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北京有个中山公园,里面有个社稷坛,原来是皇帝们祭祀社稷神的祭坛。社稷坛里铺着从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是黄土。社稷坛里的五色土,代表着我国辽阔多彩的土地。
我国地大物博,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土壤,比如东北粮仓是肥沃的黑土,华北平原大部是黄土,南方种茶的一些地方是红土,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四十亿年前,地球诞生了,可那个时候压根还没土壤呢。土壤的形成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相辅相成,不可预料。就像是上帝老爷子辛辛苦苦准备了好几亿年,才为生物造出一个让生物们能跑能跳,能安家,能吃饭的这个有土壤的大环境。
我国季风区土壤类型及颜色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随气候纬向和径向变化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即从海南岛到黑龙江,气候由热带的温热变成寒温带湿冷,土壤也相应地由棕壤—赤红壤—红壤……黑钙土-黑土-暗棕壤发生变化;从山东到新疆,气候由温热变成干冷,土壤颜色相应地由棕壤-褐土-灰褐土……棕钙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发生变化。
土壤的颜色受诸多因素变化,甚至同一处土壤的表层10厘米与其下20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就不一样,但主要的影响因素则是有机质和金属矿物质。
前面提到土壤是一个疏松体,只有45%是矿物固体,25%是空气,25%是水,剩下的5%则是有机质。可不要小看只占了5%的地位的有机质,土壤能种植植物,养育生物,靠的就是这5%的有机质。
有机质包括碳水化合物、木素、含氮化合物、树脂、蜡质、脂肪、单宁、灰分物质,富含蛋白质、各种元素,真乃“居家必备”。土壤就像一个自产自销的百货市场,土壤内有大量微生物,其上还生长许多植物、动物,它们向土壤索取营养;而当这些生物死亡时,它们的营养又回归土壤。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土壤颜色越深。
那为什么向东北这种寒冷地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呢?据推测,这是因为东北那地方太冷了,气候变化又不明显,人类未大量开垦之前,动物不活跃,所以只见生物以身养土,未见土壤有机质被利用,所以有机质就越来越多啦。不过近些年来,东北黑土的肥力有所下降。
相比之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就是我国南部)那里的气候高温多雨,地表风化和成土作用十分活跃,土壤遭雨水的分解和淋溶,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硅等物质被淋失,而流动性很小的氧化铁和氧化硅在土层中富集起来。氧化铁呈现红色,因此,土壤也成为红色。而在一些纬度较高的地区,气候温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风化作用较弱,土壤处于弱淋溶状态。一些易溶性物质如氯、硫、钠、钾等大多数被淋掉,而硅、铁、铝等不被淋掉。钙与植物分解产生的碳酸结合成碳酸钙,在土壤中形成碳酸钙聚积层。分别呈现栗色或棕色,故称为栗钙土和棕钙土。
土壤颜色不仅仅是土壤物质极其性质的反应,也是判读和研究成土环境、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的重要依据。最近,科学家还发现可利用土壤颜色评价气候变化。
作者:黄安娜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