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朝,在钱币制度上绝对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波诡云谲的朝代~
首先,有明一朝为避明太祖朱元璋(小名为朱重八)之讳,終其一朝,所铸钱币钱文上既无“元宝”(避太祖大名朱元璋中的“元”字),亦无“重宝”(避太祖小名朱重八中的“重”字),只有通宝(明代铸钱无“元宝”一说是为了避免与前朝元代的“元”字重复)。
其次,在明朝初建,制度草创之际,明廷多沿袭蒙元王朝之制度,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沿袭了元朝的行省制和钱币制度。
明初几乎全盘照搬了元代的货币制度,行用纸钞,废铜钱,且禁止民间以金银为媒介的贸易。
但此制度在明初运行一段时间后,因其制度本身存在着巨大漏洞,再加之明太祖个人对纸钞的无节制的大肆发行,使得原本积重难返的纸钞大幅度贬值,于是明廷不得不改革货币政策。
而此次改革主要是将单一的纸钞制度改为银钞两用,并辅之以铜钱的货币运行制度。此一变革,基本确立了整个明王朝的三大货币,即大明宝钞、白银和铜钱。但这一改革成果,并没有形成定制,也没有完全被后世统治者所恪守。
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在此制度行运的期间,明廷对铜钱辅币功能的界定会因皇帝个人的喜好时废时立,时禁时铸,左右摇摆,让人捉摸不透。
铜钱的废立不定;银锭以重量为额,没有法定币值,市坊间每每用银交易,买卖双方都需要在验定银锭的成色与重量后,方可交易,交易流程繁琐,其繁琐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纸钞——大明宝钞大肆发行与实际需求量不成正比,到明中期大明宝钞大幅贬值,如同废纸。
在此笔者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便帮助各位读者理解在明代用银子购物时繁琐的程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明代的白银货币,一直是以称量货币的形态存在,客人拿银子到酒店喝酒,在结账时,店家必须要用秤子称银子的重量。不光如此,还要进行繁琐的银色成分验定。
因为不同地方,甚至是不同银号的银锭成色与天平砝码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一家银号出品的五十两十足银锭,按另一家银号的标准,可能并没有五十两整,成色也不是十足银。如此一来,这种贵金属铸造的货币会因成色的不同而会产生较大的利益差距,而这种成色不同的事情属于普遍存在。
因此,在明代每用白银支付结算一次,买卖双方就要对白银进行称量重量,验看成色、换算平砝,因此白银在明代的市坊间使用还是比较麻烦的。
至于大明宝钞的贬值历程大致如下,明初,沿袭元代宝钞制,因此太祖朱元璋在南京设立宝钞提举司,负责大明宝钞的印制与发行。但白丁出身的朱元璋对经济一窍不通,故而他对这种成本低并且可以快速印制的纸币——大明宝钞的发行非常随意,甚至有些肆意。
其后,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彻底废除了沿用近千年的丞相制度,使得明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空前。且明代不似宋代那般推崇文官制度,反而对擅长经济民生的文官采取抑制政策(这一点从明朝首创内廷设惩处文官的廷杖刑法可以看出)。
在这一系列加强皇权政策的作用下,这位专权擅杀的洪武朱皇帝便在无人劝阻(实际上是无人敢劝阻)的情况下,便随心所欲的发行着纸币大明宝钞,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据统计,仅洪武一朝,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已高达10450万锭。滥发纸币的结果,当然是纸币迅速贬值。
洪武二十六年,一贯宝钞折钱160文(一贯和一文都是古代铜钱的计数单位,一贯铜钱等于1000枚铜钱,而一文铜钱就是一枚小平铜钱)贬值600%;到明正统十三年,面额一贯的大明宝钞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只能折合铜钱二文,贬值幅度之大令人咋舌,如此贬值的大明宝钞实际上跟废纸没什么差别。
因此,民间的交易没有谁愿意使用宝钞。
令人不解的是,明朝廷的宝钞的面额是折合铜钱而非折合银两,按常理既然纸钞折合铜钱,理应相对应的铸造铜钱,可明朝的皇帝们却并不喜欢铸钱,有的皇帝如: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泰昌这几位皇帝要么就是因为在位时间太短而没铸铜钱,要么就是压根不铸钱;有的皇帝如永乐皇帝,其所铸永乐通宝大都运往东南亚和日本成为了当时的国际货币,本国内只是少量流通;至于剩下的几位皇帝,如:洪武、宣德、弘治、嘉靖、隆庆、天启、崇祯这几位皇帝虽然有铸造钱币,但所铸总数不过区区五、六百万贯而已,总之终明一朝所铸钱币总数仅是宋仁宗庆历年间一年的铸造量而已~
因此,对于明朝百姓而言,既然本朝宝钞等同废纸,铜钱铸造量万不及一,银锭交易费时,且银锭面额大,非一般老百姓日常能持有之物,故而在距离明朝政治中心较远的地区,老百姓不得不再次启用前朝的钱币,用于商贸流通。
更有甚者,在明王朝的许多地方,老百姓们的贸易方式返回到了原始实物货币交易时代。
翻阅明朝人的相关食货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云南专用海贝,四川、贵州用茴香花银及盐、布,江西、湖广用米谷、银、布,山西、陕西间用皮毛”。
由此可见,在明朝这一特定时期的逼迫下“贝壳、茴银、盐、布、米谷、皮毛”等实物,都成了“代币”。由此一端足可见明朝货币制度之混乱~
钱制混乱至此,已然危及民生,但这丝毫不会动摇明朝皇帝恪守“祖制”的观念。在此期间,虽有弘治年间开铸“弘治通宝”的政略,要求以前没有行用铜钱的地方也设法铸钱,但却因朝臣的反对,而搁置。此后,明朝虽有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但此次改革仅限于税法,并没有触及钱制。
盛世君主尚无力变革,后世君主则更无暇顾及,所以大明王朝就将错就错的运行着这套畸形的货币体制。而这套货币制度则犹如梦魇一般常伴明王朝左右,并且逐渐吞噬着明王朝的身躯,直至“一马乱明朝”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