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颠空战中,英国人获得的意外安慰是什么?

1940年7月,虽然大不列颠空战远没有进入高潮,但双方飞行员却争斗得异常艰苦。每天有12小时以上处于一级战备状态,衣不解甲地呆在战机附近,等待起飞命令。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大战的前奏,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

以英国为例,一个飞行中队一天要执行4次飞行任务,每次在空中滞留时间达一个半小时。一旦有作战任务,常常是这边刚落地,加满油就起飞。那段时间,对战斗机飞行员的意志是极大的考验,他们十分盼望着恶劣天气,德军不会进攻。

但戈林想速战速胜。即使在恶劣的天气下,依然命令部队展开进攻。在他看来,空战的效果似乎正在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着。为了防止英国人“留一手”,他加大了进攻规模,将英国人的后备力量也引诱出来,争取在空中进行歼灭。

虽然双方战斗机近距离的格斗激烈,但很少有超过15分钟的,正因为这样,格斗显得更加惊心动魄。有意思的是,天气晴朗的时候,海峡两岸能一清二楚地看到海峡上空的激战,英国广播公司更是在海峡峭壁上,开通“直播”介绍战况。

那段时间的英国民众围在收音机旁,听着解说和评论,尽管没有参与空中格斗,但人们的心随着战场跳动,他们有时欢呼雀跃,有时胸前划十字,为飞行员祈祷。此时,比民众更纠结的是英国空军司令道丁上将,他更担心不断减少的飞行员。

德军飞行员的经验老道、诡计多端,让英军吃了大亏。他们往往表现出“落单”的情景,诱惑一至两架英机前来追击,当其进入靠近法国的伏击区域时,埋伏的德军就会一拥而上进行围歼,许多年轻的英军飞行员再也没有回来。

道丁不得不命令各部队,一旦飞行员超过英国海岸的滑翔距离之外,即使遇到再激烈、再诱惑的战斗,都不允许追赶。他向部下解释道:“我要活着的飞行员、而不是死去的英雄”。因为,真正的大战还未到,这样的战损,英国承受不起。

在他看来,保持一定战斗机飞行员,就能保住英国。

1940年夏,英国皇家空军司令道丁上将,识破了德军试图消灭其空中格斗力量,夺取海峡制空权的计谋。他决定小批次的出击,但飞行员们往往面对10倍,甚至是20倍的敌人,损失惨重。他该如何既保存实力,又应付当前的空战呢?

一是,要求雷达部队加强侦察和监测力度,为飞行员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同时,改进战机的无线电通话系统,不仅战机之间可以相互联络,甚至与地面的空战指挥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放大每一架战斗机的作战效能。

二是,为了防范德军对机场的破坏,道丁将大部分战斗机部署在内陆纵深机场,在沿岸机场部署一定的战机,对付进攻的德军;并采取轮换制,各战斗机中队交替“值守”。这样既保证每名飞行员可以定期休整一下,又保持了一支格斗力量。

更主要的是,挖掘自身潜力。因战争原因,流落到英国的外籍飞行员不在少数,其中波兰飞行员最多,接近800人。这可是“意外”的财富,道丁将他们组成了4个中队。其中有2个是战斗机中队,约有150名飞行员参加了大不列颠空战。

这些骁勇善战的波兰飞行员,在6周的时间里击落了126架德机,高居所有中队榜首。也就是说,占比不足5%的波兰飞行员,击落了总击落数的12%,创造了二战中波兰“亡国不亡军”的传奇。对道丁来说,也算是一个“意外的安慰”。

在20天的空战中,德国的情报人员总是夸大英军的伤亡数字,更没有计算出对手的补充能力。这些不实的报告,让戈林错误得出一个结论:在夺取制空权的第一阶段作战中,英国皇家空军损失惨重,英吉利海峡已被德国空军封锁。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这期间,英国皇家空军边作战、边发展。他们改进战术编队、战机设计缺陷和雷达预警系统,以及避免贸然追击等等。如今,飞行员损失惨重的现象已大为改观,他们依然保护着沿岸穿梭的商船,就是最好的证明。

更让道丁放心的是,开战仅一个月,英国就制造了近500架先进战机,是先前的4倍。也许戈林始终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英国空军越打越强?这其中与英国人上下一心、坚决抗敌的决心不无关系,但自大、虚荣更是戈林“一叶障目”的关键。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列颠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