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穿山甲已经成为野生动物界的“网红”,人们纷纷为它神奇的样貌而着迷,又为它濒临绝种的命运而惋惜。然而大众对穿山甲的生物学知识仍所知甚少,本文将向大家介绍这类动物不为人知的几个方面。
中华穿山甲
爬虫的样貌,兽王的血统
穿山甲,鳞甲目鲮鲤科动物的总称。这是一类长得很奇怪的动物,大众很难看出它属于哪个类群。在我国,穿山甲古称鲮鲤,显然古人认为它是一种鱼。这类动物头尖而身体扁平,浑身长满了鳞片,而且颇通水性,这些特征容易让人相信它是一种鱼或者爬行动物。
现在我们知道,穿山甲是根正苗红的哺乳动物,它甚至不属于原始哺乳动物,而是和人类、老鼠、蝙蝠、牛和大象一样,属于先进的有胎盘类,即真兽下纲。
科学家为穿山甲的系统发育位置操了两个世纪的心,在博物学时代,多数学者相信穿山甲是贫齿目的近亲,因为它没有牙齿,以蚁为食,与犰狳、食蚁兽这些动物有几分相似。
然而,分子遗传学兴起以后,穿山甲与食肉目的关联不断被证实。现在学术界公认,穿山甲所在的鳞甲目,属于由食肉目领衔的猛兽大目。该大目现仅存这两个目,但在地质史上还曾有个鬣齿兽目(肉齿类),是穿山甲类的姐妹群。
鳞甲目的系统位置
?鬣齿兽曾在约2000万年前称霸大地,大鬣兽、狮鬣兽体重可超过一吨,是那个时代的王者。后来由于环境变迁,鬣齿兽全部灭绝了,王位由其表亲食肉目继承,狮子、老虎至今仍是威风凛凛的兽中之王。
可以说,穿山甲这一支是有兽王血统的,但它本身没有成为兽中之王,而是选择了食蚁的进化路线。它的所有结构、习性都是为食蚁而设计的,就好比帝王家族里出了一位不爱江山却有一技之长的才子。
在距今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所有真兽的共同祖先还是一群长得像老鼠、体重不到一千克的小家伙。恐龙灭绝以后,这群小家伙开始迅速接管地球的各个角落。约6500万年前,猛兽类、有蹄动物和蝙蝠所属的劳亚兽总目,与人类、老鼠所属的统兽总目分家。在劳亚兽总目内,猛兽大目和飞马大目分家是在约6300万年前,而猛兽大目的分裂,即食肉目和鳞甲目分道扬镳,发生在距今6000万年前。
鳞甲目系统发育树
?穿山甲家族在祖上也曾阔过,有着众多种类,分布遍及欧亚非三大洲,另一类鳞甲形动物古乏齿兽则生活在北美洲。而现在,鳞甲目仅存一科、三属、八种动物,分布局限于亚洲东南部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目前已知最早的穿山甲,是产于德国梅塞尔组的欧食蚁穿山甲(欧食蚁兽)和始穿山甲,距今约有4900万年。与现代穿山甲一样,它们也是尖头、无齿,硕大的爪子可以挖开蚁丘。欧食蚁穿山甲身上还长着硬毛,始穿山甲也已经披鳞带甲了。古穿山甲与现生种类惊人相似,说明穿山甲的进化是很保守的,今天仅存的八种穿山甲可以称得上是活化石了。
现生八种穿山甲中,穿山甲属的四种都生活在华南和东南亚。我国产该属中华种、印度种和马来种,而除云南以外,广大华南地区所产皆为中华种。印度种主要分布在南亚,而马来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该属还有个菲律宾种,仅见于巴拉望岛。
现存鳞甲目家族
?非洲还有两属四种穿山甲,体型较小、树栖的树穿山甲属,有树穿山甲和长尾穿山甲两种;体型较大、地栖的地穿山甲属,有巨地穿山甲和南非穿山甲两种。亚洲穿山甲和非洲穿山甲是鲮鲤科的两大分支,分化已有4000万年之久。
浑身解数,只为食蚁
