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13日,德国的“鹰日计划”开始实施。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首当其冲的并不是轰炸机,而是12架“梅—110式”战斗机,他们直扑多佛尔的英国雷达站,难道是去战术侦察吗?令人诧异的一幕出现,从战斗机上居然投下了炸弹。
原来,这是德国人为突破英军战斗机阻截,对付英国雷达的有效办法。首先,在7月的轰炸中,每次轰炸机起飞,英国人通过雷达准确地掌握德军编队的动向。所以,在大规模轰炸前必须除掉这些雷达,这次行动就是“鹰日计划”的开始。
其次,从以往英、德双方空战的经验看,英国飞行员将所有的精力,用来对付德军轰炸机上,避免与德军战斗机进行正面交锋。德军轰炸机由于速度慢,损失惨重,用“梅—110式”战斗机改装成轰炸机,可以克服不能快速突破阻截的短板。
更绝的是,经过改装的“梅—110式”战斗机,尽管加装了500公斤炸弹,机动起来略显笨拙,但也比轰炸机速度要快许多。更何况,当英国人看到德军战斗机时,都不以为然,以为德军在执行侦察任务,不可能轰炸,可以起到突然袭击的效果。
当一颗颗炸弹从天而落时,英国人惊呆了,3个重要的雷达站顿时瘫痪,突袭成功了。紧随其后的大批轰炸机,铺天盖地向英国的港口,以及本土纵深的机场,展开轮番轰炸。没有雷达的指引,英国人吃了大亏,一些战机被击毁在陆地上。
尽管德国人偷袭雷达站的行动大功告成,但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也就是说,从轰炸效果看,并没有彻底地摧毁对手的雷达站,经过英国人的抢修,3个小时后大都相继开始工作,并指引着战机对入侵的德国轰炸机,进行坚决的堵截和拦阻。
这一天,双方共出动2000多架次战机,从白天打到黄昏。德国飞行员兴奋地报告称:他们以损失12架战机的代价,成功地袭击了英国6个机场,摧毁88架战机。实际上,英国只有3个机场遭到破坏,损失41架战机,却击落了60架德机。
“黑色星期四”。
1940年8月13日夜,戈林和他的部下在司令部为“鹰日”行动的成功,举行庆祝胜利的酒会。显然,德国飞行员受好大喜功的司令影响,其战果被严重夸大,以至于戈林决定“乘胜追击”,要将15日的轰炸,变成英国人的“黑色星期四”。
这一天,英吉利海峡上空晴空万里,德国出动了自大不列颠空战以来,飞机数量最多的一次,共计2100多架各类战机,他们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向英国进发。尽管英军拥有雷达和先进战机,但只有不到700架的战斗机,让其明显处于劣势。
双方在长达320公里的海岸线上空,进行着激烈的厮杀。人们站在峭壁上观看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空战,伴随着空中战机爆炸的火光,以及战斗机上下翻腾的呼啸声,不时地有飞机坠入大海,英国飞行员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毕竟是寡不敌众,德军轰炸机还是突破了英国皇家空军的阻击,对其内陆的永备机场和空军基地,进行了狂轰滥炸。机库里的轰炸机被击毁在地面上,油库冒着浓烟,跑道被炸得坑坑洼洼,地勤人员刚把跑道修好,又被德军轰炸机炸个稀烂。
这一天,英国飞行员的飞行强度达到极限,面对漫天飞舞的德机,常常是刚刚落地,就又接到了迎战的命令。同时,也终于暴露出英国皇家空军的致命弱点。因为牺牲和受伤的飞行员太多了,一时难以补充,甚至出现了“飞机等人”的现象。
双方的空中厮杀从黎明进行到晚上,才告一段落。有意思的是,双方都宣称取得了巨大战果,德国称摧毁12个机场,击落99架英机;英国则报道摧毁德机182架。实际战况是,德军仅击落对手34架,而英军也只击落了德机75架。
这种被夸大的战果,更多的还是出于心理战的需要,既动摇对方军心,又鼓舞己方士气。当时的人们,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照样各自庆祝。并不是他们喜欢这种虚无的夸大说辞,而是渴望胜利心态下的一种自我安慰,算是自欺欺人吧。
不管怎么说,从双方损失战机的数量上看,德军明显高于英军,但由于其基数大,反而衬托出英军的“蓄力”不足,不断减少的飞行员,确实成了英国上下担忧的事情。但他们还是抵挡住最危险的一天,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有了必胜的信心。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列颠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