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悲情英雄,在绝望和寒冷中死去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红旗飘扬)

斯科特: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悲情英雄,在绝望和寒冷中死去

1868年6月6日,斯科特出生于英国德文郡的一个军人世家,祖父和叔叔都是军人。1881年(13岁),斯科特加入英国海军,后升为海军上尉。

那时,南极是一片未被探索的土地。欧洲各国都试图征服这片白色土地,发现一片“新大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也跃跃欲试,决定发起一次南极探险。

1900年(32岁),因为家里遭遇经济危机,有着丰富海上经验的斯科特,在皇家地理学会资助下开始了第一次南极探险。

斯科特的探险队深入到南极圈内的罗斯海,在一个山谷内度过冬天。这次南极探险,斯科特创造了人类进入南纬82度的新记录,并发现了爱德华七世半岛。1904年(36岁),斯科特回到了英国,被奉为英雄。

(南极洲地图)

1909年(41岁),探险队队员沙克尔顿,率队再一次试图征服南极点。他到达了离南极极点只有156公里的地方,但终因队员健康恶化,被迫折返。

1910年(42岁),沙克尔顿失败后,斯科特接过重担,再次踏上了征服南极点的征程。5个月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也前往南极。一场征服南极的争夺战悄然开始了。

(阿蒙森和斯科特)

1910年11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浮冰间小心翼翼地穿行数月,才终于到达罗斯岛,建立了大本营。然后,斯科特派出先遣队,花了大约1年的时间,建立一系列的补给站,准备向南极点发起冲击。

1911年1月(43岁),阿蒙森探险队到达南极的鲸湾大本营。10月19日,阿蒙森从大本营出发,率先向南极点进发。斯科特闻讯,于11月1日,也急匆匆从大本营出发。

在路线选择上,阿蒙森经过仔细考察,选择了一条新路线。斯科特则选择了沙克尔顿标明的旧路线。

(斯科特和阿蒙森的探险轨迹(绿色为斯科特,红色为阿蒙森))

刚刚出发,斯科特探险队准备的雪地摩托就全部抛锚,物资运输任务只好交给斯科特带来的西伯利亚矮种马。但这种矮种马并不适应南极的天气,先后死去。最后探险队不得不靠人力拉着补给前进。

与此相对应的,阿蒙森在出发前就断定,只有爱斯基摩犬才可以抵御南极的严寒。阿蒙森探险队一行5人,一路建了三个补给站,以备回程使用,并且为防止迷失方向,阿蒙森每隔8千米就插一个标杆当路标。

由于准备充分 ,并且天公作美,阿蒙森探险队仅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并安全返回。

(胜利的阿蒙森)

而此时,斯科特正率领他的探险队艰难向南极前进,当他们来到距极点250千米的地方时,由于补给点给养不足等问题,斯科特留下四人和自己最终冲击北极点,其他人则原路返回。

1912年初,这时候的南极是夏季,但是斯科特却遇到了罕见的暴风雪。1月16日,在暴风雪、饥饿和冻伤折磨下,斯科特探险队终于到达南极点。

(最终到达南极点的5人探险队)

但在这里,斯科特看见了最不想看到的东西:飘扬的挪威国旗和阿蒙森留下的信。阿蒙森在信中请求斯科特,如果自己在归途中遭遇不测,那就将他们胜利的消息传达出去。

阿蒙森的胜利,使斯科特征服南极点的成就感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在日记中写道:“老天啊,这里真是个伤心之地”。

(阿蒙森留下的帐篷和旗帜)

1月19日,失望的斯科特带着阿蒙森的信踏上了归途。在返回途中,斯科特一行人遇到了十年不遇的寒流。两名队员先后在严寒、疲劳、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下死去。

最后在距离补给点只有20公里的地方,队伍里剩下的三人,被一场持续的风暴困在了帐篷中。此时物资极度匮乏,剩下的煤油只够烧两杯热水。

斯科特在他的最后一篇日记中写道:“我现在已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们将坚持到底,但我们越来越虚弱,结局已不远了。说来很可惜,但恐怕我已不能再记日记了。”并在最后写道:“末,天佑吾伴”。3月29日,斯科特在绝望和严寒中死去,终年43岁。

(斯科特住过的小木屋)

六个月后,斯科特的遗体和遗物才被发现,就地掩埋在南极的冰层之中。在斯科特的遗物中,人们找到了他写给公众的一封信。信中斯科特将探险的失败归结为恶劣天气和其他不幸。

虽然后人认为除了天气的原因外,斯科特还犯了很多错误,但不可否认,他是人类极地探险史上一名悲剧性的英雄人物。

如今,在斯科特的大本营处树立着一个镌刻五名死难者的十字架,上面有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著名诗句:去奋斗,去追寻,去探索,永不屈服。

(斯科特之墓)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705篇作品,营员“红旗飘扬”的第22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