穿山甲没有牙齿,也没有颧弓,因此它的嘴没有咀嚼能力。这点与长有尖牙利齿、粗大颧弓上附着有发达咀嚼肌的食肉动物截然不同。虽是近亲,穿山甲与食肉目在解剖学上很难找到共同点。
没有牙齿那怎么吃饭呢?事实上,穿山甲取食蚂蚁和白蚁,靠的是鼻子、爪子、舌头和胃的团结协作。
穿山甲挖开蚁丘,舔食蚂蚁
首先,作为夜行性动物(仅长尾穿山甲一种在白天活动),穿山甲视力很差,是个高度近视眼,而且它外耳廓很不发达,听觉也不咋样,但其嗅觉非常灵敏,能通过气味探查到蚂蚁的存在。
然后,穿山甲前爪中间的三个趾爪非常粗大,能轻易撕开蚁丘。爪子可是它吃饭的家什,终其一生都会小心呵护,越老的个体爪子就越大。
直立行走的南非穿山甲
大家可以看到,穿山甲走路的姿势很奇怪,只用手腕着地,弯曲的大前爪不触碰地面,有时候快走几步,干脆只用后脚走,两只前脚揣在胸前,这是为了防止前爪磨损。这样看来,穿山甲也算是“两脚兽”,尤其是非洲两种地穿山甲,更倾向于直立行走。
非洲两种树穿山甲还会用尾巴将自己倒挂在树上,用爪子揭开树皮,吞食藏在里面的蚁群。树穿山甲尾尖裸露无鳞,是个重要的触觉器官,能摸到并抓住树枝。中华穿山甲尾尖腹面也有这样一块裸露区,它也擅长爬树。而印度穿山甲就没有这块裸露区,尾尖也为鳞甲覆盖,它就很少在树上活动。
印度穿山甲(左)和中华穿山甲(右)尾尖的区别
一旦把蚁丘撕开了一道口子,穿山甲长长的舌头就派上用场了,它可以把长舌头伸进蚁丘错综复杂的孔道中,将蚂蚁粘出来。它的舌头不长在嘴里,而是长在胸腔里,伸直了比脑袋还长,能把食物直接送到胃里。穿山甲尤其爱吃软嫩的蚁卵和幼虫。
食物未经咀嚼就吃进肚里,不会消化不良吗?不用担心,穿山甲的腹部肌肉发达、胃动力特别强大,结合为助消化而吞进肚里的小石子,能轻易将蚂蚁和白蚁碾得粉碎。
树穿山甲
御敌有方,自然界小寿星
穿山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身上披着鳞甲,但它的鳞片与鱼、爬行动物的不是同源器官。而且,在穿山甲的鳞片之间生有稀疏的粗毛,腹部和腿内侧没有鳞的裸露区域也长了毛,这是哺乳动物的特征。鳞片和毛的组合在动物世界非常罕见,哺乳动物长鳞的就独此一家。
穿山甲的鳞甲厚重,占其体重的1/4~1/3,而尾巴由于整体被鳞片覆盖,尤其沉重,因此穿山甲是时刻负着重的。再加上它是小短腿,跑不快,行动非常迟缓。那么,在强敌环伺的自然界,穿山甲是如何生存的呢?
首先,穿山甲是深居简出的穴居动物。它很擅长挖洞,“穿山甲”就是因此而得名的。但它其实只能挖得动泥土和树干,挖不动石头,而且通常只挖个几米深,远做不到穿山那么夸张啦。
南非穿山甲蜷成一团,令狮子束手无策
穿山甲的洞穴分觅食穴和生活穴两种,觅食穴相当于穿山甲的“食堂”,洞比较小,它到里边是去舔蚂蚁吃的。生活穴则是穿山甲的“家”,是它白天睡觉以及母兽生育幼仔用的,洞内宽阔,可能深达几米,每隔几个月就搬一次家。菲律宾穿山甲和树穿山甲常在离地几米高的地方挖树洞。
穿山甲的鳞甲在防御掠食者方面非常有效,当受到威胁时,它蜷缩成一个球,就像松球一样,护住自己柔软的腹部,用尾巴盖住脸。同时将鳞片外翻,鳞片边缘很锋利,若掠食者强行下嘴,很容易被割伤嘴巴。
南非穿山甲的防御姿势
穿山甲大而笨重的尾巴不仅能在爬树和直立行走时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充当武器。穿山甲是独居动物,雄、雌穿山甲只有在交配季节才结伴而行,当两雄看上了同一雌,就会用尾巴作为武器一决胜负。据报道,南非穿山甲在遭遇敌害时不仅会蜷缩成一个球,还会将尾巴像鞭子一样抽打,并发出威胁性的嘶嘶声。?
