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猫》:人非人,猫非猫
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创作于1981年的经典舞台音乐剧《猫》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了。于是,我兴冲冲地去看,看完后却大失所望。
各大影评网站也对电影给出了低分,首映当天,IMDb评分不足3分,有批评说是“圣诞节的恐怖片”“千万别带你的孩子去看”,更夸张的批评则指出是“变态最喜欢的电影”。
豪华卡司也拯救不了?
《猫》,是一部根据英国现代派大诗人T. S. 艾略特在1939年出版的诗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改编、由韦伯作曲的两幕舞台音乐剧。自1981年伦敦开演后,《猫》已成为全世界演出时间最长的英伦音乐剧。几十年来,它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演出,超過4800万观众观看。
它讲述了在一个仲夏夜,杰里科猫族集合在其圣地—一个垃圾场内,进行每年一次的舞会,直到猫族的领袖老杜特洛诺米在黎明前来到,宣布这一年能够乘坐“热气球”被送到九宵天外获得重生的猫的名字。在此之前,这群拟人化的30余只杰里科猫在一起嬉戏、舞蹈;以音乐为语言,讲述他们之间曾经发生的故事。在叙事元素的缺席下,这部群像音乐剧中丰富而各异的角色塑造,成为《猫》的最大亮点。
正如序曲《杰里科之歌》中所唱的:务实的猫,夸张的猫;自负的猫,狂热的猫;雄辩的猫,神渝的猫;多疑的猫,忧郁的猫;浪漫的猫,悬掉的猫;吹毛求疵的猫,依人为生的猫;讽喻的猫,隐喻的猫;算计的猫,神秘的猫;政治的猫,虚伪的猫;刻板的猫,疯狂的猫;愤世的猫,教条的猫—每一只高度拟人化的猫,都映射出人类社会中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杰里科猫舞会即将结束之际,“长老猫”告诉装扮成猫的人类旁观者,就其独特品性和差异而言,“猫很像你们”。
这么多年后,这部经典的舞台剧终于被翻拍成电影,执导者是制作过《悲惨世界》《国王的演讲》《丹麦女孩》等优秀作品的英国电影制作人汤姆·霍伯。电影的演员阵容也相当华丽,包括伊恩·麦克莱恩、泰勒·斯威夫特、朱迪·丹奇、伊德瑞斯·艾尔巴、詹妮弗·哈德森、詹姆斯·柯登、雷·温斯顿等。
可是,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翻拍,却毁在了霍伯手中。2019年电影版《猫》巨大的失败,是因为完全放弃了使“猫”成为一场精彩表演的基本原则:高贵的音乐、迷人的舞蹈和令人陶醉的氛围。
违和感,还是违和感
电影中,CGI技术的糟糕运用,看起来比化妆的效果还要差。人脸猫五官让人看着产生偏移感,网友直呼:“人脸猫看上去怪怪的,不成比例的猫身,让人产生了违和感。”
如果你在银幕上看一个大特写的人脸猫,有手有脚,还能唱歌说话,有时候他们又有一些猫的举止和动作,给人以“人非人,猫非猫”的感觉。
就算你接受了可怕的人脸猫设定后,影片的剧情发展,更是在挑战你的忍耐极限。一开始,人脸猫不穿衣服表演,你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但当有猫穿衣服出场后,感觉就变了。有网友形容,这种不一致就像伊甸园里的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有了羞耻感,因此穿上了树叶或衣服遮挡私处。美国媒体批评,该片用不必要的“暴露”掩盖了剧情。
美国媒体批评,该片用不必要的“暴露”掩盖了剧情。
电影版《猫》剧照
猫还有一种看上去慵懒的姿势—抓自己的胯下,并且是各种不同机位的镜头—被网友形容为“PG级别的电影有些R级了”。
