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酱:在味蕾炸开的烟花
开封西瓜酱( 步尧/ 摄)
孔夫子吃饭很讲究,有八个不食,其中有一条:不得其酱,不食。中国人发明了酱,一吃就是几千年,酱在中国菜肴里的地位可以用一个词总结:纲举目张。从甜面酱到东北大酱,从郫县豆瓣到普宁豆瓣,中国的每个省市、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拿手好酱。
开封也有一种酱,西瓜酱。西瓜酱的原料是西瓜和黄豆,这两种门不当、户不对的食材,冲破水果和豆类的界限拥抱在一起,创造出了天赋异禀的动人美味。
开封盛产西瓜,这些瓜个大、汁多、脆沙瓤。一到夏天,到处是西瓜的主场。在开封,没有哪种水果像西瓜那样既受重视,又如此卑微——价格最低时,几分钱一斤。
西瓜酱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真正的开封人称其为“豆豉儿”。制作工艺是这样的:把黄豆煮熟拌上干面粉,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用棉被捂上,一直捂到豆子外面长了一层淡绿色的“毛”为止。将大西瓜一切两半,用手把瓜瓤掏出来,连瓤带汁掺到长“毛”的黄豆里面。这时候的既视感非常诡异:鲜红的、汁水淋漓的西瓜瓤,掩埋着一颗颗淡绿的 “小毛豆”。
放入大量的盐、少许花椒、大料等,搅和均匀,把这红红绿绿的混合物放进一个扁平阔口的瓷盆里,在盆口蒙上一层透光的细白纱布,放在夏日的骄阳下暴晒。
晒够半个月,西瓜酱就成了,酱呈赫色。掀开白纱布,一股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
西瓜酱必须经过炒制才能吃,开封叫炸“豆豉儿”。锅内多放油,把葱、姜、蒜、干红辣椒爆香,把西瓜酱推入油锅反复翻炒。出锅后,酱面上一层红嘟嘟的油,下面是黑中透红的酱。这时候的西瓜酱已美艳不可方物,吃进嘴里,是带着西瓜清香的酱味,但是里面的花椒、大料、葱、姜、蒜等又使它有着近似荤菜的浑厚,后味则是一丝掩盖不住的微酸微甜微辣。像一束在味蕾层层绽放的烟花,引人销魂。
这样一碗酱,已经是高配版佐餐佳肴。可以拌面条、抹馒头、送稀饭、卷大饼,如果要减肥,挖一勺酱,冲进开水,滴两滴香油,就是一碗“味噌汤”。
在我小时候,一家人的味蕾全靠西瓜酱左右逢源。冬夜,奶奶在蜂窝煤炉上把馒头片烤得焦黄酥脆,先抹层荤油(肥豬肉熬炼的油),再抹层西瓜酱。一口咬下去,大脑短暂眩晕,所有感觉都集中在舌头上,那种幸福的体验至今难忘。
作者:刘方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