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颠空战初期,德国空军为什么略占上风?

1940年7月10日,德国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第一阶段开始。这一天,英国一支大型的运输船队驶入英吉利海峡,其不仅有战舰紧紧跟随,而且在船队上空还有战斗机护航。“送到嘴里的肉,没有不吃的道理”,德国空军紧急起飞。

德军出动了20架轰炸机、40架战斗机组成攻击编队,向英国海岸扑去。英国船队发现后,立刻分散躲避,同时各种高射炮猛烈开火,在天空呈现出一朵朵爆炸的烟云;6架担任护航的“飓风式”战斗机毫不畏惧,冲向德军轰炸机编队。

尽管英军在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但凭借战机的灵活操控性,他们在德机中上下翻滚。毕竟这是1:10的空中格斗,就在紧急关头,又一批“飓风”战斗机冲进了德军机群。顷刻间,德军飞行员有一种陷入包围的感觉,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原来,当德机编队刚刚升空,就被在英国的雷达站发现了,并将消息传到防空指挥中心,在中心的协调下,一大批战斗机起飞迎战。于是,就出现了前面讲到的情景。首次空战,英军大获全胜,打了一个3:0,船队安全抵达目的地。

德军加大了战斗编队的规模,在十天的战斗中,不断地轰炸英国运输船队,并击落了50架英军战斗机。道丁上将很快意识到,这是对手的阴谋,在不断地消耗英国的战斗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小批次的出击,是最好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可以打乱德军的进攻节奏,又最大地保护战斗机不受损失,但不可避免地使商船遭受不小的损失。为此,道丁既要按压住积极要求出击的飞行员,又要面对因防护不力造成损失的责难,他坚持自己的判断,不为所动。

自开战20天的时间里,英吉利海峡的空战几乎天天都有,德军损失180架飞机,其中100架是轰炸机;英军损失70多架战斗机,4万吨货船被击沉。从双方战斗机的损失看,不相上下、打个平手,似乎达到了德军消耗英国空中力量的目的。

当然,道丁也在不断吸取教训,增强抗打击能力。

自德国“海狮计划”实施以来,英国皇家空军在道丁上将的指挥下,进行小批量战斗机出击,使得德国空军在摧毁海军战舰上没有多大的建树,更没有让皇家空军的实力遭到重创。但不是说没有经验可吸取,甚至是致命的教训。

一是,德国的飞机非常结实,能够承受住英国战机长时间的扫射,一般的小口径子弹,根本伤不了它,这都得益于金属装甲,在重要的部位更是安装了双层护甲。更重要的是,德军飞机都安装有自封油箱,即使打中油箱,也不会立刻爆炸。

例如,一架德军轰炸机和一架“飓风式”战斗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遭遇,双方几乎同时开火,笨重的轰炸机自然不是战斗机的对手,但在机身留下220发布朗宁机枪弹孔的情况下,依然安全返回基地,而同样也受伤的英国战斗机,最终沉入大海。

二是,英国空军的战术队形过于紧密,基本上是机翼挨着机翼,这在飞行表演中煞是好看,但在实战中局限性很大,甚至是致命的。由于保持过密的队形,飞行员不得不小心翼翼,不停的左顾右看,哪里还有什么精力,去寻找和发现附近的敌机。

而且,一旦德机冲过来时,由于回旋余地小,不能及时做规避动作,很难发挥英军战斗机机动强的优势,常常是被动挨打或者友机相撞。而德军编队间隔大,分为好几层,不仅可以先敌发现对方,而且能迅速占据有利攻击位置,实战性强。

更重要的是,德军飞行员大都是从西班牙内战开始,历练出来的“老油条”,技战术水平相当了得,他们十分善于利用天空、太阳和对手的弱点,相互之间的配合炉火纯青。尽管在战机性能上比不上英军飞机,但还是打出了略胜对手的战绩。

道丁决定放弃密集队形改为“四指” 队形;推广王牌飞行员的先进经验,并用“老带新”的方式,提高战斗机中队的整体实力;同时,要求飞机制造厂改进设计,换装大口径航炮和自封油箱等等。这些改革,增加了飞行员生还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德军头一个月的“试探性”出击,引出了大批的英军战机,并大量消耗对手战斗机的数量,达到他们的预期目的;而英军也识破了对方的诡计,以保存实力为主,并吸取战斗中的经验教训。看来,双方都达到了各自的预期。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连颠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