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温润凝腻”从何而来?

玉以其温润凝腻的质感、纯净晶莹的灵气、坚密难折的韧性以及或艳丽或素雅的色彩,深受国人的喜爱和推崇。今天,我们在形容一个人既具有外在形象之美, 又拥有内在气质和修养时,仍然会用到 “温润如玉” 这个词语。那么,玉到底是怎样一种材质?为什么它会有这种温润的质地?快和小编一起寻找答案吧!

玉文化:玉的身份标识

中国的用玉历史漫长而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北方红山文化以及距今约4500年前的南方良渚文化遗存中,已各自出土了百余件精美的玉器。

中国古代主要从外观特征上对玉进行限定,比如,具备温润、细腻、致密、坚韧、洁净等特征的美石即为玉。人们常常爱用玉来自比,以彰显君子应具有的仁、义、智、勇、洁等高尚品格。

而今天,我们对玉的科学定义为:玉是自然界产出的美观、耐久且稀少的,可以加工成工艺品的矿物集合体或非晶质体。即玉是达到宝石级应用的天然岩石或玻璃体,不包括单晶宝石(如钻石、水晶)和那些形成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有机宝石,如珍珠、琥珀。

按照现代科学的概念,玉的品种有很多,如软玉、翡翠、蛇纹石玉、独山玉、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玛瑙等。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应属软玉和翡翠。

软玉:从石器时代走来

软玉是中国传统的名玉品种,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成为玉器制作的主流玉材。 软玉是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要矿物的隐晶集合体,具有纤维交织结构,常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状,有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

软玉追求微透明的温润凝腻感,因软玉的颜色柔和、纯正、均匀,且有白、灰白、黄、褐、绿、黑等多种颜色,人们曾用白如截脂、黄如蒸栗、青如苔藓、绿如翠羽、黑如纯漆来极尽赞美它们。

软玉的极品应属块度较大、温润凝腻、无瑕无裂的羊脂白玉。全球多个国家有软玉产出,如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新西兰等。我国更是有多处产地,如新疆“和田-于田-且末-若羌”一带、辽宁岫岩、青海格尔木等地,其中,我国出产的品质最好的软玉当属和田玉。

翡翠:后起之秀

翡翠的发现和应用历史虽不及和田玉长,但一经问世, 就迅速与和田玉比肩, 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多数翡翠以硬玉为主要组成矿物,也有部分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不是硬玉, 如油青种翡翠的主要矿物是绿辉石, 而干青种翡翠的主要矿物是钠铬辉石。硬玉、 绿辉石、 钠铬辉石……这些都是辉石族的矿物,因此,翡翠也被称为“辉石玉”。

翡翠的色彩丰富,具有玻璃光泽,少数呈油脂光泽,常呈亚透明至不透明状,具细粒柱状结构或细晶至隐晶的纤维交织结构。我国不产翡翠,世界95%以上的商业翡翠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西部与实皆省毗邻的帕敢一带。

质感:玉为什么这么细腻

玉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温润凝腻的质感,也有人干脆直接简化,称之为“玉感”。那么,要具备这样的质感,首先,组成矿物的颗粒要细小,最好肉眼观察无颗粒感,也就是地质上所称的“隐晶质”,用数据说话,就是矿物粒径小于0.02毫米。

其次,颗粒结合要紧密, 即无间隙地紧密接触。此外,还需要尽可能均匀且纯净,杂质或裂纹无或极少。正因为这样,玉就有了很好的细腻度。

温润:与光的传播有关

玉的温润感与光在其中的传播有关。就软玉来说,这种温润感主要取决于合适的透明度和油脂光泽。读者朋友们试想一下,假如过于透明,光线在玉中的传播几乎无损失,就不会显出油脂光泽,只是看上去晶莹剔透。而油脂光泽的出现,需要玉石的结构能对入射光产生漫反射。

软玉的典型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即其中的透闪石(或阳起石)呈纤维状无定向地随机交织在一起,这样,入射光在颗粒之间的接触界面上,就会产生折射和反射。正是因为玉石中无数这样方向随机的小界面,一方面阻碍了光线的顺利透射,同时又产生了良好的漫反射,才使得玉石看上去如脂肪般柔和凝润。

(作者:出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6年8月刊《温润如玉》一文作者,王长秋)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知识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