在穿山甲家族的进化史上,鳞甲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欧食蚁穿山甲没有鳞的,始穿山甲只有背上披着鳞,而所有现生种类背、身体两侧、四肢外侧和整个尾巴都覆盖有鳞片。这说明厚重的鳞甲对穿山甲来说绝不是累赘,而是对其生活有重大意义。
穿山甲还有一招,就是肛腺分泌恶臭难闻的黄色液体,把掠食者熏跑。总而言之,穿山甲肉少,喜欢钻洞,咬不动,还动不动“放臭屁”,通常不是掠食者感兴趣的对象。
欧食蚁穿山甲(上)和始穿山甲(下)复原图
根据衰老的突变积累理论,一种动物天敌越少,其晚年表达的有害基因就越容易被自然选择筛除掉,其寿命就越长。穿山甲就是在野外几乎没有天敌的动物,寿命相对其体型而言是比较长的,可以活到19岁。
浑身是宝,被走私最多的野兽
现在,整个穿山甲家族的生存正在面临困境。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穿山甲属中华种、马来种和菲律宾种现已极度濒危,印度种和非洲的树穿山甲、巨地穿山甲亦已濒危,而长尾穿山甲、南非穿山甲现处在易危状态。整个目都处在受威胁状态,这引起了自然保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鳞甲目也因此成为整个哺乳纲最濒危的一目。
穿山甲已经以这个样貌生存了5000万年前了,到今天怎么就活不下去了呢?这都是人类害的。
黑市上缴获的穿山甲鳞片制品
在传统中医药中,穿山甲鳞甲被认为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通乳之神奇功效。越南和一些西非国家亦有食用和药用穿山甲的传统。“怀璧其罪”,穿山甲就这样遭殃了。
穿山甲蜷成一团的防御令猛兽无可奈何,但对人类来说就太好捉了,人类只需把它拣起来装进袋子里。这种在自然界无懈可击的防御,反而使它成为最容易捕捉的野生动物。
穿山甲走的是“少生优生”的路线,雌兽通常每年只产一仔,幼仔比较早成,生下来就会走,两天后鳞甲就变硬。在之后的3个月里,母兽对“独生子女”悉心照料,常用尾巴驮着幼仔,形影不离。一旦发生危险,母兽怀抱幼仔蜷成一个球,将幼仔完全护起来。
菲律宾穿山甲幼仔拍打母亲
穿山甲的这种繁殖策略,是建立在幼体成活率高、成体寿命长的基础上,在野外几乎没有动物威胁它。然而,这也导致了其种群一旦因人类滥捕而遭到毁灭性打击,就难以再恢复。
1960年,我国穿山甲的种群数量估计有90万只,每年都能捕获15万只,到1995年,各地都很难再捕捉到穿山甲了。吃货们用了40年的时间,将这种“烂大街”的动物吃到了商业性灭绝。
由于穿山甲在东亚市场需求极大,每年有10万只穿山甲被从非洲贩卖到东亚,穿山甲因此成为全球被走私最多的野生动物,据估计,穿山甲贸易额占全部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总额的20%之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在2016年将八种穿山甲全部列入附录Ⅰ,一切未经许可的进出口都被严格禁止。
事实上,穿山甲的通乳功效源自古人对“穿山”的联想,属于以形补形、吃啥补啥的朴素观念,是没什么科学依据的。穿山甲鳞甲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和人类指甲相同,是不可能有这种神奇功效的。而穿山甲是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携带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病毒,是人类流行病的潜在中间宿主。
穿山甲母兽驮着幼仔
2020年2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我国颁布了全面禁止猎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禁令,这迈出了非常积极的一步。然而,中华穿山甲在我国至今仍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国是CITES缔约国,凡列入附录Ⅰ的非原产物种,在我国都能自动享受一级保护待遇,而穿山甲由于在我国有产,以国内保护级别为准,只能享受二级保护待遇。这意味着国家对穿山甲的保护是严重滞后的。然而在穿山甲已经商业灭绝20多年的今天,即使将它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还来得及吗?
保护穿山甲人人有责,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看到这种神奇的动物,我们每个人都应对穿山甲产品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