而当由蕾蓓尔·威尔森扮演的热爱秩序、爱管闲事的“褓姆猫”繁忙地训练耗子们的举止,把四处捣蛋的蟑螂训练成了有纪律的童子军,教甲虫跳踢踏舞,忽然,她开始吃起了那些长着人脸模样的蟑螂,看上去很残忍。
有的观众说:“看到朱迪·丹奇和伊恩·麦克莱恩这样的老艺术家扮演猫时,一种滑稽可笑之感扑面而来,特别是到他们特写时,感觉他们脸上写满了无辜和委屈。”
音乐、舞蹈皆翻车
无独有偶,电影《猫》的音乐和编舞也不尽人意,甚至被调侃为“灾难史诗级翻车电影”。
现场歌曲演唱,可以说是音乐剧《猫》的标签。然而,电影中,经典歌曲没有预先录制,而是在拍摄时现场演唱的。
除了泰勒·斯威夫特饰演的“迷人猫”邦巴露娜和杰森·德鲁洛饰演的角色勉强过得去,大部分《猫》中的演员嗓音颤抖,很难脱颖而出或是浑然天成。此外,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詹妮弗·哈德森笨拙地啜泣着,演唱了音乐剧中最著名的歌曲《回忆》,像是无法轻松地唱清楚歌词。
而在舞蹈方面,舞台剧《猫》的原编舞者是吉莉安·林恩,在2018年去世了,她曾参与编舞了《猫》《歌剧魅影》等多部韦伯参与制作的经典音乐剧,颇具编舞天赋。她为《猫》这部剧所做的经典编舞,是动物主义、芭蕾舞和现代运动的完美结合,但大部分都被导演设计的街舞取代了。
槽点不断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有很多不足。
首先是镜头的运用。大银幕上,猫和周围环境的比例忽大忽小,镜头景深被错误运用,导演摇晃摄像机进行拍摄,镜头闪得好像他找不到自己的固定立足机位一样,这些都让影片往更廉价和诡谲的方向迈进。
开场的一段时间内镜头过于晃动,让人看了着实发晕,且看不清演员的动作。而到了后半場,镜头又过于固定,有好几次至少长达半分钟地固定于演员脸上,比如,唱《回忆》时,让人无法不注意演员的眼泪或鼻涕似乎都要留到嘴里去了……
其次是场景设计令人尴尬,尤其是“褓姆猫”。这一段在音乐剧中表现得颇为童话:“褓姆猫”将老鼠和蟑螂训练成了童子军,演员们穿着道具服装又唱又跳。但电影却意义不明地追求体型比例的正确:老鼠蟑螂变得更小了。
还有些场景则令人失望地没有出现。比如,淘气顽皮的“小偷猫”兄妹蒙哥杰利与罗普兰蒂瑟是电影中比较有趣的一段,但最后那个著名的双人大转盘却没有表现。最让人失望的是“格罗泰格的最后一战”涉及很大的场景变换,在当年的VCD形式的音乐录影带中没有,事实上,电影版本可以通过镜头语言将这一段呈现,但是却没有。
有些场景则是单纯的生硬,没有“电影语言”。比如,如果对音乐剧《猫》不熟悉的观众,很可能会问,“魅力猫”葛丽兹贝拉做了什么?为什么大家这么排斥她?为什么她会唱出《回忆》这样悲伤的歌?作为全剧灵魂存在的角色,她的过去是有必要交代的。
葛丽兹贝拉曾经在猫族中魅力四射、受所有猫的追捧,但渴望未知的她离开了猫群。然而,在外面的世界她孤单无依、四处碰壁。待她暮年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归猫群,曾经的“魅力猫”已经蓬头垢面、光彩全失。杰里科猫们不愿接纳,甚至排挤敌对这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直至她用歌声倾述自己的故事,打动了猫族,最终被选中升天重生。如果这里能配几个场景,将这段往事经历与现在交替呈现,会清晰很多。
一个好的范例是《妈妈咪呀2》里的“我们其中一人”的桥段中,利用镜子和墙壁等媒介进行二元视角的切换。这个在剧场版中只能在同一个场景对唱的歌曲,在电影版中能够用“电影语言”分散到不同的场景中表现。
如果说,电影版《猫》有什么创新,大概是泰勒·斯威夫特为该片创作和演唱的新歌《美丽鬼魂》(Beautiful Ghosts)吧。
作者:尘雪
来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