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说蒙古军吃牛羊粪便作战?

古代平民与士兵吃的东西没什么两样,军用口粮的概念并不突出。不过蒙古人的后勤仍旧是别具一格。由于蒙古草原初并无农业,或极少,因此草原上并没有吃粮食、蔬菜的农作物的概念。但要像卡尔平尼所说:蒙古人什么都吃,包括老鼠、狗、狼、马、人肉,甚至虱子和牲畜粪便,则又有些夸张。

《黑靴事略》里有一段关于蒙古人军粮的记载:其军粮:羊与姊马。手捻其乳曰姊。马之初乳,日则听其驹之食,夜则聚之以沸,贮以革器,倾洞数宿,味微酸,始可饮。

蒙古士兵战时平时主要吃各种乳制品,马奶、牛奶、羊奶、骆驼奶及经过处理后的成品,还有牲畜肉的制成品,很少吃粮食或不吃粮食。其食品多为经过处理后的干货,如干奶酪、奶块以及干肉块等。在获得汉地粮食以前,草原生活中比较容易获得的奶块、奶豆腐、肉干等是蒙古骑兵行军的主要口粮。蒙古骑兵的优势就是高速机动能力和长途奔袭能力,因此行军过程中要节省一切时间。

为此,口粮越方便越好。出发前处理好奶块、干肉等食品,途中就着水就可食用,如果没有水,也可直接干食或直接喝马奶、马血。按照草原习俗,蒙古军队出征时一般粮株自备,千户制形成后,士兵出征从本千户里备取,战争中也就粮于敌,以战养战,直接靠在战争中的掠夺来补充给养,基本上可以保证自身的需要。平时如何,战时就吃什么,没有太大分别,可能更利于携带。

有专家提出:在蒙古第一次西征前夕,一名慧元的将领偶然间发现了一种奶粉食品的制作方法,用大锅熬成糊状,再摊开晒干制成粉末。其后又出现了奶疙瘩、奶豆腐等方便保存的食品,至今为各国奶品制造业所沿用。同时,他还发明了将肉切成块,煮熟,晒干制成肉松,极具特色。

汉地军队后勤补给方式要求辍重部队押运粮草对军队进行补给,军队主力负责战斗,而运送粮食有分出来的专门军士负责或由后方军队押运。这样光运粮军队的口粮和烹饪过程中损耗的草料及供给驮马的草料就不是小数目。因此一次大的战役所需要调动的人力物力庞大的惊人。而游牧民族的口粮大为不同,肉类与奶制品比较普遍。单位热量大致为小麦和稻米的2至3倍。

故而,蒙古人携带同样体积和重量的口粮,能比汉地军队多坚持2到3天的作战时间。可见,只要有马匹和牲畜栖息的草场,蒙古人就拥有一个可以用皮鞭驱赶行进的巨大粮库,并不需要中原方式那种漫长而又易受攻击的“粮道”来进行长途补给。

参考资料

【1】蒙兀儿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