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因选秀节目爆红的蔡徐坤,曾因为说自己喜欢篮球,引发了一波全网黑。
拿“唱跳rap篮球”开涮的黑梗层出不穷,蔡徐坤的B站鬼畜视频数量,甚至一度超越老牌鬼畜明星“局座”张召忠。
两年后,风波过去,蔡徐坤已然变身“坤PD”。然而就在前不久,当他在节目中看到有学员声称自己的特长是篮球时,不仅没回避该话题,还调侃起自己的黑历史:
不得不说,这波自嘲,确实实力圈(xi)粉(bai)。
说起自嘲,wuli大幂幂也是自嘲界大佬。当年古装扮相被指发际线太高以后,她的回应是……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不知不觉就开启了自嘲模式:
现在的人啊,真是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自嘲,逐渐变成了一种“风潮”。
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嘲吗?这些“玩笑”的背后都是什么潜台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事。
自 嘲
self-deprecating
指的是说话者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放低身段,或用谦逊的话语谴责、低估自己的行为(Kim,2014),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指的是以建设性,无害的方式开自己玩笑,以此表现出乐观积极、包容的心态。
Emm…什么是无害的方式?就是言语符合逻辑,不带有偏见和自我否定。Like这样——
指的是对自己使用夸张的负面评价,带有攻击性、不符合事实的特点。而且笑点通常由他们自己承担(Rod Martin & Patricia Doris,2003)。
说白了就是并不好笑,甚至还有一丢丢尴尬——
害,听到这,我只能打出一个礼貌又不失尴尬的
自嘲明明是一件自我否定、暴露缺陷的事,咋还就变成很多人的常规操作了呢?
有的人自嘲,是为了达到某个明确的目的。他们是有意识的、主动的在使用自嘲,以此作为一种社交性的互动策略。他们的这种行为只在某些情景下发生,在别的情况下则不会出现。
在一些尴尬或是冲突的场景中,自嘲可以作为一种幽默风格。通过反日常、反逻辑的回应,让人产生一种生理唤醒的愉悦感,起到逗笑他人、调节氛围的作用。
举个栗子,大张伟就尤其喜欢拿自己“开涮”,笑果连连:
前几天沙溢在节目里也cue到自己:“我有那么一瞬间,产生过是偶像的那个错觉。”
一方面,自嘲中的自我贬低,可以降低他人对自己的期待(预期管理),从而避免无法达成对方的高期望而让人失望,对自尊心造成打击。
比如说,有个朋友,每次面基前总会不断自黑:我不好看/我很丑的/我对不起观众……(而他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差)
这样一来,对方见到本人时多半会觉得超出了预期,面基成功率100%☆
另一方面,Janes&Olson(2010)还发现,如果人们观察到一个人已经被嘲笑,就会倾向于抑制自己,不再重复嘲笑。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先取笑自己,就不太担心再收到别人的负面评价。
就像范冰冰用“范小胖”自嘲n次,周冬雨干脆换了个小黄鸭头像,还有wuli凡凡频繁cue自己的大碗宽面……有没有发现,这样一来,反倒很少有人再主动去提这些梗啦!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以目的为导向的自嘲,还有一些人,是真的控制不住寄几。
他们身上的某种人格特质,让自嘲成为了控制不住“被启动”的行为,在各种环境下都可能无意识的表露出来。很多时候,就连当事人自己都没意识到在自嘲。
谦逊的人惯于将自己置于一个“低于他人”的位置,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自己也感到舒适(Gu, 1990; Mao, 1994)。
尤其是在一些社会文化中,谦逊从小被作为美德教育,成为一个人性格的组成部分,与人接触中会不自觉的展现出来。
这一类人习惯用开玩笑的方式调侃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释放焦虑和失望的同时,又避免显得太过矫情。
有个朋友最近聊起她的暗恋对象,听到那些暧昧不清的细节,我激动的说有戏了有戏了!可她却丧丧地说:“不至于吧,眼瞎才会喜欢我。”
这种自嘲,听着好像有点心酸???但是,憋担心!研究指出——
习惯自嘲的人
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以前提到自嘲,常常将它和很多负面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联系在一起。但在CIMCYC-UGR(The Mind, Brain and Behavior ResearchCenter at University of Granada)的最新研究发现,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研究人员通过32个维度,将1068位被试者分为了不同的幽默类型,并让他们对自己进行【主观心理幸福感量表】评分。
*这份量表是Sánchez-Cánovas(1994)设定,由30个项目组成,包含了“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社交性”、“健康”和“希望”五大类幸福感。
结果发现,习惯自嘲式幽默的人,往往拥有更高心理健康水平(Marín,Carrillo& Dios,2018)。
U1s1,自嘲确实能给人带来的一些积极影响:
自嘲是一个很好的应对抑郁和焦虑的机制。通过玩笑的方式,转移了负面情绪,实现了情绪调节。同时,还能帮助人们承认、接受自己的缺点,并发现缺点中有趣的一面(heintz.s,2018)
Janes和Olson(2015)指出,“自嘲式的幽默往往比别的幽默更具有润滑性,因为它不会使任何人感到防备。”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在一个群体里,太出挑的人容易受到攻击和排挤。自嘲放低了自己的位置,能更好的融入群体,获得社会支持。
但是!如果过度使用自嘲,也会带来消极影响:自黑多了可能就白不回来了。
过度自嘲会强化负面的自我概念,让人在负面的评价中加深自我怀疑。特别是当他人对自己的自嘲表现出认同时,负面的打击会更大
Martin和Doris(2018)还指出,自嘲可以在冲突性场景中有效管理对方情绪(尤其是愤怒),但这并不意味着减少了他人的愤怒,而是隐瞒、压制了愤怒的触发因素。虽利用自嘲回避了冲突,但也失去了情绪疏导、训练自己处理冲突的能力。
所以,自嘲这件事,说到底就是——
要 适 度
KY作者有话说:
当自嘲逐渐变成现代人的一种习惯,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欢乐,却也成为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在这个泛娱乐的时代里,每个人都习惯了用玩笑的语气掩藏情绪,用调侃的方式回避问题。表面上,失落沮丧的情绪不见了,冲突矛盾消失了。但实际上,情绪和问题只是被压制了、转移了,积压之后还会牵扯出更多问题。
表达悲伤好像变成了一件羞耻的事情,为了获得在人群中的安全感,我们用自嘲不断降低自我评价和别人对自己的期许。而这一切,不过是在用一种看似轻松的方式逃避潜在伤害,逃避实际存在、亟待解决的种种考验。
自嘲的背后,夹杂着一种隐秘的哀伤。我们在一道道自我保护的高墙下感觉到安全,却也逐渐失去了勇敢和真挚的能力。
不要总活在那个自欺欺人的梦里,我们终究还是要学会面对情绪和接纳完整的自己。
——分隔线——
终于写完了,也就改了百八十遍吧。
更苦的是——“同事在写性高潮,我却只能写自嘲”。(请期待下周的性高潮专题科普!)
今日互动:嘲嘲更健康!来评论区留下你的一句话自嘲吧~
References:
Gu, Y. (1990). Politeness phenomena inmodern Chinese.Journal of pragmatics,14(2), 237-257.
Heintz, S., & Ruch, W. (2018). Canself-defeating humor make you happy? Cognitive interviews reveal the adaptiveside of the self-defeating humor style.
Janes, L. M., & Olson, J. M. (2010). Isit you or is it me? Contrasting effects of ridicule targeting other peopleversus the self.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6(3), 46-70.