现实中,为他们建设天堂?
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