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个絮絮叨叨的故事,大意是一个打死了竹叶青蛇后村民被集体攻击报复,另一个则是村民上山抓石鸡时捣碎了蛇蛋后被蛇追杀的故事,看这风格,特别像是故事会里的模式,但读者声称是新闻报道,而民间那些被动物报复的故事也听多了,蛇到底会不会报复始作俑者呢?
蛇能辨认出目标吗?
蛇是否会报复人类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蛇能不能认出眼前的目标是谁,这一点很关键,否则根本就不成立!蛇能在山野生存,能识别猎物这是必须的,但蛇的眼神却不咋地,不仅是近视眼,还几乎就是瞎子,因为蛇的可见光视力仅仅只有光感!
但它确确实实是能捕获猎物的,因为它们有两种方式感知猎物的存在,一种是蛇类的身体对震动非常敏感,所以它们能感知到地面甚至空气中的震动,从而得知是否有威胁靠近!
另一种则如蝰蛇、蟒蛇及部分蚺蛇身体都有红外感应器,位置在双眼与鼻孔之间的一条深邃凹槽以及眼睛后面的颊窝(蝮亚科蛇类拥有),都能在红外波段感知威胁靠近,的那又一点,无论是震动还是红外热源的模式,它只能分辨出威胁和猎物,却不能识别威胁的特征,比如两个人之间的长相差异!
蛇颊窝横切结构图
因此从辨认目标角度考量,它是不能区分到底是是威胁了它或者捣碎了它的蛋。
蛇能相互沟通吗?
据中国科学报2020年5月7日发布的报道,绝大多数蛇都是独居的,除了交配和冬眠时会聚集在一起,其它时候蛇都独来独往!《科学》期刊报道在北美和中美洲有部分束带蛇比较喜欢群居,而且还有长时间相处后形成的“朋友圈”!
但除了束带蛇以外,鲜有发现群居蛇类的,所以如果蛇群要报复人类的话,首先得有将这些蛇召集起来,这个关键就是蛇类有共通的语言来招呼吗?其实还真有,但这是蛇类在交配时释放的信息素,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动物学家M. Rockwell Parker和Robert T. Mason在2012年2月份出版的《实验生物学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
雌性激素在蛇类群体交配或者雌蛇吸引雄蛇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人员通过植入雄蛇的雌性激素胶囊,完全模拟出了相互吸引的效果。
但蛇类仅仅在发情期才有的基本功能,蛇并不能像人类那样随心所欲的控制发情期,而且召集过来的也是赶来交配的,它们并不是为了接受报复指令来的。
蛇会主动攻击人类吗?
除非闯入眼镜王蛇的领地(眼镜王蛇是由领地观念的),那么将会被它追杀攻击确实有可能,特别是在眼镜王蛇的繁殖季,就更容易招惹它了!
当然可能还有森蚺或者网纹蟒误认为是猎物,在它们眼里,只要体型合适,人类和其它猎物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有一顿美餐!所以狂蟒之灾里追着某个人的镜头,确实需要商榷一下!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蛇很少主动攻击人,除非打草惊蛇了,比如你踩到它了,或者在草丛中惹到蛇了,被蛇认为是一种威胁,它只是自卫反击而已,绝大部分情况下,你不去招惹它,它也不会来招惹你。
要么不打蛇,要打就打死
尽管看起来有些残忍,但事实就这样,比如偶尔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剁下的蛇头,厨师在处理时被咬了一口,这并不是蛇记仇,而是被冷血动物的脑袋脱离身体后可以存活很久,它所有的反应都是本能,它仍然具有对威胁做出反应的能力,凑到它面前咬你一口,这不是很正常么?
假如大厨先生能一刀拍扁它,相信就是再厉害的蛇,也彻底失去威胁人类这个功能了!
其实《北京晚报》上关于蛇报复人的那篇文章名为《后患》,这个风格,完全不是新闻稿模式,而是晚报上的一个读者投稿的板块,比如散文或者诗歌甚至寓言故事,甚至现代故事风格的稿子都能被发表,至于真实性么,只要结果是积极向上的,过程就不那么重要了,你信还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